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林大学李楠课题组:Co/Mo2C异质结构中Co对Mo2C全解水的双重协同效应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碳化钼由于其类铂的电子结构在电解水催化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钼的未被占据的d轨道使得Mo-H键过强而导致碳化钼表面的氢脱附困难,这使碳化钼催化剂的性能较贵金属HER催化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碳化钼在OER条件下不稳定,极易氧化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并进一步溶解在电解液中。这都使得碳化钼电解水催化剂在实际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工作介绍】

今日,吉林大学李楠教授团队采用构建钴/碳化钼异质结构的方式来提升碳化钼的电解水催化性能。实验与理论计算证明,在钴/碳化钼的异质结构中,钴的多余电子可以通过界面向碳化钼转移,填充钼的反键轨道,减弱Mo-H键,利于表面吸附氢的脱附,从而提升HER的催化性能。除此之外,通过对测试后的催化剂进行测试发现,钴可以通过一种“自牺牲”的方法来保护碳化钼在OER条件下不被氧化。该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


【核心内容】

1. 结构表征

SEM证明了合成的催化剂为松散多孔的结构,这可以增加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TEM显示催化剂的晶粒尺寸约为5-20 nm并证明成功制备了碳化钼/钴的异质结构。Element mapping显示出钴和碳化钼具有近似的分布规律,进一步证明了催化剂中为碳化钼/钴相伴生的异质结构。

图1. Co/Mo2C 催化剂的形貌图 (a) SEM, (b) TEM, (c) SAED, (d) HRTEM, (e) element mapping.


2.HER测试

在1 M KOH中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时所需过电位仅为98 mV,超过了大部分已有的碳化钼催化剂,并在48小时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图2. Co/Mo2C 催化剂的HER电化学测试图 (a) LSV, (b) Tafel slope, (c) ECSA (d) Nyquist plots, (e) CV前后LSV对比, (f) 时间-电流曲线。


理论计算证明,越靠近Co/Mo2C界面处的钼原子水裂解能力越强且GH*越趋近于“0”。证明钴可以有效的提升碳化钼的HER催化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图显示钴的多余电子向碳化钼转移,且转移量逐层减弱,这说明了电荷转移是提升碳化钼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图3. Co/Mo2C 催化剂的DFT计算图


3. OER及全解水测试

在1 M KOH中测试催化剂的OER性能。在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时,催化剂所需过电位仅为254 mV,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OER测试后的催化剂进行XPS,XRD,TEM测试发现,样品中的钴已经被完全氧化为羟基氧化钴而碳化钼却未被氧化(纯碳化钼对比样中的钼已经被氧化且溶出)。这说明了异质结中的钴可以通过“自牺牲”的方法来防止碳化钼的氧化,使碳化钼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在全解水测试中,催化剂在1.59 V的外电压下便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单个商业电池下便可实现电解水的驱动。

图4. Co/Mo2C 催化剂的OER及全解水测试图 (a) OER LSV, (b) OER Tafel slope, (c) OER Nyquist plots, (d) CV前后OER LSV 对比, (e) 时间-电流曲线, (f) 稳定性测试前后 XPS 对比:Mo, (g) 稳定性测试前后 XPS 对比:Co, (h)  稳定性测试后TEM, (i) 全解水LSV及稳定性测试。


Shisheng Yuan, Maosheng Xia, Zhipeng Liu, Kaiwen Wang, Lijuan Xiang, Guoqing Huang,Junyu Zhang, Nan Li*, Dual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Co and Mo2C in Co/Mo2C heterostructure for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Chem. Eng. J. 430 (2022) 132697.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2697.


拆一为二,别有洞天!Jeff Dahn等这项新工作能理解透的应该不多

2021-10-09

香港城大支春义课题组:非金属碲负极助力高性能中性/碱性锌电池

2021-10-09

“金字塔”式基金标书撰写专家指导和经验分享会

2021-10-09

上海交大ITEWA团队EES:基于垂直阵列吸附材料和快速连续循环吸附装置的超高性能太阳能驱动空气取水

2021-10-09

准 MOF 结构纳米球硫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以实现优异的锂硫还原反应动力学

2021-10-09

《电池制造工程师》证书申报即将结束(广东佛山班,10号截止)!

2021-10-09

王春生教授等今日Science:412Wh/kg可充电镁金属电池和471Wh/kg可充电钙金属电池

2021-10-08

上海大学张海娇教授团队ACS Nano:微米硅基负极材料推动实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

2021-10-08

南林大陈继章课题组:基于棉花的纤维素隔膜抑制锌枝晶

2021-10-08

铂催化剂今日Nature!

2021-10-0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