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韬海论丛 | 2020年第02期 ​疫情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韬海论丛

为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海洋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中心全新推出“韬海论丛”栏目。以期通过专题形式探讨热点问题,多角度反映专家观点,为关心海洋研究的学者提供最新资讯。

本期专题:疫情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2020年第02期

  论题速览  

论题速览



01


疫情期间更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02


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 


陈甬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03


疫情全球蔓延不会阻挡“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 


周晓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04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祝继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梁晓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



1


疫情期间更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论点撷萃】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与世卫组织的紧密合作,是中国坚持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一贯主张。

——黄仁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与世卫组织的紧密合作,是中国坚持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一贯主张。

一、抗疫期间的对外传播

目前的疫情是突发性事件,是非常时期,既需要及时发声,又和常规的对外传播有所不同。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多介绍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这个全球抗疫的第一线,用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用全国人民的共同克制来控制疫情,90%以上民众都“宅”在家中,不出国不外出,只为了同一个目标——控制疫情。这样的事实,足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第二,要尽量用国际社会的共同语言,让外界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一部分主流媒体、政界商界用国际社会的共同语言来展示中国的抗疫形象。用人性化语言来描述这场与病毒的搏斗。

第三,在一定场合下,我们不应回避前期的认识不足。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别国人民走弯路,促进全球共同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的传播。这些经验教训包括“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包括强力应对措施等。

二、尊重实际情况,对疫情中各国表现不必进行政治划线

对于世界各国的反应我们要有所区分和认知。

首先,确实大部分国家是对中国抗疫持同情和支持态度,给予人道主义问候和实际物质援助。这反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人性,还是以善的一面为主。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国家都表现出友善言行,既增强了与中国的友谊,也是在帮助本国。

其次,我们也不必把疫情中的各国表现加以政治划线。各国依据本国的疫情防控能力作出不同反应,或快或慢,或紧或松。比如朝鲜第一个关闭边境,实际上对中国并无坏处。又如,日本对“钻石公主”号的3700多人采取在船隔离,体现了“早隔离”的有效性,和我们武汉封城措施有相似之处。

再次,有些国家政要发表不友好的言论,有些媒体煽风点火,既是他们的一贯态度,也可能是某些政客临时赶风头,制造假民意。我们要淡定从容面对这些过激言论,在举国战疫之际,不要化很多精力去“打嘴仗”,这些负面舆论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改变我们抗击疫情的进程。即使个别政要无理取闹,只会在国际社会暴露他们的本质。

三、中国尊重、配合世卫组织,体现了在全球治理中一贯坚持的多边主义

世卫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技术上、专业上对疫情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世卫定性宣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建议各国不要阻断人员和贸易往来,但是并没有执行权。世卫组织总干事数次肯定中国政府和人民抗疫的巨大努力,但是一些国家的偏见和过份做法依然故我。在埃博拉疫情发生时也有如此情况。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到中国的一线观察、掌握疫情、进行科研,主要目的是把中国的对策、检疫手段、有效措施学到手,便于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中国和世卫组织配合得很默契,从信息到技术都显示了最大的透明,这本身就是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个很好机会。中国学者这次在慕尼黑会议上介绍中国的具体防疫做法,世卫组织非常感兴趣,与会者也觉得闻所未闻,很新鲜。可见,开放透明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实践中的重要进展,有助于中国在该领域提升国际话语权。

我们主张由世卫组织组建的国际专家团队,而非单独国家的专家团队,这体现了中国一贯维护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维护现存国际秩序,反对单边主义。

四、“一带一路”沿线现有工程并不受国内疫情影响,后续项目可能有所调整

最初也担心“一带一路”项目是否会受到影响。最近课题组向“一带一路”有关企业做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一带一路”项目和“走出去”企业入乡随俗过当地节日,并不放中国春节长假,大部分工程都在照常进行,中国技术人员也没有回国。因此国内疫情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和我们延长假期、部分复工的情况不同。

另一方面,疫情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显现,但有一段滞后期。“一带一路”沿线的大规模旅游基本暂停,人文交流项目肯定会受影响,软项目受到限制。即将开展的新项目需要谈判磋商,或者派遣新的劳务人员,这些往来就可能延后。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部分项目就有必要加以调整。

