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东明: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第93期

HFRI 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 2021-05-12
编者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为国际投资者带来了多元化的资产类别和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全球的资本、投资者,以及先进的金融市场实践经验也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讲座,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和亚太区管理委员会成员、瑞银中国领导层论坛成员房东明先生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导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动因、瑞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关键渠道等多角度阐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全新局面。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巴曙松教授在讲座点评中指出,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开放活跃的资本市场和国际化的人民币支持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升级,提高金融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力。



422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和亚太区管理委员会成员、瑞银中国领导层论坛成员房东明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带来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线上精彩讲座。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2000多名观众在线听讲,讲座收获730个点赞。


房东明先生拥有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学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2009年6月开始担任瑞银大中华区股票衍生品销售主管、2012年6月获委任为瑞银QFII业务负责人,并于2015年10月起担任中国证券业务部主管。此前房东明先生还曾任职于高盛、摩根士丹利,负责金融衍生品的相关工作。


讲座开始,房东明先生首先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机构化和创新化的三个主要趋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这三大趋势也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在国际化方面,房东明先生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在投资向外延伸还是在吸引海外资本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瑞银对未来五年的资本市场情况预测,中国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将会有1万亿美元左右的投资需求配置到海外市场。同时,海外投资者也对中国股票市场及债权市场有1万亿美元左右的投资需求。在国际化大趋势驱动下,除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金融机构的双向流动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房东明先生接着讲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发展趋势,受益于过去的监管和行业推动,公募基金、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各方面的机构投资者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机构化以及机构投资者比重不断增加将对资本市场起到很大的稳定和推动作用,资本市场的有序性和效率将不断提高,包括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整个实体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在创新化方面,房东明先生指出,金融创新的覆盖面从本质上看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动汽车这类科技驱动的投资标的与内容,还包括产业方面的各类创新和金融科技手段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推动。除此之外,不管是金融产品、金融平台还是金融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也是主导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过去和未来的主要趋势。


随后,房东明先生分别从中国和国际的视角阐述了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引入全球优质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维度来看,之所以需要全球顶尖的机构投资者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的轨道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能够使整体资源达到更有效的配置;二是在中国进入下一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效率提高,需要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不断推动。


从海外投资者的维度来看,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业务角度出发,都必须不断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海外投资者需要关注和投入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从而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抗风险性;二是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够在既定的风险因子下得到更高的回报,在市场上跑赢竞争对手的同时为其投资者提供更高收益;三是进入中国市场有益于海外机构投资者吸引资金、增加投资客户和投资标的,为全球业务增长提供源动力。


之后,房东明先生介绍了瑞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和发展历程。瑞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历程息息相关,是第一家成为QFII的机构投资者,这也为今后资本市场的开放起到了试点和推动的作用。瑞银目前在中国设立有7个持牌机构,拥有近1300位员工,能够在中国领域充分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


最后,房东明先生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QDII和QFII等角度介绍了中国在未来实现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关键渠道和重要机会。其中重点介绍了QFII和沪港通、深港通等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渠道和ETF、Access Products等重要的创新型产品,并提及了外资私募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战略,越来越多的全球资产配置、宏观策略及各方面策略将成为中国资本双向开放的主要热点。


在点评环节,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巴曙松教授从全球金融体系、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四个角度评估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逻辑和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开放活跃的资本市场和国际化的人民币支持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仅仅有助于支持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升级,提高金融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先要超前性、前瞻性地把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够为人民币走出去,或者是资本市场开放形成一个可控的支持平台。


巴曙松教授在线点评


在问答环节,房东明先生就未来资本市场开放对国内竞争格局的影响、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风险和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93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金融前沿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


图书推荐:《金融前沿讲堂》



当当购书小程序码



淘宝购书二维码



京东购书二维码



微店购书二维码



  延伸阅读  

《金融前沿讲堂》精选合集

王维东:产业基金扶贫实践与探索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第92期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往期回顾(截至2021年3月共91期)

北大汇丰金融茶座往期回顾(截至2020年12月共18期)

金融云学堂11期丨魏玉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大汇丰金融云学堂往期回顾(截至2020年12月共10期)

巴曙松主持、陈剑主讲:后疫苗时代的全球疫情走势 ——从量化金融视角分析疫情趋势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103期

巴曙松主持、李迅雷主讲:三大总量过剩下的资产配置思考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102期

巴曙松主持、矫健主讲: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研究的挑战与未来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101期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百期回顾特辑

游春、牛播坤:《美国货币史》新书品读丨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第01期

巴曙松:《美国货币史》穿越历史的启发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代表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撰稿:丁宇
本篇编辑:韩毓、黄宇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