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湖院“大先生” | 李红峰:踏科研之路,与学生共成长
先生之大
在于信仰之“高”
修为之“深”
学识之“实”
育人之“智”
他们守教育初心
担“大先生”使命
本期要介绍的湖院“大先生”
是来自智能制造学院的李红峰老师
『人物简介』
李红峰,博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功能设计。2020年获得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称号,曾在博士期间获得国际交流奖学金全额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一年,进行柔性电子技术与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目前主要教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以及材料化学专业的相关课程。
『师心好善善心渊』
李红峰老师指导过三个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第二届材料结构摄影大赛,分别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他认为,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思考并提出好的创意,并且他还提出了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 专业素质的养成非一时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不断勉励。在课堂上,他会想办法启发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的思考,引进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会结合一些生活生产案例,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重新认识身边的事物。另外,他认为专业的学习,首先在于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其次在于熟知专业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最后是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学业中,要防范急于求成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和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李老师也谦逊地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也很多,他很期望能和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以独特模式 激发学习热情』
李老师认为,大学的专业学习首先需要培养起对专业的热爱,要能够明白以及接受(尤其是非自己主动充分了解后选择专业的情况)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其次,需要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最后,需要志当存高远,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保持谦逊诚挚的君子之风,路虽远,行则必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平时上课以讲授和课堂思考讨论为主,并认为以后还需要发展小组项目汇报和翻转课堂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步履不停 一步比一步坚定』
李红峰老师成功申报了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到高校老师的普遍关注,也是年轻教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资助。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他博士期间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最主要的是项目本身的撰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14000字的项目申请书光写作就用了两个月,写好之后再请领导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又花了很多时间改稿。此外,学校和学院对项目的申报也高度重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主要的困难是申请书撰写经验不足,写作能力较差,第一稿写出来很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委托同行专家看了后,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最后才得以不断完善。
『在湖院的感想』
一站有一站的人群,一山有一山的风景。在湖州学院工作的过程中,李老师也有了许多想法:“来湖州学院工作一年了,感慨很多,收获也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身份从一名学生到教师的切换,虽然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也很不完美,但是也为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改变而感到兴奋和自勉。然后就是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年轻的有活力的同学,他们几乎都比我小十岁了,与他们的相处中,我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他们求知的欲望也感染着我、督促着我。还有在这里我还结识了亲密的伙伴、优秀的朋友和堪为人师的前辈。”
大先生寄语
大学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大学的首要目的在于个人成才,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大学生而言,根据自身环境和特点,及早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做好人生规划是很重要的。
在湖州学院的新赛道上
大先生们接续奋斗、载梦前行
担开源活水、立德树人之任
做奋斗者,育湖院新青年
往期回顾
●我们大学生有自己的“coser” | |
●叮~你有一份来自湖院er的温馨提示 请注意查收! | |
●“湖学底蕴·‘两山’特色·湖院特质”课程思政示范课——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 |
融媒体中心
校 对 | 章嘉仪 苏 怡
排 版 | 梅杨超
编 辑 | 熊凌欢 沈辰皓
责 编 | 史 册 张 祁
终 审 | 谈铮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