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维迎被严重低估的一本书,当下却显得尤为重要

先知书店 吃果读书 2022-08-23


经济学与思想的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张维迎老师“唐吉坷德式”的传说:
 
他是孤独又不被理解的市场派:1983年,以一篇《为“钱“正名》进入公众视野;2008年,他出版《市场的逻辑》一书,为市场经济正名;2017年发表《自由是一种责任》并提出市场需要捍卫的警告;几个月前,再度撰文《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在异见者的质疑中,从不“包装自己”的他,破例将自己的文章连推3次......
 
他超越了经济学领域,是30年来为数不多的思想启蒙者:“语言腐败”“理念的力量”、“制度型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什么”等洞见,加上他具有穿透力与共情能力的语言天赋,让张维迎老师不仅为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成为了思想界为数不多的“燃灯者”。
 
因此,几乎每部作品出版后,很快就会成为畅销书里的常销书——不断加印、再版。但有一本却成了唯一的“例外”——这本书2006年售罄后,10多年后才终于再版。这本书叫《信息、信任与法律》
 
是话题太过小众、冷门吗?
 
——不是。这是一本如何破解“信任危机”的书,事实上,信任危机,是一个普遍的痛点,家庭、职场、陌生人的社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机。
 
是写得过于学术吗?
 
——也不是。北京大学国发院姚洋教授评价本书时说:维迎的文字简练达意,经常有警句出现,读他的文字是一种享受。


那么,为何这本书连续16年断货呢?其实,今天看,原因也不复杂。

1. 过去十多年,是经济高歌猛进的年代,信任问题,远远没有“市场”“企业理论与企业家精神”受人关注。今天,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越来越悲观,而过去积累下来的信任危机,导致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信任危机才变得重要起来。这有点像“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关系。前者无人不知,后者少有人知。但事实上,先有伦理学家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后有经济学家斯密的《国富论》。

2. 评价一位学者的影响力,有专业维度和公众影响力两个维度。张维迎老师的公众影响力主要通过“市场经济、企业理论”积累,而他的“傍身之技”,也就是专业起点,则是信息经济学,这也是这本《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比一般哲学、法学角度探讨信任更有价值之处。然而,这一专业“信息”是很多普通读者并不知道的。

3. 这本书放到十多年前看,感觉有点“杂”,但在今天,就是备受青睐的“跨界”思维。张维迎老师从信息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哲学、文化多个维度,剖析信任问题,破解信任危机。比如,在信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他对传统礼法体系作出了精妙的论述,而“天理大于王法”的洞见,契合了自然法的精髓。

一本好书可以一时被低估,但不可能一直被低估。在信任危机凸显,未来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更加严峻的今天,三联书店及时再版了这本《信息、信任与法律》,喜欢张维迎老师的读者,尤其不可错过。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张维迎作品集以及亲笔签名版)

延伸阅读:
徐庆全:王鼎钧何许人也?
严复:千年大变局之盗火者
瞿同祖: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失踪者
在复杂表象中,如何一眼洞穿本质?
1944-1946:中国现代史被忽略的三年
《慈禧全传》:十几亿人也写不出的天才之作
王石:这部书我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

亲爱的书友,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希望还能再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在看”↓↓↓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