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提前了中国女孩的初潮?

请关注 非药而愈 2022-10-22

近年来不断有女孩过早性发育的新闻。比如某女孩7岁就来例假;某女孩2岁胸部就开始发育了……

 

研究发现,全球儿童的性发育呈逐年提早的趋势。1980年,中国女孩的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是13.75岁;到了2002年,初潮年龄提前到12.25岁。


根据国内多项调查,现在中国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已经提早到9.69岁!

 

性早熟给孩子乃至家庭造成很多困扰。

 

性早熟促进骨骼快速定型,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于是虽然孩子暂时看着高一些,但是最终的生长时间受到挤压,有些孩子以后只能长到1.4米。

 

性早熟的另一个危害是心理上的。性发育成熟了,但是心理尚未成熟。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有一种求同心理。尤其是女孩,发现自己和小伙伴不一样,往往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有时会带到成年。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性早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几个因素提高性早熟的风险:1. 饮食;2. 肥胖;3. 性别(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性早熟)。而肥胖本身就是饮食因素。

 

01


当今社会是个蛋白质崇拜的社会,人们往往把蛋白质等同于营养。


多半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成了家庭的蛋白质倾倒中心。各种鱼虾肉蛋奶,要多少给多少,生怕孩子吃亏了。于是培养出很多小胖墩。


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肉类消费猛增了十几倍,从每年700万吨,猛增到每年8600万吨。


蛋白质是促进生长的,动物蛋白尤甚。高动物蛋白的饮食,导致细胞丰富的氨基酸环境,促使生长激素IGF-1和胰岛素的过多分泌。


延伸阅读:圣诞老人说:送你一招,大幅提升血液的抗癌能力!

 

此外精致碳水化合物(比如白面白米白糖)的大量摄入,也升高了胰岛素和细胞环境的葡萄糖。

 

高IGF-1、胰岛素、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水平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最终导致过度生长和过早发育。


02

 

在《救命饮食》一书中,坎贝尔博士讨论了动物性饮食对女人一生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动物性饮食的特点是高脂0纤高胆固醇。


这种饮食导致性激素不易排出,造成性激素的迅速积累,诱发性早熟。


请注意这个因素同样适用于男孩。

可能影响更大的是我们食物中的雌激素(因此女孩性早熟的风险更高)。为了使奶牛产奶,在牛奶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牛奶和奶制品。不再产奶的奶牛最终被加工成汉堡。


于是雌激素通过奶制品和汉堡悄悄地进入了孩子的身体。


延伸阅读:中国人为什么开始长痘痘了?

 

此外人工养殖的水产曾经被爆常规地加入避孕药。这些雌性激素如果被孩子吃了,会扰乱他们的激素系统。


反应在女孩身上,就是性早熟。

 

03

 

对人工类(环境)雌激素的研究发现,一些工业污染物,比如塑化剂、多氯联苯等物质,其三维结构和雌激素有相似之处,可以作用于雌激素受体,产生类似于雌激素的功能。



这些污染物进入环境,污染了人和动物的食物和水源。动物摄入后,由于不能有效地分解或排出,导致富集效应。


延伸阅读:身体有毒素?生个孩子吧!


人吃了富集过的食物(鱼虾肉蛋奶),因为也不能有效地分解或排出,导致人工类雌激素继续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并不断刺激雌激素受体,诱发早熟。


美国调查发现,婴儿、青少年和成人,如果遵循多肉多奶制品的饮食结构,会摄入2倍于普通人的塑化剂。


而短短5天的素食,即可降低普通人塑化剂的摄入70%。

 

04

 

大豆、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也富含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物质——异黄酮。很多媒体和专家把儿童性早熟归咎于异黄酮,认为是喝了豆浆或吃了豆制品造成了发育提前。

 

Come on!请讲讲逻辑!中国人吃了几千年大豆,喝了几千年豆浆,也没看到女孩的月经提前,怎么忽然间大豆变成问题了呢?


研究发现,和雌激素不同,大豆中的类雌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雌激素受体,有更弱的结合力,也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功能。


而植物类雌激素与人工类雌激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异黄酮类物质在体内可以很快被排出或代谢掉,人工类雌激素不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异黄酮对人体是双向调节的:对雌激素过高的可以降低体内激素作用,预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对雌激素过低的可以补充体内激素作用,改善更年期症状。


小结

 

不管是因为动物蛋白摄入太多,还是因为肉蛋奶里面的雌激素,抑或是动物制品中富集的人工类雌激素,动物制品是当代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湖北一位15岁的男孩竟然长出“B罩杯”了。

 

避免动物制品是预防儿童性早熟和性别问题的最佳饮食方案。


参考文献:

[1]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53111_0.shtml

[2] http://news.sun0769.com/photo/dg/201712/t20171214_7683907.shtml#p=1
[3] http://www.sohu.com/a/57632438_113789
[4] http://www.mnw.cn/news/shehui/1147202.html
[5] Nutr Rev.2012;70(3):133-52
[6] Int J Obes(Lond). 2014 Oct;38(10):1312-6
[7] http://js.news.163.com/15/0803/08/B032FAP103550S7A.html
[8] World JDiabetes. 2012 Mar 15;3(3):38-53
[9] 坎贝尔:《救命饮食》
[10] http://finance.qq.com/a/20110512/000390.htm
[11] EnvironHealth. 2014 Jun 2;13(1):43. 
[12] EnvironRes. 2010 May;110(4):375-82.
[13] Medicines(Basel). 2017 Apr 7;4(2).
[14] EnvironmentalResearch 107 (2008) 393– 400
[15] Shu et al,JAMA 2009; 302(22): 2437
[16] Toxicol Sci. 2004Jul;80(1):14-25
[17] PLoS One.2013 Nov 28;8(11):e81968.
[18] http://365jia.cn/news/2017-11-10/9BF69E11B2C30470.html

图文:徐嘉

编辑:闪耀


-END-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在文首完整注明以下信息: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徐嘉博士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徐嘉博士(ID:xujiaboshi)。文末请同时附上二维码,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