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负极表面高效构建稳定SEI膜的新思路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9-24
【研究背景】
在二次离子电池运行过程中,当电极在远离电解质热力学稳定极限的极端电势下工作时,电解质会发生分解并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SEI膜的持续积累是降低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通用的调节策略来实现界面稳定的SEI 膜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界面化学在操控 SEI膜特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控活性成膜物质吸附在电极表面的内亥姆霍兹层(IHP),利于其优先还原,从而有效调节初始SEI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然而,一些表面相对惰性的材料自身不能与目标成膜物种建立强相互作用,难以实现IHP内的特性吸附。因此,如何操控电极的吸附特征对于快速构建稳定的SEI膜至关重要。

【工作介绍】
使用电解质成膜添加剂来构建稳定的SEI是优化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如何调节成膜添加剂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惰性的电极,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曹敏花课题组以硅负极为研究对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纯硅相比,硒化钼具有更好的吸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特性,可以使其优先吸附和还原,从而实现SEI的有效调控。基于此,他们构建了核壳结构的Si@MoSe2材料,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MoSe2外壳可以有效促进FEC的吸附并加速其催化分解,形成坚固、稳定以及具有高离子导电特性的SEI,从而赋予了Si@MoSe2优异的电池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在《ACS Energy Letters》期刊上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王杰。

【研究内容】
DFT理论计算表明,相对于硅(111),MoSe2的边缘结构对于FEC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同时FEC在MoSe2表面更容易发生分解。论文由此设计了核壳结构Si@MoSe2,其中MoSe2带有丰富边缘结构。
图1. DFT理论计算与Si@MoSe2的表征

基于上述DFT计算结果,论文评估了制备的Si@MoSe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10 % FEC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FEC在Si@MoSe2表面优先还原分解,这有利于构建FEC-derived SEI来稳定电极表面。
图2. Si@MoSe2电极首次放电过程中的界面演化与SEI膜形成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论文对Si@MoSe2的锂存储性能进行了评估。如图所示,相对于Si电极,Si@MoSe2表现出更高的库伦效率、更佳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以及更快的离子传输动力学。
图3. Si@MoSe2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Si@MoSe2所构建的SEI膜的机械强度、形貌特征、组分和结构特征。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明,Si@MoSe2表面的SEI膜具有薄、强度高、分布均匀的特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证明了Si@MoSe2表面的FEC-derived SEI具有更多的Poly(VC)和LiF。综上,该策略成功操控了电极表面SEI膜的组分和形貌等相关特性。
图4. SEI膜的界面特征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转基因工程”策略来构建稳定的SEI膜,该策略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硅负极的失效难题。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MoSe2边缘能增强FEC分子的吸附能力。论文将边缘丰富的MoSe2包覆在Si上,促进了FEC的还原分解,从而使SEI膜中的poly(VC)和LiF组分增加。该SEI膜具有薄、稳定、分布均匀、离子电导率高的特点,赋予了电极较高的储锂性能。Si@MoSe2在1.0 A g−1电流密度下进行1000次循环后仍表现出1276 mAh g−1的可逆容量。该项工作介绍了一条新途径来高效利用电解液添加剂调节稳定SEI膜,用以实现电极材料的高储锂性能。

Jie Wang, Zhen Yang, Baoguang Mao*, YiXin Wang,Yan Jiang, Minhua Cao*, Transgenic Engineering on Silicon Surfaces Enables Robust Interface Chemistry, ACS Energy Letters, DOI:10.1021/acsenergylett.2c0120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2c01202

作者简介
曹敏花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洪堡学者。主要从事能源存储与转化材料的功能导向性设计、电化学性能及机理研究。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Nano Energy, Chem.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Joule:TiO2基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纪录!

2022-08-07

深入探究锂电高镍正极材料在局部浓盐电解液中的产气机理

2022-08-06

中南大学周江ESM:醋酸盐基锌锰电池中络合效应研究及其全方位性能优化策略

2022-08-06

热裂解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固态电池中锂盐的回收

2022-08-06

Mo2N量子点修饰N掺杂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双功能界面层  用于免枝晶生长、无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

2022-08-06

谈今论“钴”:多视角解耦氢氧化镍电极异质‘钴核’效应

2022-08-06

“IF>48顶刊”:纵览锂金属电池中改性Cu集流体的研究进展

2022-08-05

让电池人的创意变专利-电池行业研发成果专利化线上培训班

2022-08-05

高能量无负极电池:负极断舍离,能量出奇迹

2022-08-05

厦门大学赵金保教授课题组EnSM:通过Li+动态嵌入钛-铌氧化物激活Mg2+储存实现高安全快充双离子电池

2022-08-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