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简报 | 《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新书研讨会昨日在京成功举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Author 立言研究院

导读:10月25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和神州信息作为支持单位的《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新书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金融科技50人论坛共同推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 :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书聚焦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抓手、行业实践助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索四部分,汇集金融领域研究者、监管者、从业者就金融创新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精深洞见和前瞻思考。基于此,本次活动将特邀学者与业内专家,共同就“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相关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


首先是开场致辞环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图书主编杨涛做致辞发言。本次会议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齐孟华主持。


刘华新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提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重点,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完善分配结构。但如何做大做强蛋糕,又如何分好切好蛋糕,在各方面实践中会遇到不一而足的具体问题。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金融科技50人论坛推出《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书。该书具有两大亮点。第一是抓住金融这一个领域,透彻观照研究者、监管者和从业者等不同主体对共同富裕的不同关注点,有助于弥合由单一视角带来的理解鸿沟。第二是另辟章节,聚焦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突破性探索,以浙江答卷回答如何着力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参考。


本书围绕主题,先后深刻探讨金融创新支持共同富裕的理论架构,深度解析金融科技、文化金融、普惠金融等专题发展前景,深入分享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细分领域的行业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署名文章中提出的六点切实要求为指引:


第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普惠金融是应有之义。书中,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紧扣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变化,以建行经验展示新时代普惠金融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二,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贲圣林生动讲述浙江实践。


第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共同富裕与科技向善”中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的收入上的富裕,而是包括人民充分、公平享受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富裕,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的富裕。


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书中,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姚江涛认为信托公司应正确引导和保障更多的私人财富通过多层次的分配方式用于公共服务和慈善事业,形成支撑“共同富裕”均衡增长的财富之基。


第五,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在书中提到文化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金融通过助力相关领域的物质富裕来促进共同富裕;二是金融通过助力精神富裕来促进共同富裕。


第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结合行业实践,指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防范规模性返贫,稳就业、保增长;另一方面是针对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上述提及的作者和本书其他优秀作者的功劳密不可分,《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书得到了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以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的热情推荐。

杨 涛 CFT50学术委员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共同富裕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一些新特点,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讨论现代化;二是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共同富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纲领中实际上已成为核心内容,同时贯穿在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等一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落地的重要战略目标中。


第二,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金融与现代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金融具备支付结算、资金跨期配置、风险管理等不同的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因此,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保障经济肌体健康发展的核心元素,这样对追求共同富裕自然起到正面促进作用。二是现代金融活动也带来了众多新风险和挑战,可能对实现共同富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外部稳定因素。


第三,金融可以主动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更多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金融如何致力于服务增长。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首先需要做大“蛋糕”,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如果金融结构、金融服务模式也能够充分的优化、调整,对于做大“蛋糕”就能够起到非常积极、长远的作用。二是补短板。一些经济薄弱部门、薄弱环节需要在常规金融手段之外利用创新的模式、思路、产品来提供更好的支持,弥补金融功能的“市场失灵”。三是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与其他元素相结合的过程中,或许由于其高门槛、专业性、特殊性,可能会造成机会不公平、收入与财富配置失衡等,而坚持金融伦理原则下的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决这些机会不公平的问题。


第四,金融科技为实现共同富裕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传统金融在支持特定部门过程中,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风险不可控等共性问题。而这些共性问题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有可能进一步缓解。因此,金融科技为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共同富裕拓宽了思路。


第二部分是作者代表发言环节,邀请到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袁田(代表作者姚江涛),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代表作者郭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会长贲圣林,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对《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享。

曹德云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围绕“保险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主题进行了分享。


