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读了他,才知道历史竟然可以如此有趣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2-01
读了他
才知道
历史竟然可以如此有趣
文:
马伯庸
编:
李强
近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普及历史,开始谈论历史的趣味性。
但很多人在谈论历史的时候,重点说的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的经历,特别喜欢关注宏大叙事。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关于人民的细节关注的很少。
这次马伯庸老师带我们一起,从历史中的细微之处开始,去探寻那些有质感的时代风貌。
闪现的人性
我从《长安十二时辰》到《显微镜下的大明》,有一个想法一而贯之,就是希望我们从历史中能够看得小一点,细致一点,更深入一点。这种“小”和“大”并不是矛盾的,
在一个历史细节里挖的越深,历史中大的东西反而更清楚。
如图,是敦煌文书里面挖出来的一个文献。我们现在一说敦煌文书都觉得非常高大上,但里面占三分之二的都是类似这种日常的文书,还有很多类似的能够看出来当时抄书人的一个状态。
比如这一份课堂笔记,是一个法律学生跟着老师在学一些法律上的知识。你们上课应该也干过类似的事,对吧?走神了实在太无聊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他就在下面闲着无聊开始画小人了。
西域附近有很多胡人,所以他画了这么一个人头,鼻子很长,两个眼睛很深还有胡须,典型的胡人长相。旁边又写了两个字:大人。
这个大人不是我们在清代对官员的称呼,那个时候大人可为父亲或老师。所以说这个大人很可能是他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做了一个画像。
我们从文献里面看到的是一个不爱上学的学生上课走神随手画了这么一个东西,他没想到这个东西能流传到现在,把他永远都挂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个文献体现出的历史事件很小,不是危机场合之下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但这种偶尔有一些“小偷懒小确幸”,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一瞬间闪现出来的人性。
再说玄奘,他在真实历史上的经历比“西游记”里写的要差得多。他是一个标准的“京漂”,他的故里在洛阳南边的一个小县城缑氏。十岁出家之后就一直没回过老家。
直到永徽六年(655年),玄奘随高宗出巡,才找到个机会请假回家看看。当年故旧亲友已不在,只有一个外嫁的亲姐姐尚在人世。玄奘跟他姐姐两个人见了之后又哭又笑,笑是终于亲人能够重新聚首,哭是已经离别了太久。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没有享受过家庭天伦之乐了。
后来他曾给高宗上书:“追惟平昔,情不自宁。”意思是:“我回想当年的日子,情不自禁,整个人思念父母,非常的悲伤。”
按道理说,僧人不该顾及孝道。但他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要注重孝道,他才这么做,玄奘真的是思念自己爸妈,这么一个大德50多岁时也没有控制住自己人性中的一点点情感。
我们都知道玄奘是一个勇猛精进非常坚韧的人,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他还有另外一面。无论是在取经的途中,还是在长安翻译经文,他内心其实始终住一个十岁离家许久未归的思乡的孩子。他的内心有着很丰富的一面。
所以说
历史真相并不是简单的真或伪,它有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检验过程。
种种的这些细节汇聚到一块,历史学家会有一个方法论,会有一个科学的方式来判断哪些人说的话可信,哪些人不可信,那么最终会得到一个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切口
这是一个在睡虎地成年男子棺椁出土的先秦时期简牍,里面有两卷竹简书信。这个墓主的两个弟弟出兵打仗去了,打仗的时候给哥哥写了两封信。
哥哥叫衷,二弟叫黑夫,三弟叫惊。这封书信特别有意思,第一句:“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意思是:“大哥,我们向你问好,咱妈身体好吗?我们两个都很好很健康。”因为他们两个是出兵打仗,所以给家里报个平安。
接下来就进入信的正题了。我相信你们在大学时代也都干过同样的事儿。黑夫寄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意思是说:“寄给黑夫钱,母亲给我做夏天的衣服并送过来。”
后面又说了一句很有技巧的话:“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意思是说:“黑夫就要跟大军去淮阳了,攻打反叛的淮阳要很久,会不会受伤还不知道,希望母亲给黑夫钱不要太少。”
这招我以前也用过,我在大学的时候去网吧,跟我妈说我最近打篮球锻炼身体,但特别容易崴脚,然后我妈赶紧给我寄了点钱,让我有需要就去医院。然后我就拿着钱上网去了。
其实秦人也一样,巧妙地利用了父母痛惜自己儿子这个心情,让妈妈多寄点钱过来,后面跟着一些问候语,各种各样左邻右舍问候一遍。这两封书信它里面也没提到什么大事,但是从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历史的进程。
