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毁灭与重塑:一部20世纪欧洲启示录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03-15

有人说,理解当下是所有历史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当下从哪里开始?最直接的当下历史,无疑是20世纪这刚刚发生的百年。

然而,越熟悉、越密切的历史,却越难以书写。以至于很难找到一部分量足够的经典,来理解20世纪的真实历史。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1. 很多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晰:20世纪的历史尚未经过时间的沉淀,很多事件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难以“盖棺定论”。

2. 史料众多难以处理:20世纪的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繁荣前所未有,历史材料的积累远超以往。

3. 身处其中,情感滤镜:这段历史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正常的学术讨论,也不免为政治立场和民族情感的滤镜所影响。

不过,最大的难题,还是在于20世纪历史本身的不可思议。站在世纪之初的人展望这个世纪,充满乐观,科学和社会都在大步前进,前景一片辉煌灿烂,谁也无法预料到人类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战争和屠杀。

这个时代,失望与希望交织,成就辉煌又灾难深重。刘擎称之为“文明时代的野蛮,理性时代的疯狂”。

但只有穿透20世纪的迷雾,才能找到当下时代的根源。20世纪是欧洲从绝对的主导地位,成为多极世界之一的时代。

因此,欧洲史是当下历史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个时代的特性决定了书写者需要有更强的历史掌控能力,能够穿透各个领域的视野。

在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特龙伯格的《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在这本已成经典的历史著作中,作者极为出色地回应了书写20世纪历史的几大难题。

▲《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部分目录

◎  一部洞察历史根源问题的穿透之作

这本书中,作者总能在我们早已熟知的重大事件背后,洞察到更为根源的问题:

战争和运动的背后,大众处于怎样的位置,我们为何总无法摆脱时代的狂热氛围?

今天的欧共体危机,如何在起源之初就埋下了纷争的祸根?

今天现代生活的问题,为何与上世纪之初如此相似——百年前齐美尔断言:“现代生活中的最深层问题,源于在面对势不可挡的社会力量时,个人要求保存其存在的自主性和个性。”直至今天仍然适用。

这些洞察帮助我们重新理解那些重大公共事件,认识到问题的背后的“毁灭”与“重塑”。

◎更关注深层的社会变革,兼顾整体运动和细节局部

斯特龙伯格长期从事文明史和思想史写作。多元的视野,让他更适处理20世纪的历史,相比于过去,科学、经济、艺术、文学经历了更加巨大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世界。

因此,他眼中的历史,不只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这样的公共事件,更重要的是,那些深刻影响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历史行为、社会思潮和技术变革。

▲二战中的技术飞跃:图灵计算机。英国应用图灵计算机破解了德军密码,这成为欧洲战场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在二战后继续发展,并最终在20世纪末期将人类带入互联网时代。

历史有两种写作方式,一种较为传统,主要讲述历史的胜利者和重大公共事件,另一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更多地讲述农民、工人等普通人的故事。

与这两者都不同的是,这本《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更注重对文化整体和整个社会的运功,同时把握历史的细节与大局的发展。

◎将欧洲置于全球视野,直面开放式的历史结局

虽然是写欧洲史,斯特龙伯格却能将欧洲放在一个全球影响、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中来看待的。

在这种讲述里,不但能经常看到极为熟悉的中国人物,更可以清晰地把握欧洲与中国等地域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20世纪走来。斯特龙伯格笔下那90年代欧洲的摇摆与不安、问题与危机,仍然深深困扰这我们——

政治腐败、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失业、人工智能、人口减缓和社会病态等等,也是中国正在经历的、或者即将经历的问题,更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警惕。

本次先知书店联合抢先推出这本《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这是一部简明欧洲史,也是一部20世纪欧洲启示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立即抢先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