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香港中型银行的挑战与未来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第63期
9月6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副董事长、行长张骏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为大家带来主题为《香港中型银行的挑战与未来》的精彩讲座。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本力老师首先致辞,并为大家介绍讲座嘉宾张骏先生。张骏先生于1988年加入中国建设银行,拥有30年银行工作经验。在2018年3月出任现职前,张骏先生自2013年起担任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张骏先生在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工作多年,其后任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法兰克福分行副总经理、胡志明市分行筹备组主要负责人,于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期间担任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副总经理。张骏先生是高级经济师,1988年取得山东大学运筹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取得英国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拥有美国特许财经分析师(CFA)资格。张骏先生还曾担任美国中国总商会副会长兼金融委员会主席,现在还兼任建行大学香港学院院长。
本力老师致辞并介绍张骏先生
讲座开始,张骏先生首先从资本市场定价模型和折现定价模型出发,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资四大银行PB(股价/账面资产价值)、PE(股价/每股净利润)与美国四大银行相比明显偏低?除了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PB指标超过了1,大多数中资银行的PB在1以下,有数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PB仅为0.5左右;而虚拟银行如微众银行估值则超过了1500亿,PB在十几倍、PE在50倍左右,另一家网商银行的PE也在30多倍的水平。
张骏先生现场推演公式
张骏先生利用杜邦公式解析银行收入结构对资产端配置的约束
从杜邦公式拆分来看,ROE主要有三大来源: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率。净利率比较高的一般是拥有专利门槛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及辉瑞制药等,资产周转率较高的典型是美国大型零售公司Costco,其整体资产运营能力十分优秀。而杠杆率过高并不是优势,尤其对有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银行来说杆杆率工具使用限制较大,更多是从负债端着力降低负债成本、扩大借短贷长的盈利空间进而提升净利率。以花旗(香港)为例,作为一个有20个网点面对相对中高端客户的中型银行,其1500亿的零售存款中有1200亿是活期,高达80%的活期存款占比使其负债成本相当低,且其非利息收入占比达五成之多,完全不必把财务杠杆用到尽、不必在资产端进行激进配置,便能够实现较好的ROE和很高的资本充足比率。如果一个中型银行收入结构与负债结构不好,又不想承担因资产端激进配置而带来的较高信用风险,则ROE会非常难看;若资产端激进配置,又难以承受经济危机带来的资产质量剧变的痛苦。
由于银行经营最大风险来源是信用风险,严格的审核程序、自身流动性要求必不可少。活期存款(尤其是零售活期存款)不仅在成本上有优势,还能很好地帮助银行满足流动性比率要求。以流动性覆盖率为例,此指标旨在确保银行拥有可轻易转换为现金的高等级流动资产,在银行发生流动性严重受挤压的情况时,能够应付30日内的流动资金需要。而稳定资金净额比率覆盖的时间为一年以上,目的是推动银行资产及活动有更佳的中、长期资金,同时解决流动性期限错配的问题,鼓励银行运用长期资金。为提高流动性比率、降低负债成本,就需要银行积极争取零售存款、分散存款的期限及金额,多元化中长期资金来源。只有深度嵌入客户的业务场景和介入客户的交易行为,才可能锁定客户的活期资金沉淀。
张骏先生在演讲中
讲座现场
面对来自双方的压力,香港的中资银行应该如何发展?张骏先生认为,打造开放银行、通过“连接无限”来构建丰富生态圈是中型银行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服务业,银行的客户永远在乎的是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银行只有打破自身面临的约束才能更广泛地进行资源配置,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具体发展途径上,全能发展或者深耕细分领域都是可行之策。尤其对外资银行来说,面对的限制较少使其更便于深入盈利最强的地区和领域,在特色业务如私人理财、财富管理上做到极致。在工作模式上,中型银行更多是全面引入敏捷工作模式和系统性架构,将自身定位为具有强大科技应用能力的银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本力老师向张骏先生赠送纪念品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63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金融前沿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
张骏先生和工作人员合影
延伸阅读
巴曙松主持讨论:大湾区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的融合机制探讨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37期
巴曙松主持,郭杰群主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中国房地产发展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36期
巴曙松主持,邱明主讲: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共筑数字金融生态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35期
巴曙松主持讨论:当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挑战与新趋势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34期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撰稿:张琦杭
摄影:曹明明
本篇编辑:张琦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