他认为,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金融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主要包括以下路径和方式一是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大蛋糕,这也是金融业的首要任务。二是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如新基建、新技术、新能源等。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社会公众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四是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金融消费者创造更多便利。五是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业务链的优化调整构建,发挥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积极作用。六是多方式投资民生领域,包括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在老龄化不断加剧条件下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七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各种公益和慈善事业。金融业通过支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促进共同富裕。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也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从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维度助力共同富裕。就负债端看,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保险产品,在医疗、大病、财产、灾害、养老、健康、意外以及科技、绿色、贸易等领域,为公众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通过风险补偿作用增加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就资产端看,通过保险资金投资、资产配置、产品创新等各种方式和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国家战略和民生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市政环保、能源资源、技术创新、区域发展、农业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还通过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经济等方式,更好的促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就资产端支持共同富裕的实践看,还有进一步改善提升的空间。如普惠金融领域,虽通过资管产品创新做了一些新探索,但仍需加大力度;对个人金融服务不足,产品服务和投顾服务有待拓展;“医养健”产业投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仍需要继续总结锤炼,提高有效性和成熟度;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入度和贴合度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包括加快资管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如适合纳入第三支柱方位的金融产品及投资顾问业务等,强化对个人的金融服务;加大医养健产业的投资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的探索、总结和提升,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对社会公众和投保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强化风险防范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保单持有人的权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加深入的融入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健全绿色投资体系建设,通过保护生态文明来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要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袁 田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

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袁田围绕“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行分享。


袁田博士结合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分享了信托行业扎实稳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式和路径。主要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信托公司要以坚持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底色。信托公司应当大力发展绿色信托,践行ESG发展理念,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均衡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碳金融,建立商业可持续的产融合作机制,是金融机构保障产业与金融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创新发展第二曲线。


二是以助力服务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和数据资产等普惠型智力成果保护为基础。信托公司应当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等资产服务信托,提供以人为本的柔性服务,有效保护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驱动的充分发展权和平等发展机会。


三是以基于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赋能为关键。信托公司应积极创新发展数据信托业务,为赋能数据要素市场高效运行提供信托制度和工具服务,助力科技创新。


四是以积极发展慈善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特色信托业务为核心。聚焦帮扶助困。突出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提供信托解决方案,有效发挥信托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民生保障的差异性机制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行业合力,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信托力量。

马洪杰 神州信息副总裁


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提出,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性目标和体系化工程尤其是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不管是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还是其他金融从业者,都应该找到切入点和抓手,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合理的实践路径,去支撑国家共同富裕的战略落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


一是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是承载共同富裕的主要载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工作应该集中在普惠金融上,而普惠金融作为世界性难题,破解关键在于数据、数字技术和场景三个方面,所以要以数据为核心,数字技术为驱动,场景为实践,不断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数字时代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新技术要素,同样也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发展的核心,在过去信息化阶段通过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多体现在实现数据和资产的转化,发挥数据在普惠金融领域重要价值,推动金融服务能力的下沉和覆盖。


二是在未来共同富裕核心大方向上我国和人民需要更普惠的新银行。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也必将是银行业务创新的方向,更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国家共同富裕的主方向。

贲圣林 CFT50学术委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

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会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会长贲圣林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而金融创新必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可以大有可为。


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省,自2021年以来,初步构建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围绕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的目标,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坚持“金融创新服务实体、金融创新为民、金融创新向善、金融创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指引着金融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在机制创新方面,浙江在区域金融机制改革、农村信用体系改革、科创金融服务机制等方面着重发力,取得了丰富的创新实践经历。其次,浙江省政府与金融机构坚持守正创新,深耕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扶贫和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产品创新实践。此外,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将数字浙江向乡村深度延伸。


浙江在金融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既有其基于省情特色的特殊性,也有可供向全国推广借鉴的共性。


一是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金融创新,要更加注重金融向善、维护公平竞争。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治理、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数字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发挥金融创新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探索完善慈善信托及其配套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协同,为向国内其他地区分梯次推广应用做出示范。


三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创新服务农村金融的作用。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要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提升金融创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持续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共赢。


