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自然散热浅析及薄管丨VC面临的功率挑战

5G产业通 热管理行业观察 2024-04-15


目前,5G手机功耗一般为10~12W,热管均温板等均温技术能够较大程度缓解芯片发热大问题,但5G手机依然面临自然散热极限的挑战。


2019 5G元年,包括三星、华为、vivo、iQOO等品牌5G智能手机,纷纷导入两相导热-热管和均热板(VC)作为核心的均热部件,助力5G手机快速散热。


各家的宣传表示,液冷VC的散热效果是热管的3倍左右。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是纯铜膜的10倍,均热板VC的等效导热系数是热管的2~3倍。


5G手机两相液冷散热方案汇总
品牌发布时间型号两相导热元件
华为2019年4月Mate 20 X 5G均温板
OPPO2019年4月Reno 5G热管
vivo2019年9月vivo NEX 3 5G均温板
iQOO2019年8月iQOO Pro 5G均温板
小米2019年2月MIX3 5G热管
三星2019年2月Galaxy S10 5G均温板
2019年8月Galaxy Note 10 5G均温板
中兴2019年2月Axon 10 Pro 5G热管
联想2019年4月Z6 pro 5G热管
一加2019年5月onePlus 7 pro 5G热管

图:各品牌5G手机两相散热产品采用情况


产业链消息称,今年下半年高端5G手机基本上都会导入VC散热,下面我们将从热管与VC的区别,手机的自然散热极限等方面做比对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5G手机的散热需求。


热管与VC的工艺区别



目前手机用超薄热管的制程工艺跟普通热管差别不大,但毛细结构的铜粉烧结已替换为烧结铜制网,以适应0.4mm以下的压扁厚度。


超薄VC采用蚀刻+钎焊或扩散焊制程,批量应用的薄度为0.4mm,0.35mm,0.30mm的产品已进入验证或小批试产阶段。


制程上的差别也导致了热管与VC往更薄度方向做的潜力,业界认为,D8薄管往0.35mm,0.30mm厚度从来料到制程方面都是较大挑战。



热管与VC的应用区别



在5G智能手机上,热管及VC一般是经由热界面材料TIM贴合,其冷端与手机热源(AP)接触,热端与机身合金材料接触,藉由相变填充工质的快速蒸发冷凝过程,把热量快速扩散到机体合金框架,经由自然空气对流和辐射散热。当前,超薄VC解热可以做到12~15w,而超薄管为5~6w。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面积的热管、均温板无非就是把外壳温度做得再均匀点,当整机超过自然散热极限,均温技术将无法应对手机散热,需要用到新的散热技术。


超薄热管的外形为一维平面,有效长度受到厚度和手机内部结构的限制。目前,业界批量应用的最长超薄管是努比亚红魔3S的D5管,压扁0.35mm,长度87mm。


VC相对热管的一大优势是外形限制小,可以参照手机硬件布局,灵活贴合设计,冷端接触面可以做很大,全部覆盖热源芯片。整体宽度及长度也可以做大,异形,段差结构也没问题。


三星Note 10 5G 异形段差VC(图自:iFixit)



手机自然散热面临极限挑战



当下,业界未广泛将主动散热技术导入4G/5G手机,手机散热还是以空气自然对流及辐射散热为主。下面我们选取一款主流的大屏智能手机,外形尺寸158mm×77.2mm×8.3mm,进行自然散热分析。

手机自然散热计算依据


自动计算软件界面


手机自然散热分析软件,能够根据设定的分析参数,自动计算设备的发热量。根据密封壳体自然散热理论计算公式来看,该大屏智能手机散热极限功率在5.6W左右,超过此极限散热功率,手机外壳温度无法保证在45℃以下@环温25 ℃。因此采用常规的自然冷却技术,建议手机热功耗不要超过5.6W



根据仿真分析,当前手机尺寸,采用热管或均温板等均温技术,最大散热量约在6.4W,超过此热功耗,手机外壳温度低于45 ℃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当前手机尺寸(158*77.2*8.3mm),采用自然散热(无通风孔),热设计功耗须在7W以下,才能满足壳温度低于45℃的要求。据业界消息,5G手机的峰值功耗达到10~12W,这对热设计工程师如何控制结温和壳温,提出极大挑战。

当运行功率超过自然散热极限,手机会根据软件调控,自动降低计算性能,但这样多少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因此,引入新的散热材料,主动散热技术或趋势优化功耗控制才有望打破手机温升的困境。

感谢阅读,在此致谢指导老师!


5G热管理交流群

5G时代,电子设备呈现整合化、轻薄化、高频高速等发展趋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整合散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和降低产品能耗,是手机、基站、投影仪、笔电、电动汽车等应用5G相关产品的开发难点之一。为此,我们搭建了微信交流群,欢迎业界同仁加群交流。部分群友企业信息如下


1、终端应用:比亚迪、富士康、京信通信、海格通信集团、三星、华为、中兴通讯、小米科技、OPPO、联想、长城计算机、格力、京东方、海信、硕贝德、大疆创新、商米科技、安克创新、拓邦股份、东超科技、特斯联科技、佑驾创新等;


2、散热产品:泰硕、双鸿、超众、台达、奇鋐、讯强、宝德、碳元科技、中石伟业、精研科技、天脉、新创意科技、文轩热能、爱美达、同裕热能、讯硕科技、伟强、昆山盈之通、酷卫士特、晟宝科技、合众导热科技、常州恒创、浙江大华技术、斯倍硕、瑞捷、力致科技、鸿富诚、思泉新材料、飞荣达、中达电子、迈萪科技、今山电子、杉越新材料、深圳垒石、和谐山川精密、华盈电子等。


为确保真实身份,麻烦扫码/长按二维码登记加群!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