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排毒反应”是玄说吗?

余小虫虫 非药而愈 2022-10-22

文:余小虫虫


  01  


话题从几年前的“空鱼缸”事件讲起。



“空鱼缸”事件是2016年的一则新闻[1],报道了国内一些超市年底发生的怪事:生鲜区卖鱼的缸总是空的,市民买不到活的淡水鱼。

后来据悉,12月恰逢相关部门对活鱼进行检测,大部分淡水鱼体内药残、农残、重金属残留恐怕难过检,超市们心知肚明,干脆“空缸”以待。

养鱼户可采取一种方法把淡水鱼内毒素降到最低,就是把收回来的鱼进行“辟谷排毒”:不投食2到3周,同时以净水急流搅动,令鱼日夜游动,脂肪迅速燃烧。

通常这样下来,一条足4斤鱼最后变3斤不到,损耗极大、成本贵,老板们不愿做。

  02  

既然鱼能这样排毒,今天就延展到不少排毒饮食上,如开启低脂纯素、轻断食、全蔬果餐模式后经常有朋友咨询,有出疹、嗜睡、疲倦等症状是怎么回事,笼统地称为“排毒反应” 合适吗?

小虫观点排毒反应,部分原因可解释为脂溶性毒素随着脂肪燃烧而释放。

鱼排毒例子很好说明了,脂溶性毒素大部分来自环境污染物的富集,通过限制热量、燃烧脂肪,毒素释放到体内再排出,就能达到降低体内毒素的结果。


对于人体而言,体内毒素部分称为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进入食物链的人造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杀虫剂和生产过程中污染等。POPs多积聚在脂肪组织内,具有很长代谢周期

更多污染富集效应和鱼的文章,请点此

减肥会引起POPs被迅速释放,导致血液浓度一过性或长期升高。POPs中毒症状表现为皮肤光敏、体虚、眼皮肿、手掌出汗、红疙瘩;重者则恶心、呕吐、肝肾功能下降、水肿、咳嗽、胃肠道功能紊乱等[2]

这和相当部分的“排毒”症状不谋而合。

  03  

那么真的有证据表明,减肥者会因脂溶性毒素不断释放,检测到较高的POPs含量吗?——是的。

在2011发表在Int J Obes《国际肥胖杂志》上一项研究,比较了1100位成年人在10年内体重变化和血液中7种POPs关系后得出,10年内减重10公斤以上者,血液中POPs水平最高;而增加10公斤以上者POPs最低[3]

如果说10年干扰因素复杂,那一年半载短暂的减肥呢?很不幸,经减肥手术“狠狠”减了肥那些人(平均减重32公斤),一年内血液的POPs水平显著增加[4]


母乳喂养也是排毒过程,对经过干预后体重减轻的哺乳妈妈更是如此,平均每周减去0.45公斤者,乳汁PCB(多氯联苯)的浓度明显提高,且与减重程度呈正比[4][5]

既然这样,排毒期延续多久呢?会不会长期不断?一项研究表明,虽减肥三个月观察到POPs水平上升,但5年后,无论继续减重或体重复原者,相比增重者的POPs水平没有差异[6]

综合来看,排毒期持续多年不息似乎难以成立;但能确定的是,短期快速减重会显著升高毒素在血液中水平

  04  

明白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脂溶性毒素主要来自食物链上层的富集,也就是动物性食物是最大源头之一,切换到无肉健康饮食,特别是低脂纯素是可以“双向排毒”,一方面通过燃烧多余脂肪,另一方面降低脂溶性毒素摄入,来达到POPs最终水平的不断降低。

 “排毒反应”或是真实存在的,且理论上体重越重,以前摄取越多高污染食物,减肥程度越大,“排毒反应”往往越严重。

为了让排毒期尽量缩短,更彻底,我们需要的不是掩耳盗铃,用体脂把毒素不断包裹起来,而是尽早、尽量避免富集环境毒素的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鱼。

马上采取洁净的植物性饮食、积极运动、加上热量充足、循序渐进这样的排毒,才是彻底,最快速,症状最温和的身体清扫方式。


郑重提醒本文仅从营养角度分享,无意对疾病进行任何替代性治疗之意,请勿尝试以此方式替代任何正常、必要的医疗措施。


参考文献:[1]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1125/something-is-wrong-fresh-fish-vanish-from-beijing-stores-raising-suspicions/  纽约时报中文版[2]    https://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chemical-risks/pops/en/
[3]    Int J Obes (Lond). 2011 May;35(5):744-7. doi: 10.1038/ijo.2010.188. 
[4]    2018 May 1;622-623:1317-1326. doi: 10.1016/j.scitotenv.2017.11.241. 
[5]    Chemosphere. 2016 Sep;159:96-102.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6.05.077. 
[6]    Cent Eur J Public Health. 2015 Sep;23(3):214-7.

作者简介余小涛,昵称@余小虫虫,曾从事食品、营养、母乳推广工作,9年纯素及生机饮食,聚焦消化道健康饮食研究,任多个社群的公益顾问。


文:余小虫虫;图片:网络
 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