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余剑峰:理性的非理性金融——行为金融与投资策略(含精彩视频)
除了在市场营销、定价上,损失厌恶在股票交易中也有很多应用。损失厌恶是前景理论的一部分,如前所述,很多人交易以买入价格为参考点,相对这个参考点赢钱了就想锁定盈利,输钱了就想避免损失,这是很多人的本性。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卖赢钱的股票相对于输钱的股票概率高50%,而这个概率在中国则大得多,个人投资者喜欢卖出“胜利者”,继续持有“失败者”。上海一家券商的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卖掉盈利7-8%的股票的概率要比卖掉2-3%的股票的概率高出3-4倍,这个现象叫做处置效应。由于“胜利者”将来的回报率往往比“失败者”要高,这种处置效应会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损失。
这个效应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原始环境下形成的损失厌恶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我们的交易行为是输钱的股票不想卖,赢钱的股票要卖掉。数据显示这种处置策略会使我们的每年损失在3.5%左右。
因为被投资者卖掉的“胜利者”,即赢钱的股票下一年跟其他股票比会高出2.35%,但是很不幸被你卖掉了。而继续持有输钱的股票,下一年输钱回报率会比今年低1.06%。所以由损失厌恶导致的平均每年损失回报率在3.5%左右。
你们可能觉得3.5%没多少,但股神巴菲特的40年投资纪录排名第一,夏普比最高,选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就比市场收益率高出5.8%。我们普通人由于损失厌恶引起的处置效应每年输掉3.5%。相当于每年输掉半个巴菲特。这还只是一个损失厌恶的偏差导致的损失,还会有有限注意力等各种偏差影响我们的收益率。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往期回顾(截至2023年11月共115期)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往期回顾(截至2021年12月共106期)
摄像、视频制作:熊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