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守主义——与中国擦肩而过的思想

先知书店 李强好书伴读 2020-08-19


保守主义

与中国擦肩而过的思想

文:先知书店 编:先知书店店长李强


保守主义,不是传统语境下的顽固和食古不化,而是最纯正的、保守自由的主义,更是是塑造当今英美自由繁荣的秘密配方!


先给大家分享三句保守主义格言:“人性亘古不变,人性不可改造”、“在保卫自由时,极端不是恶;在寻求正义时,中庸不是善”、“把人间带往地狱的灾难,源自将人间建成天堂的梦想”,这三句格言,是否已戳中认知的痛点?


然而,这仅仅只是保守主义思想精髓的万分之一。保守主义最反对“干大事”“瞎折腾”,当权力不受监督时,革命者看到的是“国家崛起”,而保守主义看到的却是“一定要折腾到底”!为此李强好书伴读整理出8本国内最经典的保守主义思想译丛独家图书,一起走进保守主义思想世界。



为人类文明秩序寻根

保守主义集大成之作


自保守主义诞生以来,相关文献汗牛充栋,而在西方思想家的保守主义著作中,最经典的便是拉塞尔·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柯克是20世纪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甚至影响了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施政方向。(1989年,柯克被里根总统授予“总统公民奖章”)


《保守主义思想》罕见的梳理了保守主义脉络的思想史,为几代保守主义者提供了历史感和理论资源。柯克首先论述了伯克的思想,认为伯克是现代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伯克之后,以时间顺序展开,选取英美两国主要的保守主义思想者,并结合历史详细阐释。其中不仅有思想家、哲学家,也包括文学家、历史学家  这番对保守主义思想的梳理,是放在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两大思潮的思想竞争大背景中进行的,以凸显保守主义与后两者的交错关系,展示保守主义的真正精髓。



法国启蒙家那些美丽空洞的口号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埃德蒙·柏克(1729-1797)晚年的压轴大作《法国大革命反思录》即以充满激情而又酣畅淋漓的文笔,猛烈攻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在他看来,那些原则看似在维护人权和自由,实则空洞、危险,是对政治、自由、以及维系欧洲文明的传统的践踏。他深入剖析了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症结,准确地预言了随后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并在革命初期就预料到法国大革命必定以某种军事独裁作为终结。


由于柏克深信人类社会的现实是复杂多变的,远远超出个人一生经验所能认识的范围,因此,他认为,在进行社会变革时,应当极为审慎。对于那些仅仅从一个抽象的政治原则出发,而未经实践检验的政治理论,柏克持有极大的怀疑和谨慎。他一再重申经历悠久岁月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和经验的价值。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一书中,柏克充分地阐述了他作为英美保守主义奠基人的基本政治主张。



揭开“自由、平等、博爱”的画皮


法国大革命之后, “自由、平等、博爱” 成了民主社会的三大信条。罗伯斯庇尔在1790年首次提出这个三位一体的口号,鼓动法国革命的狂热激情后,并在雅各宾派统治时期达到高峰,随后历次重要的以民主名义发动的革命都响彻着这三个充满魔力的大词,一旦祭出这三字魔咒,似乎就拥有了天然正义的力量。以至于它们的反对者都被披上落后反动的标签。


詹姆斯·斯蒂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一本系统地批驳这三大信条的名著。斯蒂芬以英国古老自由制度的捍卫者自居。他认为,这三大信条更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它们的内涵模糊不清,很多关于自由、平等与博爱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且严重损害了英国传统的自由制度,因此必须予以批驳。


斯蒂芬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关系及本质,简言之,即“自由作为服务于社会福祉的要素之一,本身只具有工具性价值,因时因地而有利弊;平等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因各人资质与所处环境不同,自由造成的结果恰恰是最大的不平等;人类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及对社会前景与真善美的不同理解,也不可能达致博爱的境地。” 



我们的敌人


对于政治,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诺克这本书里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完整的总结。该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力逐年攀升。美国新政前后,几乎所有的公共知识分子都茫然所措。他们推崇法西斯主义。几乎没有人认为,权力对社会具有缓慢的腐蚀性和摧毁力。


在1930年代,诺克一直是罗斯福新政坚持不懈的批评者之一。诺克认为新政仅仅是联邦政府强化对社会控制的借口。他对总统能得到没有先例可循的强大权力感到十分失望,把当时的形势称为彻头彻尾的政变。诺克批评那些相信对经济的严格控制是暂时手段的人士,认为历史会证明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转变。


他相信1920年代在美国共和党主政下的通胀性货币政策是大萧条的起因,而新政则要为延长这场萧条负责。而这本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更是厘清国家本质·颠覆认知的精神的必读书。