只要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对中国“摘帽”,大规模人员往来就难以恢复。按照规定,疫情国家在没有新增病例发生后,再观察两个周期(28天)无疫情波动,方可解除“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这顶帽子。是否可以在中国湖北以外的省市先予摘帽?这难度很大,湖北毕竟是中国的一部分。

五、今年的主场外交会议或取消或延迟,特殊时期有特殊智慧

根据不完全梳理,原定3月底有欧盟领导人来华会晤,还有博鳌论坛;4月中旬有“17+1”中国和中东欧会议;5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在昆明举行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11月有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这些主场外交的筹备工作还在进行。

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已经被提请延后召开,这些主场外交峰会估计也会调整,或取消,或延期,或缩小规模,或改变地点等等。非常时期要采取非常的方法。中国外交将以特殊的智慧,与时俱进,拓宽路径,更加灵活主动,实现疫情背景下的新突破。

六、鼎力相助日本举办奥运会,共同防疫更凸显“亚洲命运共同体”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和日本都搬不走,这次日本朝野上下的举动充分体现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扩大到亚洲,更真切体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即使美国对日本指手画脚,也不能改变中日近邻关系的感同身受,因此,日本的奥运会,中国一定会鼎力相助。

早有“奥运东亚时间”之说,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2020年日本东京夏奥会、2022年中国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接连六年办奥运,本来就是亚洲盛事,是促进亚洲地区合作的机遇。现在出现疫情,亚洲国家更要相互支持,这是促进亚洲一体化机制的好机遇。

同时,亚洲国家不仅仅因为疫情传播才需要团结,相互经济联系的主题就是紧密相关的产业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几天前在对该国民众做防疫讲话中,就提醒新加坡的经济形势直接受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地区经济核心。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让亚洲各国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唯有“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才能抱团取暖,渡过难关,迎接疫情的平息。

*节选自《访黄仁伟:“一带一路”项目停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 防疫·专家谈》,原刊于《文汇报》2020-2-19,作者黄仁伟,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


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 



【论点撷萃】

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和最终治理的结果将会终结原来的全球化时代,并会以强大的力量推动国际社会进入一个新型的全球化进程。

       ——陈甬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新冠病毒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带来国际资本市场巨大的动荡。这既是对世界防疫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大挑战,更是对全球化体系的一个大考。一些学者认为,这次疫情将终结全球化,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风险,实体产业回归本土。我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和最终治理的结果将会终结原来的全球化时代,并会以强大的力量推动国际社会进入一个新型的全球化进程。

这轮全球化从三十年前冷战结束发端,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出发,以资金、商品、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为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高效的产业体系和链条,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也存在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地缘政治和全球热点问题屡屡发生的缺陷。国际社会虽已设立一些协调机制,但对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却反应迟钝,基本上束手无策。所以通过这次病毒的全球传播和最终治理,将推动形成更高层次的对新型全球化的共同认识。这种新型全球化并非再退回过去各个国家各自为政的状况,而是要设计和建立一种既重视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治理,既有平时协商制度,更有危机时刻紧急协调和执行机制的治理体系,注意禀赋充分利用和贫富差距遏制内在平衡机制的全球化体系。

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对新型全球化的一个基本设计构思。这次疫情传播和资本市场动荡,将全球利益共同体的特征反映得淋漓尽致,会倒逼人类责任共同体的设计和运行。而这两者的结合和联动,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旧的全球化经过如此一“疫”逐渐消失之际,又会催生新全球化的诞生和发展。而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治理客观上又充当了新旧全球化转化的“催化剂”。它的基本方向就是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途径就是继续发挥“一带一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作用。

六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具体路径。这反映“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型全球化,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从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治理这个新的角度来认识“一带一路”的意义与作用。可用供求结合的模型来说明。在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方面,中国的现有的供给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防疫产品和产能。中国是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并在防疫阻击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中国现在有充足的抗疫产品产能,抗疫产品的生产能力充足。二是具有抗疫的丰富经验和比较先进的技术,在全世界领先一步。可创造一个抗击新冠病毒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模式,以进一步丰富倡议的内容。

 “一带一路”的这个新的国际合作模式还将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改革。在这次疫情中,过去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弱点暴露无遗。通过全球“一带一路”国际抗疫合作新模式的实施,如全球先后有上百个项目进行合作建设与交流,就会逐步改变由生产力决定的经济基础。而在经济基础调整之后,全球治理结构这个上层建筑必然要随之改变,从而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机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由实质性的行动来支撑的。今年新出现的全球疫情治理需要“一带一路”新的合作模式。它的内在性质和发展机制又决定了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所以,推动发展新型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需要新行动。开展“一带一路”全球疫情治理合作,惟此时为然。

