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特斯拉扛起「枪杆」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 崔秋阳
编辑 | 王 妍
当特斯拉用降价打响2023年的第一枪,威力传导至市场也掀起不小的风浪。
2月1日,各家新势力的成绩单姗姗来迟,大部分品牌都出现大幅度下滑。理想用超1.5万辆的交付量夺得冠军,蔚来和小鹏分别交付8506辆和5218辆,前者环比下降46.2%,后者则直接腰斩。曾一度冲进销量榜前三的零跑汽车,1月交付量更是骤降超八成,仅有1139辆。
究其原因,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再叠加春节假期,订单、交付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接连降价,也吸引了不少用户“倒戈”和观望。
这一次的降价猛药效果显著。根据相关上险量数据显示,1月特斯拉上险车辆数共计25562辆,其中降价后首周的上险量便贡献了近一半(12600辆)。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竞争力下滑的特斯拉来说,价格战是实现50%的年复合增长率绕不开的策略,就连马斯克也直言,“价格变化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很大”。而其底气则在于特斯拉过去几年突飞猛进的单车毛利率。
不过价格战显然不能持续。2022年第四季度,用降价换规模的特斯拉虽然赢得了订单量,但也直接导致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明显下滑。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收入213.07亿美元,毛利为55.22亿美元,毛利率为25.9%。整体收入虽创下新高,但和2022年第一季度超过30%的毛利率相比,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
面对今年180万辆的年度目标,特斯拉势必会继续出招,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国产新势力又将如何见招拆招?
当特斯拉打起价格战
价格战的背后,是成本战
来源:特斯拉2022Q4财报
随着柏林和德州两大超级工厂相继在2022年底实现周产3000辆以上Model Y的目标,特斯拉也寄希望于尽快能够将产能爬升至每年生产25万辆汽车以上的标准,即周产5000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均摊生产成本。在特斯拉加州工厂,4680电池组的生产也在2022年年底达到周产86.8万个,即可以保证约1000辆Model Y的产量水平。此外,得州工厂已有一条电池产线投产,三条产线处于调试和安装阶段;内华达工厂还将得到扩建以生产100GWh的电池,“长期目标是内部生产1000GWh的电池,同时继续使用其他电池供应商的电池。”产能爬坡的同时,马斯克预计,在内部电池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后,特斯拉每季度还将收到1.5-2.5亿美元的补贴。
内华达工厂将进行4680电池产线扩建
来源:特斯拉2022Q4财报从原材料和产能方面入手,特斯拉的单车生产成本将有望进一步降低,这也意味着特斯拉可以为用价格换规模的销售策略赢得更大的空间。从2017年到2022年,特斯拉车辆的平均售价已经减半,但其营运利润率持续提升。对于特斯拉来说,价格战也是不得不打。两款主力产品已上市多年,产品急需大改换代,面对国内市场层出不穷的竞品,也只有通过价格来弥补产品力之间缩小的差距。
蔚小理如何破局?
对于市场的挑战,蔚小理目前给出的破局方法是从研发和产品数量上提升竞争力。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曾表示,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会达到100亿-120亿元;蔚来总裁秦力洪则表示每季度30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将会成为常态;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提到,在2023年之后的五年,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会超过60亿元。从各家的规划来看,主要是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丰富产品矩阵几方面加大投入:蔚来将在今年完成“866”全系列车型向NT2.0平台的迭代,并在2023年上半年,推出5款全新车型。理想则在2023年迎来第一款五座SUV车型理想L7,和高压纯电平台的第一款车型。而小鹏也将在今年推出5款新车,包括2款全新车型,以及3款改款车型。密集的产品攻势下,各家的目标均指向规模化。目前蔚小理三家年销量均未超过20万辆大关。参考比亚迪,在极大的规模效应影响下,2022年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达到160亿-170亿,同比大涨425%-458%,其单车利润约8200元,同比增长超过7倍。正如Zachary Kirkhorn所言,长期来看单车毛利率的数据指标或许并不如营业利润率和产品规模重要。三家新势力也都将目标瞄准20万-30万元这一市场区间。秦力洪曾表示,过去一年中20万-30万元新能源市场是增速最快的市场,“比亚迪与特斯拉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秦力洪表示蔚来子品牌阿尔卑斯将于2024年量产,李想也在微博上透露L6将于明年进入市场,并且将与非SUV形态的L5共同坚守20万-30万元市场。比起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新势力们当下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内部调整与外部竞争。对它们而言,如何保持产品节奏,打出差异化,顺利迈向1-10的阶段或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