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一盘,来自“7天7夜”的泡椒凤爪

老斑鸠 庭立方
2024-08-26



泡椒凤爪是起源于重庆的民间独特美食,属川菜小吃类。以酸辣爽口、皮韧肉香而著称。泡椒凤爪既能登大雅之堂,也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此款美食具有开胃生津、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脆香鲜辣,开胃解腻,提神醒脑,营养丰富。


——泡椒凤爪,百度百科介绍



▲ 四川名小吃,泡椒凤爪



话说,从“鸡爪”到“泡椒凤爪”,大概需要经历哪些旅途?


这对于只会用键盘打字的老斑鸠来说,可能不需要经历什么旅途,我只需要告诉你,摆在你眼前的食物,名字叫做“泡椒凤爪”,就完事了。


可如果我们落到实际“执行”层面,“鸡爪”变成“泡椒凤爪”,就没那么简单了。搜索一下“泡椒凤爪的做法”,保底10个步骤吧,这还只能保证技术层面的“完成”了一道菜,而不是“干得漂亮”。


阿里巴巴上市后,大肆宣传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想,大部分人大概只看到了这句话,可没太注意到阿里巴巴到底走过了多少坎坷道路、经历过多少“至暗时刻”,经历了哪些哪怕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一阵后背发凉的——“前史”。或者,还有多少“阿里巴巴”,其实迷失在了路途当中……


“理论结合实践”,在我们的大学课本上,只有6个字,可我们要真正理解它,可能不只需要6年。因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实在是很难深入到一个概念的底层逻辑。


找到一条足够清晰明了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孙悟空,大概想了500年?共和国,大概摸索了半个世纪?中国律师,大概已经走了40多年,目前还在路上摸着石头蹚着水过河,前方或许还有荆棘林、地雷阵与万丈深渊……


以上这些“道路”,其实已经算比较幸运的了。


残酷点说,很多人、很多群体,可能一辈子都没法懂得这个道理,因为我们的阳寿有限,眼界有限,路径依赖过重过于舒适;况且,我们都知道,“理论”这东西,确实太容易被获取了。哪怕是职业刑事辩护人,也很容易变成“见招拆招”业务环节的脱敏者。


比如,你恐怕很难相信,会有一个执业多年的刑事律师,会给老斑鸠发来这样的私信诉苦:


我就是觉得我表达类的学问太弱了,你知道吗,我现在和客户沟通根本就是很难,也不敢给公检法打电话,然后最近的开庭,我庭上说话都很紧张,所以都没有声音,全是气声,我觉得我似乎进入了社交恐惧……


我只好半开玩笑地对她打个广告:别慌,庭立方的谈判课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了;另外,新一期的刑事法律风控高级讲师班马上要开班了,可以锻炼到自己这部分的能力,了解一下?


嗯……我好久没收到过她的消息了。


哈哈,开个玩笑,她其实已经在准备来补课了。


你看,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或许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战战兢兢。



▲ 四川名小吃,泡椒凤爪



说回来,我们今天就拿这个“泡椒凤爪”来说吧。它的概念,到底有多少“细节”值得我们挖掘细品:


比如,为什么“鸡爪”非要改名为“凤爪”?


是传统中国人的攀龙附凤的底层期望在蔓延,还是“鸡爪”很难刺激到我们的味觉呢?为什么“质证”不叫“抬杠”,为什么“发问”不叫“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太喜欢的一些“表演型人格”的律师,明明把“刑事辩护”搞成了“奇葩说”,往往还挺让委托人满意?每一个词语符号背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有着具体的行动暗示呢?


比如,“泡椒”与“凤爪”,到底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


这样看似稀松平常但实际一想对搭配运思令人匪夷所思的组合,到底是小吃天才的人间游戏?还是某次瓷器烧制出现失误但是诞生了“裂纹”美感瓷器的——弄拙成巧?为什么在优秀的刑辩律师看来,“优秀的发问其实就是质证的延伸,甚至可以说,发问就是质证”?在某些对刑事辩护理解还不够精深的律师看来,每一个辩护环节,都该是相互独立去面对去攻克的吧?



▲ 四川名小吃,泡椒凤爪



比如,为什么野山椒要用酸汤来“泡”制?


