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推动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金融发展局发表《发展人民币资产市场,提升香港人民币枢纽地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完善人民币多元债券市场、发展指数挂钩产品、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建立香港保险及证券相连市场等。
巴曙松教授开场致辞
巴曙松教授指出,在剧烈变化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下,香港需要创新人民币业务发展策略。人民币之于香港,就像美元之于伦敦。从规模角度来看,全球离岸市场规模较历史高峰期明显下降。从流量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资产的速度明显加快。基于新的国际国内环境,评估现状,洞察趋势,优化策略,为未来超前布局,香港才能在参与和支持人民币迈向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过程中,继续保持枢纽地位。
目前学界、业界对于人民币当前国际化发展路径仍存在争议。就在岸优先还是离岸重要这一问题,巴曙松教授表示,离岸市场发展需要依托在岸市场的巨大体量,但是中国在岸市场开放要取得实质成效,同样需要离岸市场的协调配合和良性互动。
当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时间窗口。一方面,多个国家宣布无限量宽松政策,负利率、资产负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当前疫情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格局面临重大洗牌,人民币资产整体表现较为稳定。目前,中国的疫情控制相对平稳,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固,资产整体估值较为合理,资产市场有深度,主要金融指标总体上处于“正常区间”。因此,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避险资产的特征,如果开放得当,有条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的流入,加快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进程。
最后,巴曙松教授总结了报告的主要特点。第一,报告对标未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客观需求,强调从国际水准的金融基建着手,实现金融基建覆盖前、中、后台多个层面,形成庞大而完备的金融生态与产业集群。第二,报告突出债券市场的地位。债券市场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中必然是主场,同时能够弥补香港金融市场的短板,强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第三,报告指出应在新的环境下拓展香港超级联络人的功能和范围。充分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制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对接内地自贸区、大湾区、以及各项跨境投融资需求,从股票拓展到债券、大宗商品、保险、银行理财,考虑转换为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并在香港交易流通,协助化解“一带一路”中的投融资风险。
巴曙松教授和与会嘉宾及相关人员合影
巴曙松:金融动荡冲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的新机会
文章来源:香港金融发展局,2020年5月12日
本篇编辑:吴一凡、张琦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