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耶克: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灵 Author 风灵


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文:风灵 编:白格尔、kuang


人类一面享受着发达的商业社会所带来的,数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足安逸的生活,一面痛骂着商业和商人,以此为“政治正确”,以此占据道德制高点。


这种对商业的绝大误解,如哈耶克所言,是出于“一种原始的本能”,这种休戚与共和利他主义的本能只能适用于原始的小团体内,而大社会秩序中的规则与把小团体结合在一起的本能直觉是相互冲突的。


哈耶克认为,必须限制直接的利他本能,才能让人类生存发展,这是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


这或许难以理解,但我们对商业和公益慈善稍加深入对比和分析即可发现,正是基于表面利己的商业,我们才能做到最好地服务于他人,服务于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商业服务他人

公益未必如此


这里所谈的商业,均是指基于自由选择的交换,而非权力干涉下的垄断或强买强卖。那么显然,在众多相竞争的选择中,要让消费者选择某一商家,高高兴兴地掏出钱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其所能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唯有最能满足消费者的人才是最赚钱的人


这就是我们平时常挂在嘴上的“顾客就是上帝”。商业活动归根结底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由消费者来决定的。


商人既然是以营利为目的,必然会以满足消费者为其最大的追求,调动他所能采用的一切手段,时时刻刻关注消费者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的需求,并据之调整行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也只有在商业模式下,消费者才真正最受重视,真正能得到最恰当的服务。


免费的公益或慈善与此相反。既然是免费,既然不要求从所服务的对象那里获取回报,那么,就是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被服务的对象处于中心地位。



1.公益活动首先满足公益者自己的精神需求


从事公益或慈善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或者是为了实现自身既定的某种理想,以此获得精神收益(包括我自己)。


所以,其行动方式的设计通常不是以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为核心,而是“我要去做什么事”,“我想去做什么事”,等等。


哈耶克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以及从事的大多数职业,都很难满足内心深处那种直接行善的‘利他主义’愿望。公益或慈善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


同时,商人是不自由的,他时刻处于消费者的指挥棒之下,要想自由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必然和商业营利的模式相冲突。


虽然从事公益或慈善之人也是出于自己的(精神)利益,但人们基于利他的“道德”本能,认为这种行为是高尚的、理想主义的,而这提高了公益或慈善行为的收益,鼓励了这种本能的扩张。


2.公益活动效率不高


即使慈善家或公益人诚心实意地要“为人民服务”,但因为缺少了市场价格这一至关重要的信号,他们缺乏指引,不知道怎样做的效果才是最好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能满足需求的手段是有限的。公益或慈善常常面临需要帮助的人太多,而手上的资源太少的窘境。这种窘境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价格信号,很难人为地为许多看上去都非常迫切的需求进行排序。


故决定该怎样服务最终还是取决于提供者,而不是取决于服务对象,以此方式行使,本身就注定是盲目的、效率低下的。


商业是任何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


既然商业是财富之源,那么需要消耗财富的公益事业必然要有商业作为物质基础,这一点比较好理解。而其更为具体的表现为:


1.商人是慈善家的最大来源


这一点即使口口声声痛骂“无商不奸”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因为他们同学聚会时也会找老板同学买单,要办活动也会拉企业的赞助,到了有什么天灾人祸,更是点着名要各大企业尽一份“社会责任。”


进一步的追问,为什么有许多商人愿意尽这样的“社会责任”?


商人中当然也有一心向善,怜贫济苦的“好人”,也有期望满足直接“利他“的道德本能的需求,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行善也符合成功商人的利益,如果这是他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对他的要求。


商人可在提供有偿服务时,附随地提供无偿服务。著名的,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提供的“公厕“,解决了多少年来大城市里解决不了的如厕难问题;最近新闻又爆出这些24小时营业的连锁快餐店为流浪者免费提供栖身之地;


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的丰富,商人越来越多地提供成本较低的免费商品,以取悦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比如谷歌公司几乎所有的软件产品都是免费的,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也大体以免费为主,这极大地改善了消费者的整体福利。


因为消费者希望自己选择的商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良心”的商家,为了响应消费者的这种要求,许多成功的企业或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都十分踊跃。这在几次地震和其他严重自然灾害募捐时便可看出。


