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亲密关系中的后人类阳台景观
┤
⌖
├
⏎
宫一宁、孙艾佳,《附行》,2022,装置、数字影像
观点
邢丹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
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我希望这个展览在某种程度能够呈现‘阳台’概念下技术、文化与时代的多元性,这里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阳台,而是站在人类的这个‘阳台’之上的想象视野。”
采访、编辑 / Ying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策展人邢丹在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获奖展览“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中,以“未来阳台”为蓝本,构想了一个通过未来技术自主打造的后人类生活景观。其中,接受“与麻烦同在”的、不断应对挑战的“勇敢者们”试图为科技与生态的共生发展提供新的框架。
盖娅假说的提出者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面对由新的智能与生态共同发展而成的新地质时期,提出了他的预想:赛博格与盖娅将首次共同管治地球。“阳台”在这里作为一个隐喻,象征着由科技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共同创造的生态系统,也映射着未来人类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它,会是自然界和机器构成的混生系统,其自身就已构成了独特开端与其相应的自主性;我们可以重新展开面向这个系统的思考,或者,将它放置于某个相对具体的现实环境中。
“勇敢者的阳台” 展览现场,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22
Art-Ba-Ba对邢丹进行了专访,请她阐释如何通过阳台这一亲切的、同时具有私人/公共、自然/工业等多重属性的空间切片,引发我们对科技与生态的关系的重新思考。
同时,我们也请她分享了参与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的经验与体会。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策展人可以参与到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新一届的大奖中,通过艺术和科技呈现更多重新审视社会系统、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批判性研究。
邢丹
Diane Xing
从事艺术+科技方向研究及策展,致力于混合媒介叙事与生物、生态话题的研究,试图用一种日常化的叙事方式,探讨技术的多样性,以及艺术与科技创造未来人类跨界生存、万物共荣的可能性。
曾参与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项目、幻境2099沉浸式科技艺术展演、“超级链接Hyper_Connection”2021 751国际设计节、“未来耦合”艺术+科技展览的研究及策划工作,以及多个媒体艺术展览及表演的策划及落地工作。
Art-Ba-Ba:长期以来,你的研究都关注哪些议题?
邢丹:
我一直以来从事艺术与科技方向研究及策展工作,长期关注生活景观中技术,社会和生态的关系,探讨人类技术的多样性和如何跨越人类与非人类的多重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策展实践试图用一种日常化的叙事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用艺术与科技启发未来人类跨界生存、万物共荣的可能性。
梁文华,《基因汤》,2018
装置
Art-Ba-Ba:你如何将你的研究方向与本届大赛主题“颠覆未来”结合在一起的?
邢丹:
一说到未来,大家总会觉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时间和概念,我们常常想到一个充满科技能力的未来世界,但我试图找到一种不同叙事方式,可以通过“现在”去和“未来”对话,“未来即是现在”这个“未来”不仅仅存在幻想的世界之中,它和我们当下以及自身的处境息息相关。只有真正地触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当下寻求这种改变性的力量,才可以反思我们现在的文化与生存现状,充分地准备好去面对未来的世界。“颠覆”的意义是“改变”,我们如何在当下寻找对未来的答案?这个“颠覆”包含着对当下社会以及人类状况的反思和行动。如何把对未来的忧思与希冀与当下的行动进行直接的关联?我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阳台此时进入视线中——作为生活中具有强烈感受和个人记忆的形象的阳台,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角度出发去想象未来,而不是就科技说科技,就未来谈未来,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一个适当的语境,在实践与反思中呈现可以颠覆的力量。在阳台上,在一种亲密关系中,在地性地,本土性地去获得一种真实的物质力量来“颠覆未来”。
LIVIN Farms,《面包虫农场》,2018
