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行副行长章更生:大型商业银行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Author CAFI

导读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演讲中表示,如果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再放量,利率还会进一步下降。“过度限制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没有积极性,将是不可持续的。”章更生说。同时他还多次提到“温暖”两个字,比如讲到,建设银行在设计产品时,非常注重是否能为大众提供无处不在、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大型银行在做普惠金融时的理念和情怀。


章更生 /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演讲全文如下:


下面我结合建设银行的实践,就大型商业银行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谈点浅薄的思考。


 一、金融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不只是愿望,更需要能力。过去,大银行的业务多围绕大行业、大企业来开展,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专业能力,都跟不上服务小微企业的需要,不是不想贷,实属不会贷、不敢贷。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金融科技给予了我们破题的机遇与能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信息端、信用端切入,破解信息不对称,使得传统金融体系难以企及的领域越来越容易获取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以建设银行为例,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盘活存量信息,对接外部数据,建立正面清单,再造业务流程,创新出了普惠金融的“建行模式”,及通过大数据评估客户信用,探索建立了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五化”模式,实现了客户一分钟获贷、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服务新体验,实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使既普且惠真正成为可能。


二、完善产品服务


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相对于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需求更加场景化、移动化、及时化、碎片化,大型商业银行围绕新客户,针对新需求,依托新技术,打造新供给,可以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体系。


一方面大银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具备数字化发展的内核。做普惠金融的关键问题是风控问题,近年来,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搭建技术与数据驱动的风控体系,设计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线上金融产品,已成为各类供给主体破局普惠金融的共识。


例如,建设银行聚焦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减少抵押等小微企业需求的痛点,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真实性高、可信度强的场景切入,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客群特征的描绘,围绕小微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定制产品。目前,已形成信用、抵押、质押、平台等四大产品体系,初步实现了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承诺。


另一方面大银行具有庞大的网点机构和众多的客户经理等多层级人员,便于更好地贴近客户。通过加快网点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线上线下的商机推送和商机转化,大大增强客户的黏性和认同,以建行的惠懂你APP为例,支持信用类贷款一部手机全流程在线办理的同时,创新了银企双向沟通的方式,对线上无法满足的需求,通过商机自动智能匹配,推送给线下网点,打造易于普罗大众掌握和使用的融资新工具。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截止到今年10月7号,惠懂你APP授信客户达到了26万,累计授信金额是1456亿,累计支用了1042亿。


三、构建普惠新生态


银行是服务行业,具有社会属性,在发挥传统金融优势的基础上,要做好新金融的加法,依托新平台,构建新生态,广泛融入各类生产生活场景,精准解决社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赋予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新的生产力量,为普罗大众提供无处不在、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是建设共享平台。结合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融合共创,连同政府及各方数据,有效连接个人端、企业端、政府端,借助合作伙伴力量,将服务搭载在丰富的用户场景之上,完善业务链条,以企业辐射个人,以个人牵引企业,形成相互引流、相互融合的整体格局,让普惠金融服务触手可得,让人们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美好,让企业经营活动更加高效、协同和有活力。


二是推动社会赋能。以生态赋能创造价值为发展路径,建立个人端客户综合服务的全场景生态,企业端客户的赋能和协同经营生态,以及政府端政商良性互动的发展生态。例如,建设银行与云南省政府联手打造的智慧政务系统,实现了各类政务的一部手机办事通,释放出社会治理组织建设的潜在红利,实现了银行、政府的多方赋能,共享共赢。建设银行还推出“劳动者港湾”,打造14000个共享空间,让温暖在城市街角也触手可及,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普惠金融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下面,借此机会提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以解决融资难来解决融资贵的问题。融资贵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经营压力,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然而,这一问题该如何来解决呢?贷款利率取决于贷款的量,量大,利率就下降,量少,利率就上升。因此,要重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不是先解决融资贵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贷款的量上去了,贷款的利率就自然会下来。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了14.27%,利率比2018年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如果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过度限制贷款的利率,那么商业银行从自身经营的考虑,就没有贷款的积极性,这样贷款的量就上不去,社会整体贷款利率就要上升。“量”有时候是决定企业“命”的问题,而“价”只是企业的效益问题。


二是实行精准化降准激励。为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普惠贷款,央行实行了两档降准的激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预计各大行到今年都会达到最高的二档的降准,实际上就没有差异化的激励。因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需要更加精准,比如根据实际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进行降准,放多少普惠金融贷款就降准多少,这也是公平合理的,这样能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普惠贷款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来源: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金融街论坛 | 中国银行邢桂伟: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普惠金融场景化金融服务

银行科技 |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5G时代智慧金融的健康发展

社科院杨涛: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开放迈入新阶段

银行科技 | 九江银行肖璟:产业互联网和中小商业银行转型

2019年上半年民营银行业绩排名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两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今天开始建立“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CFT50-zhangqi),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CFT50汇聚了国内金融科技一线的管理层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共同探究前沿课题、助力产业实践,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论坛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民间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环球财经·金融科技专栏》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