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渡北归:再现民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史诗巨著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4-11


再现民国最后一批

大师的史诗巨著

文:云中悦读  编:李强


曾经留下的,梦想被击得粉碎。

曾经离去的,眼望故土,无能为力,满怀心酸。

民国时代,有一群风骨绝尘的大先生,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珍贵有余,可遗憾的是,他们之后,再无大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鲁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民国大师,都是什么样的人,又历经了什么样的人生和时代?民国大师,都是何等气度与风骨?

可惜,民国大师的集体风范和人格,才确立,就终止了,改道了,无法挽回。49年是一道分水岭,十年艰辛探索时期更标志着令人遗憾、无法弥补的断层......
 
正如岳南在《南渡北归》里说道: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在这本书里,岳南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只能总结:

为了对民国及5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我们选择一些具体的人和事,更能把历史的真实面目看得更加清楚。就用“一代大师”陈寅恪来举例:

陈寅恪,自早年起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长达13年,精通多种语言。陈先生读书只为知识,不为学位。虽学富五车,却无一张文凭。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开办国学研究所时,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举荐他。曹校长觉得陈寅恪无“名望”、无“博士”、无“著作”,是“三无学者”,梁启超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几百字有价值。

清华不请,国外的大学就一定要请了。曹校长一听,赶快聘请。35岁时,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48年底, 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之时,陈寅恪虽然与胡适一起离京南飞,却因了种种际遇留在大陆而未去台湾。

有一种说法,陈初时并未受到高层的关注。50年代初,领导人第一次访苏为斯大林祝寿时,斯大林突然问起陈寅恪,以示关心,因斯的著作用了陈的文字。领导当时并不知道这位著名教授的下落,回国查访,才知道他留在了广东岭南大学。

陈寅恪因其学问广博,在史学界的地位如泰山北斗。50年代初,高层一再邀请陈寅恪赴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但屡被陈拒绝而不得其职。但陈真正让当世及后世学者高山仰止的乃是其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高贵品格。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气势够强的,这骨头够硬的。

1967年夏,因妻子唐筼屡被“革命者”乱拳打倒,被折磨得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陈寅恪担心妻子先他而去,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预先写下一副挽联: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断肠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969年,时已80高龄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被赶出家门。10月,终衔冤负屈而去。

一代巨儒,含恨逝去。

突然就想起一句诗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再现整个20世纪中国命运的史诗巨著


《南渡北归》,讲的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决策,及其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后,各自命运的遭遇和剧变。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

1949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幻想彻底破灭,中国开始建立新的格局。

这一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画了一条深刻的分界线。这一年,有些知识分子留在了大陆,有些知识分子去了台湾;之后,又有很多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自世界各地回国建设新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依然留在国外。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

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这部分大师的命运,这几十年来的陈情往事,都在岳南先生十几年心血之作100万字的皇皇巨著——《南渡北归》。

▌大师之后,难有来者


柳传志曾表示:“岳南的《南渡北归》,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令人尤为痛心。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文笔也好,很好看,学习历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国,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

杨振宁感言:这个书很不错,写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注释那么多,不容易。我经历了那个时代,但有好多事不知道,看了这部书之后才知道。比如书中说的饶毓泰、叶企孙,他们都是我那个时侯的老师。岳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值得称赞。

任总道:我读《南渡北归》时,欲哭无泪。当“南渡残生梦烛多“和“北归残梦终成空“时,历史还原了真相。同为天涯两岸的民族各自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却隔不断血脉相连的相思之情。

▌亲笔签名+珍藏礼盒版+未删减完整版


本书为最新增订版,未删节最全本,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隆重推出!增加十二万字增订内容,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增加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精细校订,用心装帧,附赠特制手绘大师藏书票。适宜字号、排版,裸背锁线装订,更舒适阅读。用纸考究,典雅护封,典藏之选。


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杨振宁领衔,众多文史大家鼎力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巅峰力作,作者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更兼2015年重走抗战中大师内迁路,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记叙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大师的风骨典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先是世界上最令人膜拜的教育奇迹,然后便是世界上最令人心痛的时代悲歌!这几十年来的纷繁故事,必将空前而绝后。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现代日本文明的细节
致敬燃灯者:世间自有盗火之人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秦晖: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文明的风向标:中国两千年女性地位史
西南联大为何大师辈出?自由!| 何兆武
是非曲直袁世凯:近代中国的俗吏与强人
张鸣:按历史学的规矩,他的书,都没地方摆放
羽戈:木心是不是大师,是一个相当无聊的问题
分身:“脱亚入欧”后的日本为什么又自称中华正统?
傅国涌:对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遗忘,是我们莫大的损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