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聊“打尖”

王才亮 王才亮的笔耕园地 2023-01-06

 


古人常说“打尖还是住店”,“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现在消失了?百度百科以及大河报的文章说“打尖”,指京津一带的方言,是指古时行路途中吃便饭。这个说法并不全面。
      

在赣东北与皖南的许多地方,打尖即是“打肩”。人们长距离挑担时会带根木棍(已可以是竹的)叫作“打棍”,行进时可以把“打棍”在空的肩上插到扁担下,分担负重的单肩膀的压力。休息时用“打棍〞直立代替肩膀顶住扁担,避免继续前行需要“起肩”,便为“打尖(打肩)”。“起肩”是指担子放下去,再重新蹲下挑起来,这是很费力气的。为此, “打尖”是一个劳动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科学的劳动技巧。而扁担与“打棍”在“打尖”中角色虽有不同,缺一却不成“打尖”。
       

我年少时,中学搬到了浮梁县乡下,于是知道了并曾“打尖”。记得1969年的4月,我和同学们都被分散到附近山区的农村里三个月,说是宣传“九大”但住在农民并要与农民一起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我去的是樊家村(现属浮梁县鹅湖镇集源村委会)山高林密,茶叶极好但田地极少且只能种点玉米,所需口粮需到山下的朱锦村的粮站购买。上下山走的是号称40里的饶徽古道-“曹村冈”,从樊家到朱锦只是其中一段,约20多里。那是我第1次“打尖”经历,只挑了40斤大米,却多次“打尖”。虽然沿途的风光很美可供欣赏,但重担在肩没有了欣赏的愿望。
     

说起“饶徽古道-曹村冈”,那些步行爱好者很有资格。饶徽古道又称徽饶古道,顾名思义是指古代由徽州通往饶州的道路。起于古徽州府(今歙县),终于古饶州府(今鄱阳县),全长约700余华里。这里是解运御瓷的通京要道、也是茶商往来的驿路商道、还是行军屯兵的交通要冲与通衢大道。
       

饶徽古道从鄱阳县出发经景德镇浮梁县境内有五条线路直抵古徽州。其中官道1条、大道4条,分别是浮祁驿道、浮祁大道(分两条)、浮休大道和浮婺大道。其中,浮祁驿道是官道,比大道宽,且平缓,可走车马。线路为从浮梁县城出北门沿大河北行,经福港、官桥、经公桥、勒功入祁门县境,县境内全长约47.5公里。浮祁大道有两条,第一条是从浮梁县城出北门沿大河北行,经福港、城门、倒湖至祁门县城,在浮梁县境内全长约60公里。另一条则是从浮梁县城东行,经渭水(王港乡)、臧湾、鹅湖、金竹山、曹村冈(金竹山境内)至安徽省休宁县的一个茶场的叉路口分别转去祁门县城和休宁县城至屯溪,浮梁县境内全长约65公里,其中曹村冈(朱锦到休宁茶场)这一段号称40里,均为山道。
      

如今,这些道路的大部分虽然早已湮没于历史的云烟中,只在偏僻的山野乡间还有少量存留,但他们是历史的见证。2010年,我去了樊家,见到了当时的房东樊河久兄,交谈甚欢。不久樊河久因病去世,我在次年的清明回景德镇时又去了这个村,为樊河久及其父母扫了墓。两次去樊家村均因时间仓促加上春雨绵绵,没有走一走“曹村冈”而留下了遗憾。我想若有机会,还是一定要再走一走这个“曹村冈”的。
       

附大河报文章及相关的图片,均来自网络,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古人常说“打尖还是住店”,“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现在消失了?


历史文章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闲聊南辕北辙


讲稿要点:行政法律服务的新热点--行政处罚纠纷处理


为人民服务


典型案例:“5亿元”的行政争议是怎么化解的?



王才亮

学者型律师,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委员会顾问。出版专著三十余本,发表论文百余篇。2010年获《时代周报》时代人物,《中国律师》杂志年度新闻人物。2011年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50名中国年度魅力人物”。


才行法道 良举公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