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治理 | 潘光伟:数据治理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供稿 金融科技研究 2022-05-12

导读: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暨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年会”在深圳举办,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在本次论坛上致辞并指出,在智能化、数字化大潮下,只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治理,才能将数据“原油”变为有价值有质量的数据“石油”,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11月27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和《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主办,深圳市银行业协会、金融壹账通、平安银行、中国光大银行香港分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平安科技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暨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年会”在深圳举办。本届论坛以“发展数字银行 共建开放生态”为主题,在开放、共享、融合、协同的数字化生态渐成之际,聚焦与探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筑共治共享行业新生态”的致辞。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生产要素,是银行业的核心信息资产,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他指出,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已成为银行业未来致胜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在智能化、数字化大潮下,只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治理,才能将数据“原油”变为有价值有质量的数据“石油”,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对此,潘光伟对银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将数据治理纳入银行发展战略,逐步建立数据治理架构。二是坚持数据标准先行,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三是弥合外部数据鸿沟,建立数据交互机制。四是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发挥数据内在价值。五是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完善客户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以下为演讲原文: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筑共治共享行业新生态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于学军主席、艾学峰副市长、李文红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同仁:

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生产要素,是银行业的核心信息资产,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夯实数据治理之基,构筑良好的银行业数字化生态

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大数据正在改变着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包括科技支撑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的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这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据治理也将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系统部署了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工作。在智能化、数字化大潮下,只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治理,才能将数据“原油”转变为有价值有质量的数据“石油”,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治理构建开放的金融新生态。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抓住了先机,率先步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银行业数据治理只是全社会大数据治理浩大工程其中的一部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有机构成。2019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达272.74亿笔,金额8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05%和31.52%。非银行金融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911.87亿笔,净额63.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01%和23.04%。银行业通过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数据开放、数据共享等,催生开放银行、场景金融等数字化服务新业态,与社会各行各业共同构筑起金融新生态。如,平安集团依托自身科技力量,构建了“平安智慧城市体系”,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无时无处不在的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是数据已成为银行业未来致胜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银行业属于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经过多年的积累,银行业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等等,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先天优势,通过提高数据的管理与治理能力、强化数据资产理念、构建数字化经营能力,盘活数据所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对于银行业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提高银行经营质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数据治理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数据治理不断提升银行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加强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为经营管理、业务决策、客户营销、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手段敏捷响应、快速迭代,使银行的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和服务体验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增强客户体验,为银行业战略目标实现和改革创新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然而,打破传统,颠覆模式,重构新局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向着数字化快速转型的同时,当前银行业数据治理还面临着四方面的挑战和不足:

一是数据整合度不高。银行内部数据虽多,涉及各个业务条线、各个部门,但未经系统化的治理,数据分布零散化,搜集整合存在错配,未能实现大数据集中化管理,也缺乏对数据全口径和全生命周期性的管理。

二是数据标准度不高。银行内部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或统计标准,指标含义不清晰,取数规则各异。未建立数据控制和监测机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等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三是数据应用难。数据管理部门与银行业务部门之间未能形成良好协同,内部数据的碎片化,数据挖掘与数据应用力度不足,而与外部数据的隔离造成的数据孤岛效应,导致银行数字化转型阻力重重。

四是数据治理人才储备不足。从行业整体来看,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数据分析人才、管理人才、业务人才难以围绕数据治理形成合力,也未设置专门针对数据治理的专业队伍以及与之匹配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数据治理,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银行业发展的历程,也是科技手段不断迭代的过程,从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不断地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经营管理与客户服务。2018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首次将数据治理提升到银行常规管理的战略高度,明确要求银行将数据治理工作常态化、持久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监管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一是逐步建立数据治理架构。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将数据治理纳入银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数据治理发展路线图和实施计划;确定并授权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实施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数据管理制度,保障数据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如,建设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委员会,并设立了数据治理专业委员会,负责建行所有关于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重大事项的审批。中国银行建立了集团数据治理架构体系,制订并发布了数据治理框架政策、管理指引和操作流程,为全行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坚持数据标准先行,首先,要做好行内数据标准制度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其次,努力构建数字治理保障机制,明确数据治理的内部权责,在IT 系统、法务合规部门、产品开发条线、业务部门以及数据治理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再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数据质量进行主动管控。如,中国工商银行建立了统一的企业级数据标准,覆盖当事人、产品、协议、账户、介质等十大标准主题,为大数据体系下的数据共享奠定基础,还建立了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全行级信息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标准的建立、变更、发布、查询、废止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弥合外部数据鸿沟,建立数据交互机制。在数字化生存的社会中,大量的数据散布在社会各个主体之间,为更好地提升数字治理,建设数字中国,需要逐渐打破各个部门和主体的数字鸿沟。首先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数据使用者、控制者、所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予以厘清和界定,实现全社会依法合规共享数据;其次还要建立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数据交互机制,打通外部数据与银行内部数据之间的关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比如,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银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水、电、气费以及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这项政策的推出有助于“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发挥数据内在价值。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银行业应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合理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客户数据分析挖掘,准确理解客户需求,实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精准产品服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网络、移动通信、自助设备、智能终端等渠道,使以前无法覆盖和满足的长尾客户的服务能够得以实现,让优质金融服务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例如,基于大数据的“银税互动”业务模式在全行业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建设银行“小微快贷”、光大银行“云闪付”等数字化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极大地促进了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发展。

五是加强合规意识,完善客户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趋严是大势所趋,从国际看,2018年欧盟出台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被称为史上最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从多个方面强化对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保护,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国内看,《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央行正在对《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征求意见。另外,我国已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时度势,在个人金融信息的采集、使用上牢固树立合规意识,进一步完善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行业自律,构建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平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用来比喻数字治理是最恰当不过,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乃至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用。作为行业社会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汇聚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一是提升银行业数据标准化水平和治理能力。中银协依托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委员会,过去的三年,共推动包含国标、行标和团标12个标准的发布和建设。下一步,中银协将加强银行业数据标准化和治理工作,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管理等技术标准,通过帮助会员单位建立与完善产品与服务标准化体系,挖掘和提炼数据标准化及治理的课题,建设并发布更多的适用数据标准。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银行业大数据治理的良好生态。

二是协会依据自身条件,努力在引领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发挥引领沟通、协调的作用。前年以来,协会联合多家银行推动银行区块链交易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测试,有的银行通过平台达成交易,运行情况良好。

三是助力培养金融科技专才。为解决银行业科技人才和数据人才不足的情况,为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最近协会正在努力推动金融科技人才认证体系,今年6月,中银协已与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建行大学签署了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认证合作备忘录,首期金融科技师认证培训班已于9月份在深圳开班,坚持以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采用“1+X” mini-MBA项目精英培养模式,为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这次的数字论坛已经是第三届了,我们能够从这三次的论坛中深刻感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理念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银行业的数字化方兴未艾,但从数据治理的角度来看,还正处在起步阶段,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数据治理工作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使得银行业能以更新的面貌、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产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聚焦北京 | 孙硕:监管沙盒机制即将在西城落地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央行将制定分类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与运营标准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正加紧研究制定

聚焦北京 | 霍学文:详解北京金融科技“八一工程”

创新与监管 | 杨涛:技术与金融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金融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两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今天开始建立“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CFT50-zhangqi),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CFT50汇聚了国内金融科技一线的管理层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共同探究前沿课题、助力产业实践,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论坛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民间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环球财经·金融科技专栏》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