*原刊于中国网2020-3-25,有删减,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3


疫情全球蔓延不会阻挡“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 



【论点撷萃】

全球疫情蔓延和金融动荡加剧,无疑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带一路”共建的困难。但就目前看,这些冲击和困难还都是可控的,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

——周晓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进入三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初步得到控制,却在意大利、伊朗、韩国等地大规模暴发。与此同时,疫情在全美范围内大规模蔓延的态势也远远超过预期。截至3月20日,已有100多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中国之外的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6万人,几乎是国内累计确诊病例的2倍。目前看,疫情的迅速蔓延势头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关键在于各国政府能否采取更为积极更为得力的应对举措。否则,结果将难以预料。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仅3月9日到3月18日,美国股市就连续触发了四次熔断,并导致全球股市出现连环熔断。截至上周五,美国、巴西、加拿大、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韩国、印尼、墨西哥、哥伦比亚、斯里兰卡等至少11个国家股市触发熔断机制。全球已有超过30个股市从前期高点下跌超过20%,进入技术性熊市。

全球疫情蔓延和金融动荡加剧,无疑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带一路”共建的困难。但就目前看,这些冲击和困难还都是可控的,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

首先,随着欧美主要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力度的逐步增加和应对措施的陆续到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势头有望在6月份得到基本控制。届时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将明显下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有可能得到迅速恢复。

其次,目前疫情虽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但由于中国在前一阶段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蔓延,取得了战“疫”的初步胜利。而在“一带一路”沿线除伊朗疫情较为严重外,绝大多数国家确诊病例数量不多、基本可控。这样,随着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复工复产的有序开展,中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不会受到根本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会进一步加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本就存在的资本不足或资金短缺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们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能力与意愿。这是各方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和妥善协商的一个主要问题。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球经济恢复将成为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恢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将成为所有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一带一路”的共建主张将会更好地适应这种意愿和需求。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战役中,中国政府的应对之快、应对措施之得当,得到全世界的高度赞誉,也收到了实际效果。加之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在后疫情阶段的重建中必定会站在新的历史制高点,更好地与其他国家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共建。

*原刊于中国网2020-3-20,作者周晓晶,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4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论点撷萃】

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和重要平台作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骨干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和全球经贸秩序维护作出重要贡献。

——祝继高,梁晓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和重要平台作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骨干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和全球经贸秩序维护作出重要贡献。

首先,充分发挥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和重要平台作用,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目前意大利和伊朗等国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疫情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蔓延。对此,应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前部署和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线,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自媒体等平台创作并发布了系列有助于宣传防疫知识、舒缓焦虑情绪、鼓舞士气的作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卫生合作项目,强化国际协调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和完善“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机制和出入境卫生检疫合作网络。

其次,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应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与企业经营出现的困难。具体而言,应发挥“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在国际经贸金融往来中的桥梁作用,推广中国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建议通过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以各国金融机构认购的方式,联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力量,为受疫情影响的各国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方面的支持,确保不因资金流动性问题影响各国企业的良性运营。另一方面,考虑到全球疫情或将延续到6月份,对即将在5月份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6月份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前制定“云展会”备选方案,利用AR技术开展线上展会以替代传统的展会模式,持续为各国带来发展机遇。

最后,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和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骨干作用,保持贸易畅通,共同维护好全球供应链稳定发展的环境。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内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强化特殊时期自贸试验区在贸易畅通方面的服务功能,集合式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对接和货物运转工作,突显集体行动的优势,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二是设立中欧班列抗疫专项补贴,合理估计相关国家受疫情影响导致制造业产量下降的幅度,适当调整相关班次的运行时刻表,并对因疫情导致的空箱运输情况给予特定的抗疫专项补贴,最大限度保障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全力确保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安全畅通。三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及过后,充分利用好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政策对企业的帮扶作用,对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疫情形势的国家、不同产业,设置阶梯型的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优惠政策。四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国际经贸规则创新中的作用,推动建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全面总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经贸往来安排、人员往来管控、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作出妥善安排,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等全球突发性灾害对国际经贸造成的冲击。

*原刊于《学习时报》2020-3-18,有删减,作者祝继高,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梁晓琴,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



编辑:陈嘉楠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