五是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浙江经验研究工作。鼓励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发挥在金融创新、数字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实践案例汇集、年度蓝皮书等形式总结浙江模式经验,加强交流,复制推广;强化、优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为推广共同富裕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依然需要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居安思危,全力做好自己的事,用实际行动团结起来,“画出最大同心圆”,奋力谱写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梦想的新篇章!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围绕“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一是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达至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共同富裕是通过增量财富的创造而实现的,不可能靠对存量财富的均贫富来实现。三是共同富裕不是单纯个人或家庭货币收入上的富裕,而是包括人民充分、公平享受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富裕,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的富裕。四是要创造更多财富,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进步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市场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发挥金融在市场中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其次,正确认识金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一是金融是增量财富创造的推进器,金融的特性实际上就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二是金融是中性的,具有两面性。三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必须遵守市场逻辑,不直接参与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四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是在普遍意义上金融活动要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金融向善,促进共同富裕。


第一,金融服务向善:一是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不是三次分配,依然是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必须商业可持续。关注养老。养老信托在提供养老资金信托的同时,要创新提供养老过程信托服务。二是大力推动ESG投资,ESG投资应该成为金融服务的硬约束。要关注企业公益行为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适当性,防止高杠杆基础上的无度捐赠,鼓励企业家以个人资金捐助公益。公司治理,更需关注公司治理中对员工合法权益的安排、对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安排。三是支持非盈利机构及其创办的企业。


第二,金融机构向善。一是金融机构经营环境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二是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公司治理。


第三,金融监管向善。向善的金融监管是能够促进金融向善的监管。一是对于需要禁止的行为,必须明确界限,具有执行的可操作性;对于需要鼓励的行为,尽可能用引导性政策手段,借助市场机制达到目的。二是金融监管,不能仅仅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应该是对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全面监管。三是加快ESG监管标准建设。四是制定有利于支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引导性政策。

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享。


一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成为未来经济、政策方面的指南。共同富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微企业不光影响到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大众就业,对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中小微企业是就业最主要的提供者,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反复冲击,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叠加,我国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所以政府不断推动减税降费、加大支持金融力度等政策出台,很大程度上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但是中小微企业严峻形势还是存在的。


二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专门聚焦金融科技,在新型实体企业的帮助下,最主要的是金融科技在新型实体企业所提供的金融科技服务,依托数据积累改善中小微供应链金融服务。新型实体企业现在做的金融科技依靠场景、技术和数据优势,更好开展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金融科技特别是龙头新型实体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在不同行业、不同主体、不同场景各类数据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和技术分布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形成产业链图谱,中小企业画像,风险控制标签等产品,利用企业征信材料,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等问题,更好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此外,金融科技还可以从新型实体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产业、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环,作为产业链生态核心企业融合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以此为基础新型实体企业通过设立贷款机构或者与金融机构一起合作,积极创新金融链,金融业务模式,实现客户分层,精准营销,交叉销售,风险预测和风险筛查,更加快捷享受中小微企业结算、融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简化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通过参与整个龙头的新型实体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获得技术赋能,缓解信息不对称和抵押物不足对融资的制约,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就会大幅增加。 

金 巍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围绕“以文化金融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机制、内涵及重点领域”进行分享。


首先,文化金融促进精神生活共同服务的基本机制是:大力促进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发展,是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路径,文化金融通过服务文化发展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其次,文化金融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个方面:要促进人们在整体上实现精神富裕,而这种精神富裕是与物质富裕相匹配的富裕。第二个方面:促进精神生活富裕在局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不能有严重的不平衡问题。


最后,文化金融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第一,推动金融切实服务文化实体经济,夯实文化供给的产业基础。第二,推动金融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供给均等化。第三,发展普惠性文化金融,培育中小微文化企业健康融资环境。第四,鼓励文化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绿色金融的文旅领域应用,促进中西部文化发展。第五,鼓励金融支持文化乡建,弥合城乡间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第六,发展基于数字向善的数字文化金融,促进数字文化消费均等化。





来源 |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二十大报告学习 | 企业的10大机遇

研究报告 | 数据治理的趋势、挑战和问题

六大行齐发公告:加快金融投放,支持实体经济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五周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建立了“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serenazys),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