野性的辣,与咸酸的汤汁自此一遇,再也无法分离。这,到底是谁的主意?甚至流传下来,成为了某种集体记忆?如果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甚至我们说刑法不对道德本身负责,那么,刑事法律人到底捍卫的是什么?如果“生命与自由”无法被深度绑定,深刻地植入刑事辩护人的集体记忆,那么,我们是否连自己都要怀疑“律师的声明”是否早已跌穿职业底线?刑事法律人之间的业务探讨,是否该和“文人相轻”有所区分?这种思考下,你的办案回忆,必然带着野性的辣,与咸酸。


比如,为什么要泡鸡爪,而不是鸭爪,不是鹅爪?


也不是斑鸠?——仅仅因为斑鸠是部分地方的保护动物吗?那老斑鸠老了,不中用了,总可以作为食材满足下年轻食客的食欲甚至是救命的本能吧?这,好像就突然触及了《洞穴奇案》与“电车难题”……


比如……


无论怎样,现在这个名叫“泡椒凤爪”的东西,已经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四川名小吃,它从来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满足着我们亢奋的口腹之欲,从来不讲讲自己的前世今生。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个著名的“灵魂发问”,看似肤浅,其实极其深刻——


“话说,第一个知道牛奶可以喝的人,到底对奶牛做了什么?”


你看,一个好的问题,都足够产生不少魅力无穷的故事,甚至在不同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不同味道的故事。


是的,我们真正谈论的又岂止是泡椒凤爪。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哪怕是在“刑事辩护”这个小小的行业领域,还是会有思考者,在办案的过程中,从技能实务到刑罚认知,从辩护环节到与当事人沟通,都有太多学问值得我们研究打磨:打好麻将,就能玩转“证据印证规则”?高阶段位的刑辩律师,都有哪些阅卷技巧?如何审查电子数据提取以及鉴定的技术标准?刑事律师都有哪些通过质证打掉关键证据的案例?审查老公手机微信中的信息,如何变成一个鲜活的质证案例?对律师而言,能讲好一个庭审故事的人,有可能扭转情况,在困境中重生吗……



脆香鲜辣,如同知识传递。

开胃解腻,如同新知斩获。

提神醒脑,如同思维碰撞。

营养丰富,如同——“七天七夜”。


它起源于重庆,后属川菜小吃,独特于民间,也能征服大雅之堂,如同庭立方与你的相遇。


愿你的庭审技能,酸辣爽口。

愿你的夯实基础,皮韧肉香。


开胃生津、血液循环之际,让我们共同着迷于此,大快朵颐。现在,四川名小吃泡椒凤爪,与庭立方一起端上台面,坦诚相见,请你细品。


——庭立方“7天7夜”现场小吃之泡椒凤爪,介绍文案



所以,被称为刑事辩护人“魔鬼训练营”的庭立方“7天7夜”,才能连续开办这么多年,到了十三期,我们端上了新的拆解案例,端上了庭立方核心导师们的新的思考,端上了足够诚意的行政、会务、运营、宣传等支持……


现在,我们邀请学员在魔鬼般的学习训练之余,品尝下这泡椒凤爪,感受下这处处可见的,我们的诚意。



庭立方“7天7夜”现场小吃,泡椒凤爪



小结


以上图文,姑且算作本期“7天7夜”中的一个小插曲吧。


更多现场精彩花絮,请关注庭立方公众号、视频号,以及课程小方的微信群、朋友圈分享。


凤爪,请你放松品尝。


插曲,请你随意听听。


希望你能体味到老斑鸠的这些闲言碎语,它足够酸爽,因为它泡椒凤爪,而不是鸡汤。


如果你是第一次品尝到这“泡椒凤爪”的味道,我期望你能留下更深刻的记忆,这份记忆属于我们这些恰好在同一空间的刑事法律人。


或许,它也有可能变成我们未来的集体记忆?直到这份记忆被你带走,进入潜意识,甚至,进入基因,传递给你的孩子。


若干年后,你感觉孩子也不小了,该带ta看看外面的天地了,于是,你带ta来到了成都。


既然是来到一个新的城市,总该尝点儿什么被成为“特色”的小吃,来证明自己来过一个新城市吧。


于是,你带ta吃了一盘名叫“泡椒凤爪”的小吃。虽然,你可能早已忘记,你上次吃到它是作为学员在庭立方的“7天7夜”现场的时候了。


可你孩子的一句话,突然把你拉回了往事,ta说:


“爸/妈,这盘泡椒凤爪我是第一次吃,可我好像早已知道它的味道?”



作者丨老斑鸠

排版丨老斑鸠

校对丨一棵菠菜

审核丨老斑鸠



END



广而告之.

近期课程推荐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





庭立方·刑事法律人的故乡

下次再相遇,还需要你的「点赞」「在看」,与转发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庭立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