前面这句话提到一个细节:“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淮阳是楚国的城市,黑夫参加的是秦统一六国灭楚之战。我们都知道秦灭楚之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秦始皇一开始找到李信,派兵20万高歌猛进穷追猛打,打到一半的时候就中了楚将埋伏,最后伤亡惨重。
这是一个大历史事件,我们看到的时候会心中一惊,因为淮阳正好就是李信攻下来的最后一座楚国的城市。换句话说,他们攻打淮阳的时候,楚军已经开始不动声色地安排后续的反击,打下淮阳之后他们就遭遇了巨大的冲击,战死了很多校尉。
那么黑夫和惊在这场反击中有没有幸存下来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大哥衷死了以后,把自己弟弟的这两封书信放到棺材里跟自己一起下葬,说明这两个弟弟再也没回来。大哥把弟弟最后的手笔留下来陪葬,就当这三兄弟终于能够团聚了。
以前咱们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李信出兵20万人在我们心目中想的就是一堆数字。但我们看到这两封书信之后,哪怕只少了两个人,对一个普通秦国家庭的冲击就有多大!我们再去看历史上秦灭六国之战伤亡人数的时候,我们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触,里面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触动我们。
历史中的“大”和“小”彼此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当我们汇聚了足够多的细节之后,我们对于历史大势,我们对于历史规律能有一个更深刻的一个了解,
历史上的小切口,一些小人物的经历,它会引领着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背后隐藏的规律。
读史的魅力
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八卦”之心,你不要把他们想成一个遥远的古人,你把他放到你自己的位置上。
官渡之战,曹操带着主力打刘备。当时袁绍有一个谋士田丰跟袁绍说:“你现在兵发许都,中原就是你的,曹操一定完蛋。”袁绍说:“我孩子病了没心情,不去。”后面官渡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我当时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只觉得袁绍这么好的机会都给放弃了,用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结果等我有孩子以后,有一次马小烦生病发烧,在医院打吊针。我抱着马小烦的时候心乱如麻什么都不想干,忽然就想起袁绍了。我就能理解他孩子病了之后确实没心情干别的事。
无论是上课走神的学生,还是思念父母的玄奘。我们从他们身上读到的并不是一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他们在面临情况的时候,那种人性的变化。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焦虑。这些细微的反应我们都能够理解,因为我们也碰到过同样的事。
当我们对一个史实了解足够多的细节,就能理解历史中的“小”其实也包含着“大”。当我们了解足够多的“小”之后,就像一个江水一样,慢慢汇成巨大的河流,感受到河流的势头。
我觉得历史的魅力就在这里。
马伯庸先生用精彩的故事给枯燥乏味的历史重新装扮,而他的有趣又不只局限在书本里。他更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等多项大奖的得主。在他笔下的历史纪实,细节实在太过丰富,充满文学的力量,简直可以当成小说来读。
所以他被人称为文字上的“鬼才”,有绝妙的创意和表达技巧。也有人把他看作是一个会讲故事的段子手,批评他在长篇作品中经常“收不住”,结尾不够过瘾。他笔下的《长安十二时辰》改变成影视剧后火遍大江南北。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荐:
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亲笔签名版
,
打造一部不同于主流意识的历史趣味读物,描绘出了最底层平民的真实生活。一部值得收藏的明朝历史书。
读马伯庸的人,读他的书
。在有趣的故事中,还原一本生动的基层政治手册,于细微之处读懂真正的中国底层社会。有趣、有料、有用。
您可识别二维码,一键收藏
马伯庸亲笔签名书,限量发售。
注:本文编选自侠客岛,因后台未联系上。冒昧转载,感谢付出。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显微镜下的大明:不写天下,只记苍生
张宏杰: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莫言: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这么好看?
张宏杰:影响中国历史的五条大脉络
张宏杰:历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好玩”
“十全”的幻觉:乾隆盛世的危机
张宏杰:我在书房不懈敲打的目的,是为了颠覆那些历史成见
“无所顾忌”的历史:《哈佛中国史》与《剑桥中国史》
杜兰特谈历史的教训:只有天才和蠢材,才敢无所不谈
致敬黄仁宇:传统中国为何既败给文明,又败给野蛮?
唐德刚:尚未跨越的“历史三峡”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