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榜单揭晓,巴曙松《新周期与新金融》获选“年度人气书籍”
本书作者: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2018年12月9日,第一财经携手摩根大通和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在第一财经金融年会季期间揭晓了“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榜单。
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启动于2009年,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被财经专业人士推崇的财经书籍推荐榜单。书籍的评选宗旨是“全球视野、远见卓识”,经历专家推荐、公众投票和评委会评估等环节,于每年年底推出国际和国内最被推崇、具有相当专业水准和独特视角的金融财经类书籍,并举办年度金融书籍品鉴会。2018年的年度金融书籍品鉴会由摩根大通特约呈现,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智力支持,以“阅读金融 洞见未来”为主题,再次与专家学者一起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品鉴盛宴。
2018年,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在年度主题书籍、年度人气书籍、年度中文书籍、年度双语书籍和年度英文书籍五个奖项下推荐出了共计39本好书。
其中,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著作《新周期与新金融》获选“年度人气书籍”。《新周期与新金融》一书为巴曙松教授近年文章的精选合集。全书共精心挑选45篇文章,涵盖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业、普惠金融、城镇化、金融监管等6个主题。既有专业论文,也有演讲整理稿;既有短小精悍、直指要害的小文章,也有条分缕析、数据详实、模型严谨的大文章。本书于2018年5月由厦门出版社出版。
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表示,我们的上榜书单在一如既往以最前瞻的视野研判中国经济金融的全球关联时,将焦点集中于全球化的价值判断、中国发展模式、科技变革等当今世界的核心议题。在全球化面临转折的时点,中国如何秉承初心、继续改革开放,并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善用国家力量推动产业进步和技术创新?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从体制深层次思考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建立现代财税框架、推进国企股权充实社保等重大改革?我们期待通过推荐图书等方式为此不懈努力。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通过阅读和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在相同信念的引领下,第一财经和摩根大通再度走到了一起,力图把全球最受推崇的金融书籍推荐给中国读者,同时让更多优秀的中文金融书籍能够更加广为人知。梁治文特别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总结并分享我们在过去四十年中的经验和收获,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分享和推广这些优秀的书籍和观点,能在公众乃至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层中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监管局首席执行官邓伟政表示,系统、扎实、前沿的政策研究,无疑为中国四十年持续准确的国家决策提供了最强大的智力支持。而这些宝贵的智识,特别是有关金融研究的重要代表性成果,就体现在我们今年这个获奖榜单里。
6本佳作获选“年度主题书籍”
4本佳作获选“年度人气书籍”
18本佳作获选“年度中文书籍”
2本佳作获选“年度双语书籍”
9本佳作获选“年度英文书籍”
在12月9日下午举行的年度金融书籍品鉴会现场,政策制定者、监管高层、金融业内人士、国内外经济学家、创业者和及获奖作者通过现场演讲和视频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书籍和观点。出席今年品鉴会的特邀嘉宾包括: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以及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明昊等,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脑科学研究资助人陈天桥通过视频分享了全球和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商业进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李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Applico首席执行官、董事长Alex Moazed;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Barry Eichengreen等获奖作者出席了下午的闭门会议,并分享了自己对于全球化、改革开放,以及科技等话题的真知灼见。
同时,国际部分作者和无法到会的国内作者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书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看法。通过视频分享的作者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波、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姚前、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美联储原主席Paul Volcker、美联储原主席Alan Greenspan、英格兰银行原副行长Paul Tucker、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预测局局长Ayhan Kose、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教授William L. Silber、《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Dani Rodrik。
序言:探寻新周期中的金融新动力
文 / 巴曙松
近几年,我的工作地点虽然在北京、纽约和香港等不同城市之间转换,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有大学的访问学者,也有政府智库的研究人员,还有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管理,和行业协会与学会的研究工作,但是,从工作的性质看还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以研究者、观察者、思考者的心态,参与一些具体的金融政策与市场活动,并从中发现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不定期将这些分析与体会进行梳理,分享给读者,便是编纂这本书的初衷。
在金融市场上,经验之所以重要,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市场往往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呈现周期性的往复波动,前一个周期的经验往往可以在经历新的周期时提供一些参考。与此同时,每一轮周期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一轮经济周期都可以说是特定意义上的新周期。作为一名金融市场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自然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金融业所正在出现的新变化。这也就是本书命名为“新周期与新金融”的由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高速增长支持下的金融体系,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的回落,货币化进程也逐步接近尾声,原来的金融增长模式必然面临调整,并且可能在新的增长环境下呈现出风险逐步释放的趋势。特别是经济结构也在宏观增长逐步趋稳时出现重大分化,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的风险并未出清,优质企业尚在培育过程中,新兴的金融机构崛起并带来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寻找到优质的客户和资产,为了追求利润的增长,金融机构就可能会选择让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从而衍生出各类金融乱象。从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金融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即在经济运行的上行周期中,伴随着旺盛的融资需求和不断上升的资产价格,金融体系也将走向上升通道,而金融体系的繁荣又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繁荣和资产价格的上升;但是在经济运行的下行周期中,资产价格缩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融资需求不断萎缩,金融体系也将步入下行周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虽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走入下行周期,但金融业为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整过程中减少阵痛,继续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就可能走向高风险的自我加杠杆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金融政策越来越关注防风险,金融行业在这样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基调下,可能面临的是重新洗牌,也可能面临一轮对原有的商业模式的全面洗礼。