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从资产负债角度研究金融风险的形成与扩散
以下为点评全文实录
各位晚上好,感谢陈博士的分享。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已经调整为线上直播形式,且运转的非常成功,广受欢迎。云学堂一直就是线上直播的方式,设立这个云学堂系列的初衷,一是希望为在细分金融领域的青年才俊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借助网络平台,有更多的听众能够方便地听到这些内容。之前是邀请主讲人到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进行直播,在疫情期间,我们转成了利用网上平台,主讲人在自己的办公室来讲解,这个调整大家应该已经适应了。
刚才陈博士从流动性冲击、银行资产负债表重构的角度,分析了危机可能的演化路径。这是一个市场感、现实感很强的话题,在动荡的市场面前,公众试图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并且用逻辑来支撑对未来市场的展望。这次新冠疫情作为一个难以预测的外部强冲击,在全球化出现大变局的转折期爆发,确实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叠加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下滑和粮食价格的冲击,虽然我们在探讨其影响时可以用过去危机进行参照,但是确实有其独到性。目前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各国都在推行一些应对举措,对疫情最后造成多大的冲击,我们很难给出非常准确的预测,如何平滑疫情感染者的曲线,如何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同时在疫苗开发前保持医疗体系的平稳,都是医学界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反映在金融市场上,金融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疫情的冲击最终会反映到金融市场上。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疫情的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最终还要取决于疫情延续的时间长短和疫情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决策者就开始关注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我看到陈博士在讲座中推荐有一本参考书,辜朝明先生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时,开创性地引入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强调不同的市场主体扮演的储蓄者与借款者的不同角色,分析在泡沫经济破灭阶段,市场缺乏借款者,因此政府就应当充当借款者的角色。美国次贷危机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也开始重视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研究风险的传染和扩散。最近我们看到过去担任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耶伦也都在一些讨论中,分别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谈了对本次疫情的看法,比较银行、企业和个人资产负债表所受到冲击的程度。具体而言,就银行资产负债在流动性危机中的演化这一话题,我想从几个方面做点评和补充:
一、银行业会不会在本次危机中受到重创: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分析
到目前为止,美国本次由于疫情导致的公共医疗的冲击还没有导致像雷曼这样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个别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也往往是历史积累的原因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从各项指标看还较为稳健。
从历史上看,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线索。大萧条期间,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出现了挤兑风险,在缺少流动性支持的情况下倒闭,进而导致市场上流动性冻结,其他银行接二连三倒闭。这是影响大萧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假如当时政府能及时注入足够的流动性,大萧条和银行恐慌都有可能减缓甚至部分避免。2008年的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看,从危机前金融机构投机性地大幅加杠杆,到危机冲击下的剧烈去杠杆,银行资产负债表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并导致不少大型金融机构造成冲击。
如果说2008年次贷危机的震中是华尔街的高杠杆的大型金融机构的话,相比之下,本次金融动荡是由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局部停摆,进而显著冲击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全球供应链,促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出现断崖式衰退。所以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多是二次冲击、三次冲击,而非首当其中的直接冲击。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监管界也在反思,为什么金融监管出现失灵会导致这么大的危机,进而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的措施。G20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补救措施,就是推出巴塞尔协议三作为校正金融监管缺陷的重要的举措,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压力测试等危机应对措施。从08年的金融危机来看,这些强化监管的措施,对于金融体系风险抵抗能力增强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从目前主要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还相对稳健,可以说算是一个证明。但是,事实同样也证明,这些强化监管的举措,虽然提升了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但是也很难改变因为疫情或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金融危机。
最近我们看到巴塞尔委员会也暂缓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三,以支持银行为应对危机而持有充足的资本金、流动性、缓冲空间提供了可能。
我们比较一下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它跟2008年比总体的杠杆率相对比较低。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看,无论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拨备覆盖率,都比08年的时候要高出不少。而且流动性相对比较好,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也比08年要高很多。
因此,研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是观察整个金融动荡演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值得注意的除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还需要关注政府、居民、企业这些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还需要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观察国民经济受冲击之后变化的全貌,特别是不同主体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它带来多大的影响,怎么传导,这样才能够找到真正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主体、环节、群体和产业、区域,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扶持政策。比如说这一次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和市场的停摆,一些服务业产业的就业大幅恶化,居民的收入下降。怎么给这样一些服务业和这样一些领域的居民和企业提供扶持,就变成了我们要观察的不同主体的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客观要求。
二、近期需要关注疫情传导到实体经济后对银行业的二次冲击
在中国的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欧美疫情依然还在扩散的背景下,分析全球经济走向,还需要关注下一步经济停摆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例如,失业率是否会继续的上升?航空业、能源企业会不会爆发债务的危机?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风险点。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之后,对于贷款的不良率的上升的情况有影响,居民现在房贷比例非常高,如果没有就业机会和收入,他们偿还的能力会受到哪些影响?信用卡的偿还会不会受到失业和收入下降的影响?这些也是值得我们需要超前来进行关注和防范的。
三、需要关注零利率、负利率环境对银行的长期负面影响
目前,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如日本、欧洲、美国都基本上进入到零利率或是负利率,这种利率格局可能通过信贷、储蓄、汇率、居民资产这些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从应对危机、提供充足流动性的角度,零利率和负利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刺激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对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这种零利率和负利率的环境,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等等的经营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在负利率的环境下,银行的利差被压缩,它也会损害到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因为长期利率的降幅明显大于短期利率,那么银行资产端的收益率降幅有可能会大于负债端的成本率,导致信息差下降。
我们看到以欧元区的银行实际经营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在负利率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可能会增加,但是成本增加,利差在收窄,对于大型的银行影响更为直接。以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为例,14年欧洲的欧盟央行实施了负利率之后,18年和19年的利息净收入降幅大概7.7%-4.6%。净利润和ROE的降幅都超过80%-40%。
以上是我听了陈博士前面讲座做的几点补充和评论,作为大家讨论的参考。在初期新冠疫情导致短期的市场恐慌和流动性恐慌之后,需要继续关注的是,经济社会的停摆会如何影响到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遭受冲击之后,如何反映到金融市场上。我们观察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个连接纽带就是不同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我们要看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也要观察企业、居民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清晰评估这次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再一次感谢陈博士,也感谢各位的积极的参与。虽然现在疫情没有完全得到控制,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与大家共同努力,坚持把这些活动继续高质量组织下去,谢谢大家。
4月15日(周三)19:00-21:00
曹远征先生将莅临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
(直播版)
与大家分享
“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
4月16日(周四)19:00-21:00
鲁政委先生将莅临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
(直播版)
与大家分享
“风暴中的经济金融学研究思考”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姚沁雪、黄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