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纽约时间
5
1'
6
习近平
7
bxss.me
8
@诉说趣闻
9
x博士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纽约时间
5
1'
6
习近平
7
bxss.me
8
@诉说趣闻
9
x博士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李宜雪的良知卖了2万元,真正需要声援的是罗灿宏啊
中国紫砂博物馆出品!2025紫砂五福杯:五福云集,宜藏宜礼!
亲密关系中,比“不爱了”更残酷的,是这3种相处模式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越是“凡事讲科学”的地方,“科学精神”就越匮乏?
Original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03-15
为什么越是“凡事讲科学”的地方
“科学精神”就越匮乏
文、编:
先知书店
近百年来,从高举“赛先生”的大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我们言必称“科学”,似乎科学已经深入到国家、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没有什么词能媲美“科学”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然而,事实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科学精神从来没有进入国人的文化内核,科学的含义一种相当模糊,公众的科学意识依然薄弱。这直接导致了这两种对待科学的普遍现象:
◎将科学视作一种不容置疑的真理:
我们生活中常说“你这样做不科学”,科学成了对于“对的”“正确的”“合理的”等词汇的指代,成了一种价值判断。就如胡适所说:我们也许不轻易信仰上帝的万能了,我们却信仰科学方法是万能的。科学方法被无限运用,仿佛可以包治百病。
◎以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立场看待科学:
从近代科学进入中国起,在“科学救国”的迫切需求下,我们就本着一种实用态度来学习西方的科学,甚至把科学等同于技术,因此,学的却更多是“技”和“术”,而不是“科学精神”。
这样的认知,不但严重违背了科学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甚至成为了我们今天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都源于科学精神的缺失。
只有渴求真理、渴望自由的人,才能把真正理解科学与科学精神的本质——“科学”,本就根源于古希腊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和涵养,是西方语境下自我演绎进化而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
因此,重新审视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是我们亟需补上的一堂现代文明必修课。吴国胜这套《科学精神系列》丛书(《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历程》),正是这样一套国人必备的科学通识读物。
◎一套专为国人书写的科学通识书
科学对我们来说,是个外来词汇,在很多时候含义并不那么清晰。而对西方人来说,科学的指称则是很清晰的,就是指近代欧洲诞生的自然知识类型,就产生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之中。因此,西方的经典科学通识著作,并不适合中国人,我们读来总有不够透彻、隔靴搔痒之叹。而这套书针对中国人自身面对的问题,在本土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进行解答。
◎从本土问题和时代语境出发,理解科学精神
既立足于中国社会面临转型的今天,同时也从如何对待古代中国技术资源的问题出发,反思现代科学的本质和来源:科学精神问题缺失的背后,受到怎样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态的影响?“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为什么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历史问题?
这套《科学精神系列》真正做到了有趣又有料。其中,《什么是科学》,让我们直面文化传统中有关科学精神的误区,追溯科学精神的本质;继而,《科学的历程》帮助我们认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那些历史进程中生动活泼的细节,对当前时代和自身文化的深刻洞见,配合“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极具可读性。
这套书的作者吴国盛教授,先后任教于北大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一直是北大清华最受欢迎的科学通史课主讲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史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什么是科学》自2016年出版极受欢迎,已经多次加印。《科学的历程》初版距今已近20年,一直是科普领域畅销图书,此次版本是作者根据最新研究全新修订新版,插图全面更新。
两本书都有吴国盛老师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吴国盛领衔翻译的巨著《剑桥科学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