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学底蕴·‘两山’特色·湖院特质”课程思政示范课——写作
“
编者按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湖州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围绕“湖学底蕴·‘两山’特色·湖院特质”课程思政品牌,推出系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学期推出第二批3门课程。
该系列课程的推出旨在探索和总结学校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经验,提高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简介
《写作》是湖州学院人文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通用写作能力,理论与实践性强。该课程共4学分,62课时,分两个学期开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写作引论、文学文体写作和实用文体写作等。教学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写作》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文体素养和基础写作能力,以及大学生的写作品质和为文责任。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李建录
湖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文艺学写作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曾获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校“教坛新秀”、校“优秀班主任”等。主持省级一流课程3项;获浙江省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教学案例入选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教学案例;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一级期刊1篇,核心期刊2篇;近年指导学生获得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0项
三、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的《写作》课程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针对大一新生多年受应试作文训练模式的影响,缺乏探究精神,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精神和写作品质是《写作》课程思政主要教学目标。同时,《写作》课程从主题选择、材料获取等方面都需要写作课教师在课堂和课下紧扣“理想信念,爱国爱家、服务人民”的主线,给予不断引导,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为文责任,培养大学生为国为民写作的家国情怀。
育人元素
1.爱国主义作家故事——牢记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创作表达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坚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2.散文作家的趣事——关注国家、社会、人民的需求,彰显“真善美”的生活和情感。
3.理论文体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转笔”,培养“为文”责任。
4.评论写作的社会意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和人民所需创作。
5.学术诚信——培养学生毕业论文等写作诚信意识,杜绝抄袭、坚持原创。
6.百篇文训练——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创作的坚强意志。
切入点及其实施路径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以课堂引导为主,引导写作主体素养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崇高的写作精神;写作个体的品质主要体现在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坚强的写作意志;写作选题要符合国家、社会、人民需求,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不断的课堂引导,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思政元素融入实践训练:以“百篇文”训练强化课程思政目标,评价标准增设课程思政指标。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要关注当下的热点问题和社会需求,用辩证逻辑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发现本质,提高写作立意的深度。“百篇文”评分,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理论价值的思政文章予以加分。
四、课程评价
李建录老师通过“121”写作课程教学与训练体系改革,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与辅导,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同时,百篇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意志。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肩负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李老师强调“从中学阶段的写作转入大学阶段的创作”进行转笔,要从大学生角度观察世界、体验社会、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创作要关注社会所需和人民所求;鼓励学生要多做社会调查,多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课题,把文章写在湖州的土地上。
往期回顾
●见一面吗?在冬天,在湖院 | |
●做湖院“大先生” | 王鋆:山有顶峰,湖有彼岸 | |
●叮 请查收你在湖院的粉丝属性 | |
融媒体中心
校 对 | 周怡彤 杜亚瑾
排 版 | 王烨文
海 报 | 周志远
责 编 | 史 册 张 祁
终 审 | 谈铮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