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纪念“永远的莎士比亚”


世界读书日

纪念“永远的莎士比亚”

文:李强汇编  编:先知书店店长

人人都在说着它的伟大,他的戏剧上演的次数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戏剧家。
他在这个世界停留了整整52年,4月23日,既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
而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
他就是莎士比亚,一个洞察自然、洞察社会、洞察人性的人,一个作品充满曼妙的生活情趣、充满浪漫的诗情画意、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的人。
读他的剧本,仿佛在读诗。诗一般的语言,实在是精彩,浑身颤粟不已,感觉只有高声朗诵出来,才畅快。更重要的是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智慧、博大、深刻,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天才的诞生,巨星的陨落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小镇一个富裕之家。
4岁那年,父亲被选为镇长。喜欢戏剧的父亲经常邀请剧团来小镇演出,耳濡目染的莎士比亚也由此爱上了戏剧,没有剧团演出时,他就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剧情表演。
7岁那年,莎士比亚被送到文法学校上学,他读完了学校的全部藏书,背诵了很多诗作和剧本片段。
他读了6年书之后,因为父亲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辍学回家。
此后,他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生意、当过肉店学徒、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做过其他多种职业。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他细致观察了遇到的各种人物,记录了他们的对话,积累了厚厚的素材。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莎士比亚在学校时曾经冒犯了一位乡绅,就写打油诗报复乡绅。
乡绅走到哪都被人用这首诗来嘲笑,这让乡绅非常恼火,就想狠狠惩罚莎士比亚。22岁的莎士比亚被迫离开故乡,前往伦敦避难。
此时的伦敦,戏剧大行其道。酷爱戏剧的莎士比亚,如鱼得水。当然,他首先必须解决吃饭问题。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接着他进了剧团做演员,24岁尝试写作。
这时欧洲突然流行鼠疫,经济也极度萧条。剧院老板和演员们都外出躲避鼠疫,莎士比亚主动留下来看守剧院。
利用这段空闲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整理了多年以来自己所做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
当英国经济复苏时,莎士比亚一跃成为最杰出的演员,他创作的剧本也一炮而红。
1590年,他创作的剧本《亨利六世》上演,此后的十年间,他又创作了九部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作品大多以爱情、婚姻和友谊为主题,风格乐观明朗,寄托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仲夏夜之梦》诗意盎然,《威尼斯商人》惩恶扬善,《温莎的风流娘们》市民气息浓郁。
特别是1594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采用多种诗歌形式谱写的一曲缠绵悱恻、令人心醉的爱情悲剧,这一对恋人不顾家族世仇,违抗父命,以死殉情,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典范体现。
也是从1594年起,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先后受到王公大臣和国王詹姆士一世的青睐和庇护,换句话说,莎士比亚成功圈粉国王和大臣。
剧团除了外出巡回演出,还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的剧本因而蜚声社会各界。
进入17世纪以后,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加速进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加剧。
从1601年到1607年,他的作品以悲剧为主,其中就包含了日后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这些作品内容不再着重歌颂人文理想,而是着力于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其中很多台词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
这些句子今天读来依然直击人心。这当中,《哈姆雷特》成为莎士比亚最富盛名的作品,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作品。这部作品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无比精美适当。
特别是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无论原文还是译文都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此时的莎士比亚不再是那个穷困的马夫,依靠自己的作品,他在32岁那年申请到“绅士”称号,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
35岁那年成为伦敦最著名的环球剧院的股东兼演员,39岁那年成为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御前侍从,并为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
1612年,他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绅士衣锦还乡,这一年,他还创作了《暴风雨》和《亨利八世》。1616年4月23日,莎翁在52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
莎士比亚的意义
早在莎士比亚在世之日,他就赢得了大量粉丝,从普通平民到国王詹姆士一世。时间过去四百年了,他魅力不减,粉丝与日俱增。
莎士比亚的剧作洞察人性,富有哲理,形式上喜闻乐见,雅俗共赏,语言上灵动多姿,极富个性,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据统计,他一生作品的词汇量有29066个。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学之林中,莎士比亚独步天下,首屈一指。四百年过去了,莎翁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依然给读者、给观众、给演员、给导演、给评论家带来无限的欢乐。
人们对莎翁作品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研究或者每一次演绎,都是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一次深刻的认识、探索和理解。
莎翁对戏剧创作的无比热爱和倾心投入;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对语言的圆熟运用与天才创新,让他的作品散发出不朽的活力与永恒的魅力,让人目眩神迷,陶醉其中,不忍离去。
时间愈久,他的粉丝愈多,他与人类同在。
读莎士比亚的人,很可怕
听听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歌德、狄更斯、雨果、丘吉尔、霍金、鲁迅、金庸……
他们,无一不爱莎翁。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说: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
他们熟读莎翁的作品,在其中找到艺术的灵感,看到人性的复杂,并在创作中深受影响。
颂爱情,离不开《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仇恨,超不过《哈姆雷特》。
天下名篇出莎翁,看懂了莎翁,就看懂了世界文学。
除了这些名家,我们身边还有更多莎翁爱好者,他们同样是那么卓尔不凡。
首先,他们的语言句句戳心,撩妹技能满分。表白的时候,随口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段情话,就能撩得对方心神荡漾:在你没有要求以前,我已经把我的爱给了你了;可是我很愿意再把它重新转收回来。
连吵架和埋怨,也能借莎翁金句把一切误会都打散: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诳话;可是我的爱永没有改变。
再者,他们有独特的洞察力,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眼前看似困苦,但是他们充满信心,因为: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
面对事物华丽的外表,他们不会轻易着迷,因为: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看到周围人都在爱情中疯狂失去自我,他们懂得: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
莎士比亚,是人生的一盏灯。低头前行时,抬头看一眼,便有了方向。
但读莎翁,我们就要找寻翻译出来最经典的作品,这样才可以保持原汁原味,而这就不得不说最懂他的翻译者——朱生豪。众多译本中只爱这一版。
敢翻译400年来首屈一指的巨著,朱生豪一靠过硬专业本领,二靠傲人的才华,三靠爱情,四靠国恨。戏剧大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称颂朱生豪的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西方文学翻译家苏福忠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原文:Oh, don't swear by the moon,that inconstant moon,that changes every month in her orbit,in case you love should prove equally unreliable. 译文: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市面上流传的莎翁全集版本,多有篇幅删改,甚至校订补译,译文混杂。而先知书店推荐的这个版本,完全无删改,更是莎翁中译第一人,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全集》增订版。豆瓣评分9.7分。这个译本的最大优点是文采极好。西方文学翻译家苏福忠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莎翁的剧作,一辈子必读。一读,可读一辈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注:可参加读书节活动,限时秒杀,会员可折上折)注:本文选自,公众号十点读书与知乎。感谢原作者付出。因需要,经编辑修改。如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再次感谢原作者付出。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莎士比亚凭什么红了400年?
丘吉尔: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翁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马克思VS.米塞斯:思想史上的巅峰对决(视频)
许纪霖:重温王小波让我们清醒很多
秦晖老师的正面与侧面
魔鬼数学:一举击溃数学“无用论”
卡夫卡: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刘瑜: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曼德拉——世界之圣人,南非之“罪人”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为何西方文明诞生于古希腊?
西方的智慧:十位哲学家的思想之光
王小波:没有思想,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视频)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