20世纪中叶美国“禁书”


 1951年,年仅25岁的耶鲁毕业生小威廉·F.巴克利(1925-2008)出版了他的首部著作《耶鲁的上帝与人》,在书中,他展现了当时盛行于其母校的一种所谓“极不负责的教育取向”,批判了当时耶鲁校方在教育方针上的无神论倾向,揭露了自由主义以捍卫精英自由为第一要务的本质,正是这一旨趣遭到了校方与当局的压制,一度使该书的出版受到影响。


本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使其年轻的作者小威廉·法兰克·巴克利一举进入公众视野且声名大噪。他的这种保守主义思想在20世纪后半叶真正影响到了、甚至是无时不在强力主导着美国现实政治的走向。


半个世纪之后,《耶鲁的上帝与人》一书仍然被视为凭借一己之力立身捍卫真理的一项明证。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意识到当年小巴克利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来写下这样一本书,也很难想象这本书在多大程度上冒犯了当时跻身于耶鲁大学精英层的大人物。在追随美国“右派”的政治思想根源时,《耶鲁的上帝与人》是一本无法绕开的著作。



美国政治传统研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经典之一


《思想的后果》是维沃解释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方道德失败的尝试。他认定腐败的源头在于人们抛弃了普遍性的信仰。维沃试图显示日常关注的事务背后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指研究科学以外的、没有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主要研究问题:比如,他回顾了柏拉图对音乐道德的兴趣,提到书面文字颠覆思想的潜力。而维沃大众传播和新闻的观点是深刻和有预见性的。


在这本经典之作中,维沃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并且开出了一个可行的药方。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可理解的,人是自由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灾难并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人类愚蠢抉择的产物。他认为,这个错误是可以被矫正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运用人的理性,要重新承认一种绝对的实在,要认识到:思想和行为一样,是会产生后果的。



向战争和庸俗说不


《多余人的回忆》,西方保守主义代表人物诺克经典之作,向20世纪的大众时代及其主流思潮说不!其思想发展的刻画,通过对自己生平故事、经验教训、观察和结论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社会、国家、经济、文化的理论。在政治及文化上,20世纪显然是大众的时代,但本书所论却是“离经叛道”的诺克这类人被20世纪看做多余人,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


本书虽然在世界观上是悲观的,但对身处低谷中的保守主义者来说,却无异于是一部德行宣誓与政治呐喊:他们崇尚经济自由,不向集体妥协,坚守精英教育,厌恶无休止的战争并且绝不庸俗化。加拿大文学家休・麦克伦南说:“对于严肃的政治家们而言,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必读书。”


《多余人的回忆》是他的自传,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他思想发展的概要。在这本书中,他通过对自己生平故事、经验教训、观察和结论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社会、国家、经济、文化的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反集体,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不要屈服于集体主义、无休止的战争、和庸俗。



更重视信仰的保守主义


作者在本书中着重处理了法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动力问题,法国革命中不断面临的战争因素,以及他所关注的上帝意图如何体现在整个革命中的问题。


本书收入迈斯特的《论法国》《论宪政生成原理》《论教皇》《圣彼得堡对话录——论神在人间的统治》等重要著述。其中《论法国》是迈斯特的代表作,写于督政府时期的1796年,该书被视为法国保守主义的经典。较之柏克偏自由的保守主义,迈斯特的保守主义有更突出的天主教和君主主义特点,这构成了后世法国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的基本底色。



诸多社会乱象和不可思议的悲剧,再次警醒我们,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的变革刻不容缓。正如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刘军宁老师所言:保守主义与中国的现实有着直接相关性,在诸多思潮中,保守主义当然是当下最重要的。


为此,先知书店重磅推荐独家“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这套书是40年来,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一套共八卷,作者包括柏克、柯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大家,而领衔翻译的,是国内著名保守主义学者、翻译家冯克利老师。


两百多年来,保守主义思想塑造了强大的英美世界;变局时代的今天,保守主义思想再次成为那道刺破夜空的亮光。这套“保守主义思想译丛”,是读懂保守主义绕不开的经典,更是每个爱自由的人案头应有的一套硬书。(注:本套书属于先知书店独家,可充值会员享受折扣)



延伸阅读: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孤寂百年:与中国失之交臂的保守主义罗素:小灾难来自固执 大灾难来自狂热
刘瑜:知识分子是来添乱的吗?
韦伯走后的第100年,我们更需要他
致敬柏克:没有哪个国家,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历史是位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无知尚可宽容,但无良知不可被宽容
殷海光:知识分子的两个基本条件:注重德操、献身真理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朱学勤:他们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
昆德拉:永远不要以为可以逃避,因为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
陈丹青:木心,这个死不悔改的人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