经历乱象丛生的高风险阶段,在强监管的外部约束下,金融业也将经历巨大的发展方式和结构性调整,进而逐步实现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已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金融风险自然被认为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根据中共中央近期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传统的“一行三会”金融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银监会和保监会将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将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预料,在新的金融管理体制下,将重点针对在原有监管体制下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的影子银行业务,监管职责不清晰的、监管主体不明确以及受到多头监管或重复监管的金融机构及业务,受到各自监管权限约束无法实施有效监管的交叉金融领域,从事相同类型的业务但监管标准不一致、较易产生监管套利的金融业务加强监管,而这些业务正是目前金融乱象的主要聚集地。在防风险、强监管、治乱象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将逐步从前期的高风险加杠杆阶段步入规则重新建立和完善、风险陆续释放和暴露、行业重新洗牌和转型的新阶段。
在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如果能洞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就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去杠杆可以说是金融行业洗牌的推动力。如何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才是金融机构下一步重构市场格局的关键。当前,宏观政策越来越关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便可以说是未来经济转型的着力点,也是最有可能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最有潜力成为金融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一方面,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如何在消费金融领域加强金融服务将成为近期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已经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金融服务,可以预计这些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
如何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新周期中找到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便是这本书思考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收录了我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一些论文、报告、随笔及演讲整理稿,其中部分文章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很多内容也来自我和他们讨论中碰撞的思想火花。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及宋文艳总编,是他们的督促让我有了将这些文章集结成册的动力。在本书的写作和编纂过程中,不少金融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都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和建议,恕不一一列明,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尽管在本书的写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但由于专业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指正,以期在今后的跟踪研究中不断改进。
本书目录
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
中国经济:是新的波动形式而非新周期/003
中国经济的新阶段与金融行业的新特征/014
依靠货币刺激难以解决经济的深层次结构矛盾/022
金融去杠杆的缘起与走向/026
稳住杠杆率上升的斜率是更为现实的政策取向/033
加快推进适应新常态的金融改革/037
金融机构
客观看待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 /043
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洞悉经济转型 /049
中国银行业应对3.0 时代挑战 /053
委外业务仍有存在空间,应由通道型升级为解决问题型 /059
国内外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界定与计算 /066
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转型新趋势 /072
零售银行业务引领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083
直销银行未来如何“上下求索” /087
银行理财:风险渐次释放,重回平稳轨道 /093
国外“现金贷”业务发展经验以及启示 /100
银行理财将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106
投资新三板:从发展趋势到风险管理 /114
打破刚兑正在进行时: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因此洗牌 /123
资产管理业的核心竞争力 /127
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看金融结构变革趋势 /129
中国保险资管境外配置渐成趋势 /139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150
我国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168
支付清算业
当前中国网络支付业的推动力、风险评估及监管 /185
中国第三方支付格局会因网联而如何改变 /195
金融改革背景下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 /204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技术变革与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路径 /211
经济调整期小微金融的发展路径与创新 /216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224
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道 /230
绿色金融:有何挑战?机遇何在 /237
城镇化
中国农地改革的路在何方? /245
中国城镇化呈现“3+6”格局 /250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252
探索PPP发展的中国路径 /258
如何为PPP项目插上资产证券化的“翅膀”? /263
创新融资模式的四个新趋势 /271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趋势 /275
金融监管
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进展与对策 /283
如何化解“灰犀牛”之地方债务风险 /290
监管如何驱动银行委外业务转型 /294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强调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 /303
从金融结构角度探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319
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当前的“影子银行” /333
购买链接
(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当当
京东
延伸阅读
巴曙松著《新周期与新金融》入选2018“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
重磅丨巴曙松领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我院提供学术支持
新书丨巴曙松团队《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发布!
新书丨巴曙松等《存量房时代经纪人的职业化:全球模式与中国道路》
新书丨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香港交易所的离岸金融产品创新》
新书丨巴曙松《打造人民币离岸产品中心—香港交易所的创新产品巡礼》
本文来源:《新周期与新金融》、第一财经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朱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