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泛滥的今天,如何Get自己需要的知识?
互联网信息量
猜一猜,最近3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有多少?
信息专家吴军是这样说的:近3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相当于是有人类信息以来所有信息量的总和。在这里,我们先忽略这句话的准确性,理解一下大致的意思就是“信息非常多”。
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到处都有“内容”,已经多到我们看不过来了。学习产品可谓也是极度丰富,授课老师的吸睛能力也越来越强。教授、企业家、主持人、明星、行业精英,能讲课的老师都纷纷借助直播平台传授知识。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时代。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
相信现在大部分人的朋友圈,被两大信息占领:一是疫情,二是各种直播课。孩子的口号是“停课不停学”;大人的口号是“停工不停学”。所以,线上直播课蜂拥而至,对于线上学习平台来说“疾风好借力”,这个时期能通过直播课的方式学习,本身就属于个人优势。那就不难理解朋友圈会被这两类信息占领。但是同志们,要冷静!信息输入不等于学习,没有转化的听课(看书)和刷抖音、玩微博、听相声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信息输入而已。
了解信息只是指你原来不知道某个东西,通过接触后知道了一些相关事物的某种特性。而现在很多的学习,其实也只是单纯停留在了解信息层面。例如,听书、听课、听故事等,与其说是学知识,不如说是去获取信息。现在,绝大部分知识付费可能都还停留在让人们“获取信息”在这一层级。但知识它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信息点,而是点与点之间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论知识结构。所以信息讲究量的单纯累计,而知识讲究网络的搭建。
学习的定义是什么?
“学”是输入,是接触新知识;“习”是应用,是输出,是将新知识落实到生活或者工作应用中去。它好比一个实习生到公司里的半年,虽然对于这个公司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关于什么产品、什么部门、什么做法都是清楚的,但他对于这背后的运营逻辑是不清楚的,远远比不上一个参与各种政策制定和经历变化的老员工。实习生“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获取公司的知识信息层面,而老员工“学习”才是关于公司知识体系的了解。所以,知识是信息的体系化沉淀和累积,但市面上真正帮人搭建知识体系的课程其实是非常少的。
而知识体系从某些层面来讲它也叫获得技能,所以想要获得技能比掌握知识更难,因为技能不光要知道,还要践行。技能是建立在使用和练习的基础上,知识是它的方法论和理论支撑。技能高于知识的点在于,知识只在认知层面,而技能涉及到行为,要求知行合一,所以它是最难获得的。所以很多人英语学不好,是因为把它当信息了解一下而已,换个层面来说就是练习的太少。也因为难于获得,所以英文、管理等这类技能也是极为珍贵和值钱。对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方法驱动自己进行改变,每次练习后要进行复盘并迭代。这就是我们说的“刻意练习”,所以,刻意练习是学习的必需动作。
那么,关于“刻意练习”这几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本书,它叫《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些内容,它是这样描述的: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关于这几个天才,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是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直播这么多,我应该怎么选择?
传道,授业,解惑!对于老师和教练来说,最大的用处是什么呢?也许对一般人来说,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过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好老师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并且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
对此,关于3月22日晚8:00,成安老师《发问27项刻意练习》,就是针对法庭发问,将理论结合实务,以案例型、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呈现课堂,从观摩上千场庭审案例中总结20余个发问技能点,让你立刻改变法庭发问方式,赢得庭辩主场!
这是一门让大家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课程;我们认为,听不是目的,改变才是目的;讲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学会,会的关键就在《法庭发问的艺术》。
目前,中国法庭艺术课堂已开播三期,在此期间,开创了很多“第一次”:
1. 第一次直播中嵌入多媒体视频素材。
2. 第一次采取屏幕+真人讲授形式。
3. 第一次采用黑底白字,黄色高亮的课件设计。
4. 第一次采取极简、干净的内容结构。
5. 第一次实现无边框直播,给观众C位观影感。
赖于大家支持,我们的用心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我们追求极致,力图精益求精,给观众更好的学习、观看体验,这一次我们将更多“第一次”带进直播课堂:
6. 第一次异地直播,连线分享。
7. 第一次以“观众和讲师面对面”的形式呈现直播,邀您亲历直播间。
8. 第一次采取“在线互动练习”的直播方式,让您不只是听,还能跟着一起练!
学习的最终指标还是要学以致用
学习者慢慢会发现,迷信「权威」、迷信「大咖」的时代过去了,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学习,应该更多考虑到的是:我是谁?我的同行者都有谁?我真正需要补充的知识,到底是什么?
也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实战演练」,特别强调「精品小班」的学习模式,因为它们更符合「庭审实质化」改革下对每个法律人的倒逼要求。
发问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当然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没有那么多束之高阁的理论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在我们的眼前,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真刀真枪亲身去体会领悟的。
希望这场看似有点「异类」的直播,能给你带来一些真正能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真家伙。
好了,不多说了。
3月22日,晚8点。
我们,不见不散。
编排丨小豆苗
校对丨白杉
设计丨小旻审核丨老斑鸠注: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