2.商业比慈善持久


商业较之纯粹的公益慈善事业,其最大优势在于商业具有自扩张的能力。


同样是服务于他人,商业能为自身进一步的扩张提供资金资源,但免费的公益不能。成功的商人,也就是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商人,必然是盈利的商人。


那么,商人就有资源将这种成功的模式推广开来,以服务于更多的人,如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可以扩展更广,便如湖中的涟漪,一圈圈地扩大,直至最远的边界。


这就是哈耶克所谓的扩展秩序。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创新不断涌现,消费者的体验得到更大改善。仔细观察那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产品或服务,莫不如是。


公益慈善不同,公益慈善不能为自身的扩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消耗资源和免费服务之间的矛盾,随着它规模的每一步扩大而日益突出。


事业愈要扩展,这种压力愈大。同时,由于没有利润和价格的信号,公益组织主要依靠精神上的凝聚力,评价和激励其员工存在困难。


哈耶克同意最低必要程度的公共救济,使得吃不饱、穿不暖者能够吃饱穿暖,并要求这些人首先要付出努力争取自食其力。


但哈耶克并不同意较高的公共救济,只是认为民主社会里挡不住多数通过一些方案使得受救济水平趋于高于最低必要救济水平。他强调每个人在接受公共救济之前先要付出努力争取自食其力。


他支持大社会中应有大量无强制力志愿性组织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自然包括慈善和互助。


他强调社会成员自组织搞真正的社会保险,这种社会保险不同于国家统一的、以垄断方式提供保险,可以是各种竞争性的、自组织的另类保险,强调个人责任,其形式则必然多种多样,包括了私人、互助和合作保险。


穷人更需要的是商业


对穷人而言,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很少,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是最大的问题。因此,穷人更需要的是有效率的商业,而不是低效的慈善,这样,才不会陷入“扶贫扶贫,越扶越贫”的恶性循环。



比如,给穷人每人免费发放一万元现金,与他自己挣得的一万元,在消费时精打细算显然不同。正如俗话所说“有付出才会珍惜”,免费的更容易造成无谓的浪费。


商业不仅能帮助穷人以最有效的方式消费,更能提供工作岗位,提高穷人的收入。没有资本的投入,没有资本品的积累(比如工厂厂房、机器设备)等,就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工资(工资高低取决于边际生产率)。


授人以渔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之道


商业避免公益中的腐败

减少资源浪费


总体而言,资源往往是稀缺的,将这种稀缺的资源免费奉送,以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显然是不可能,因此,必然存在数量控制


这种数量控制不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行为自动产生,而是设定某种人为的“客观”(实际上是主观)标准,这就很容易产生腐败、贿赂等寻租行为。


比如说,我们设定在全国选取十个贫困地区进行扶植,但全国想要得到这种扶植的地区可能数以倍计。


这些潜在的竞争者就会各显神通,在非生产性的领域进行争夺,比如动用舆论或政治资源,或是伪造数据,贿赂评委等。这些消耗对每个地区而言有利可图,但对社会显然是无益的,而且其成本高昂,甚至很可能超过将发放的免费资金总额。


由以上可见,商业是一切公益活动的基础,其实它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


诚哉斯言。



什么样的行为最能帮助他人?


商业大于自愿慈善,自愿慈善大于政府强制行善,政府强制行善大于全盘计划


这就是哈耶克的回答。在所有经济学家中,哈耶克可称得上是一大“怪胎”:他虽然从骨子里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但他在外人的眼里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而且他还深度涉猎心理学、社会理论、系统论等领域。


“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这样评价哈耶克的思想:“我读了哈耶克的著作后,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的感觉。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哈耶克的作品,早已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成为所有热爱自由,忧思人类命运人士的案头必备书。


然而,哈耶克的作品,犹如他当年的命运一样多舛。先知书店经多方努力,为书友奉上目前中文版最全的哈耶克六部作品(含独家),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货币的本质
被自负扭曲的真理:从司马迁到哈耶克
货币是最伟大的发明,只有它会对所有人开放
哈耶克关于货币的六大洞见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重温哈耶克的11个理论
为自由及其敌人寻根:通往哈耶克的27个路标
被自负扭曲的真理:从司马迁到哈耶克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 | 先知书店
在自由与奴役之间,没有第三条道路:哈耶克十大思想
哈耶克的最后一击:货币的非国家化| 巴曙松
罗素:小灾难来自固执 大灾难来自狂热
郭建龙:换种视角看中国经济史(视频)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