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 保障教师休息权、改革职称配额、打击“学闹”,委员们的这些建议字字“扎心”!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以订阅哦
全文长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5 分钟
导读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小编都会收到许多教师的留言,喊话小编将一线教师最迫切的需求反应给代表委员们,希望更多人了解教师真实境况。
这不,教师们最关注的休息权、职称等问题已经代表委员们发声了,快来看看有没有戳中你的“痛点”。
保障学生和教师休息权
朱永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群体,每周从周一到周五要在学校完成长时间的学习,回家完成大量家庭作业,周末还有奥数班、特长班等一系列课外辅导任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
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被剥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由节假日补课而产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教师的休息权同样得不到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都是老师的工作时间,而在上课以外,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少不了,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家访、辅导差生。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还不得不将在学校里没有完成的事情带回家,几乎所有教师都是用休息的时间去完成相关工作的。寄宿制学校从早自习到晚自习,教师都要陪着学生,除了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对学生生活的照料。
在教学之外,教师还承担了很多额外压力,包括准备各类检查评估材料、写论文评职称、学生安全保障等,甚至有些老师还承担着政府分派的结对扶贫任务,这些任务大多要在工作时间外完成。去年暑假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被乡镇抽调去做脱贫共建的台账。许多教师的休息权被无形剥夺了。
休息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理应得到保障。
加强教育督导,严格依法治教
把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量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内,加强督导,严禁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对违规补课的学校,扣除该校教师该年度绩效工资,校长一律停止职务。在优化督学的同时,加强督导机构的督政职能,消除地方政府强加给学校的不合理的非教育负担。同时,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采取措施切实降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首先,要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进而在义务教育减负提质上形成改革共识。
其次,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快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与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相结合,实施管办评分离,实行教育家办学。
三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评价要弱化区分度和选拔性,要牢固树立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使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是只对分数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而不是只对眼下负责,对所有学生负责而不是只对升入名校的学生负责。
四是深入实施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知识点和内容加大研究整合力度,减少课程内容,降低课程基准难度,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通过分层次、分难度教学,实行课标保基础、难度看个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严格按照课标编写教材,禁止超越课程标准的内容进入教材。
减少一线教师的非教学任务
首先要尊重教育、尊重教师,改革学校和教师考评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定合理的学校和教师评价标准,尊重学校教育主体性质,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考评细则,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各级部门应关心关注教师群体,合理分配工作,明确工作量标准,科学配置师资,减少额外非教学任务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核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教研、培养学生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其次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完成校园安全、宿舍管理、学生餐管理等非教学任务,让一线教师从这些琐碎的非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休息权得到保障。
改革中高级教师职称配额
李鸿彬,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
改革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的配额制度,让更多优秀教师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增加收入外,还要在职称评选、岗位晋升上打开通途,让更多的教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破解中小学中高级职称名额“僧多粥少”的现象,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晋升各级别的要求和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配额制度。
我们应该把原来是框定的学校高级岗或者中级岗的这样一个比例的区间,要进一步地放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原来的编数到校,调整为编数到县或者编数到市,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这样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一些灵活的、弹性的、机动的这样一种调整。
建章立制打击“学闹”现象
朱晓进,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目前,我国已经立法打击“医闹”,但与之类似的闹学校、砸校园、殴打教师的“学闹”现象日渐猖獗,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学闹”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危及到教师人生安全,也助长了“大事儿闹、小事儿缠、要我不闹就掏钱”的歪风邪气。
为此建议:
尽快出台打击“学闹”法律法规
借鉴处理“医闹”的方式,自从国家制定打击“医闹”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医闹”情况少了很多。国家也应加快出台打击“学闹”法律法规,以便澄清认识、妥善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既维护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客观公正地对待教育和校园安全。校园意外的事件,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控制的,一旦出事,就要公平客观对待,新闻工作者要以事件的真实性为工作原则,如单纯为博得公众眼球为自己出名为目的或从中牟取不当利益,一经查实,要坚决查处,还大众传媒一块净土。
健全校园事故处理机制
出台相关的制度、法规、程序及备案制度,客观、公正、科学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校园的安全责任界限。以政府机构的形式成立以教育、医疗、司法三方机关相联合的校园事故评估鉴定中心(可以借鉴劳动伤残鉴定的模式),专门负责评估事故等级、责任认定,整理事故当事人的正当诉求,引导当事人依法处理纠纷。
未来教育 | 陈锋:学生、学校、校长、教师,未来教育的四大挑战
|来源:中国教师报
|编辑: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