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绝版书讯:《苏联的最后一年》,最后200本,中文最全版本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3-19

梁文道老师曾说:历史上有些时刻总是被人夸大它的意义,甚至被染上了种种神秘色彩。例如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天,几乎每一个经过那天的人都能说得出那一天自己干过些什么,这天在许多人看来,不但是自己人生故事的重要节点,甚至还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相反的,有一种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发生的时候却丝毫无人在意。

 

例如1991年12月25日晚上7点30分,克里姆林宫旁的一座绿色圆顶建筑,仅仅只是两个工人从活板门爬了出来,就降下了那面红色的锤子镰刀旗。红场上人群三三两两,不是出来散步的莫斯科市民,就是外地来的观光客,没有人在意那面旗子的事,尽管那是苏联的最后一天。

 

如此深具象征意义的时刻,为何如此草率,甚至令人毫不在意?

 

在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看来,苏联从高空急速坠下、大厦将倾的过程,是之前“体制动荡”与物资短缺等等因素积累而成,种种矛盾与其说是集中爆发于一天,毋宁说是集中爆发于一年,而这至关重要的一年,正是苏联的最后一年。

 

为此,麦德维杰夫特别写作了《苏联的最后一年》一书,本书被誉为“最接近苏联崩溃真相的一本书”,收藏本书至少有以下三大理由: 


◎作者不但有历史学家的眼光,更有“局内人”的眼光:

 

麦德维杰夫,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更兼有中央核心层的代表、委员这样的“局内人”身份,这让他足够接近权力中枢,从而得到各种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和普通民众无法得知的内部信息。

 


但如果仅仅是记录那些“秘闻事件”,本书也不过只是流于形式。作者并不满足于“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在20多年更为理性的探索、研究、沉淀和反思之后,在最后一章,作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层次的分析。


◎这一年是苏联几十年历史的缩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用他对几千年中国大历史的理解,来解读万历十五年这一年。


本书同样如此,不但是苏联几十年历史的缩影是作者对自己所经历那些岁月的盖棺定论——因为他的一生不但与时局紧密相关,更几乎贯穿了苏联的全部历史阶段。

 

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写一年,除了亲身经历,更要仰仗大量第一手文档,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少一点材料,都没有办法用细节铺陈出一本书的分量。

  

◎题材特殊:


苏联的崛起与崩溃,堪称整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有无数的经验教训有待反思。但尽管读者的需求很大,现实却是这一题材,无论新、老书的出版和讨论,都越来越少。

 

因此,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来说,本书都少有超越者。本书已经绝版,极度稀缺,网上也溢价到不像话。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强力推荐此书,罗伊·麦德维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 (全本·精装),只剩最后200本,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俄罗斯为何盛产政治强人?
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个国家
他用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级大国”
“走一步退两步”——俄罗斯变革三百年
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视频)
至暗时刻的丘吉尔:二战回忆录(罕见视频)
当今世界依旧在站在这九大帝国的延长线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俄罗斯帝国争霸世界500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索尔仁尼琴诺奖演讲:“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我们必须终结这个世纪 ——叶利钦在末代沙皇墓前的忏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