昆虫养殖工具套装
基因组美食中心,《“复活”晚宴》,2018(项目仍进行中)
混合媒介
Art-Ba-Ba:在“赛博格”与“盖娅”之间人类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邢丹:
“赛博格”渐渐成为人类技术所创造与人类混杂成为一体的概念,其中具有它自身的智能性,技术不仅仅是人类的增强能力,打破了人和动物、有机体与机器的界限,从一种工具性逐渐转变为技术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人类宇宙的技术圈,在今天这个地球上起着重要的媒介与技术的中介作用。“盖娅”在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的盖娅观念中代表地球的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地球生命体,一个自调节有机体,人也是这个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的技术的发展,逐渐以一种影响着地球生态的巨大力量而存在,这种力量支配着这个行星的每一个角落。盖娅作为一个高度复杂且脆弱的生命系统,一旦遇到重大气候事件达到阈值,所造成的结果将不可挽回,然而,技术如何发展取决于人类当下的行为,“人类应该同时成为赛博格的父母和助产士”,我们必须处理好人类、技术与地球这个生命体之间的关系。正是在人类世的语境下,在这样的根本性的忧患中,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科技和生态的关系,去重新思考生存困境中的契机。
宫一宁、孙艾佳,《附行》,2022
装置、数字影像,1分30秒
Art-Ba-Ba:“阳台”这一空间/隐喻的选择受到了多位评委的肯定,能否谈谈阳台这一切片抛出的问题与展现出的可能性?
邢丹:
“阳台”发源于现实生活空间,一方面它提供一种更为当下的生活场域,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从繁复多样的阳台生活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扩展向外的空间,也是身体的向外延伸以寻求外界力量的一种努力。它更是给予人们一种充满想象力且无限可能的实验场。另一方面“阳台”成为技术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所构成的人类境况的一个启示,像是带领我们从当下生活环境去通往未来的一个通道,我们是否可以从一种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中去想象社会与未来生态?希望这个角度能带来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变的力量,这种力量根植于生活现场,而不是脱离现实地去想象未来,用个体的实践去畅想未来人类的生存场景,这时,阳台成为了未来科技与自然共建的生存环境的隐喻,也为我们构想未来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我们常常试图通过思辨行为去认识世界并改变世界,但有时把它放在当下深刻的生活的现实之中,会变得束手无策。若把技术与生态框架放置于一个生活现场之中,它恰恰呈现出人在技术与自然这个混交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性力量,其中多重的力量共同交织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陈朋朋、刘行、梁雨荭、徐昊旻、赵华,《岩间瘴气 II》,2022
混合媒介装置
徐超凡,《都市微菜园》,2021
装置
Art-Ba-Ba:展览开始处的《社区共创项目》为展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引子,能否介绍一下引入这个项目的背景?
邢丹:
大概从2016年,我开始对城市空间中的人们的自主行为进行关注和调研,城市空间中自主的生活建造中所蕴含的“活力”引起了我的兴趣,各地的居民都在通过在地性的技术调动身边有限的资源,在阳台这个方寸空间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实验,阳台成为了生活中承载我们的想象又可付诸于实践的空间,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阳台生活的记忆和传承,如何将社区居民充满动人的烟火气和创造力的生活现场带入到展览的叙事之中?我们如何从日常的亲密关系中去想象未来的技术、生态?《社区共创项目》由此而发起,项目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部分,线下部分呈现了由各个社区居民提供的日常生活容器所搭建的阳台景观,线上部分呈现了该项目的参与者们经年累月地阳台生活记录,这些生动的日常生活碎片总会在不经意间勾起我们对阳台的记忆。在阳台上,每个人都有权利构建个人的生态宇宙,也是心灵和情感的承载之地,它就像一个支点,去无限延展链接外部的世界。
《社区共创项目》,2022
发起人:邢丹
装置设计:沙靖海
摄影师:陈锐
统筹:闫建云
社区共创人:南湖渠社区居民,后沙峪社区居民,网络内容创造者
观赏草植物支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
Art-Ba-Ba:展览中“营养转换者”“材料制造者”“花园种植者”“仰望星空者”四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邢丹:
“营养转换”、“材料制造”、“花园种植”、“仰望星空”是人们阳台生活中的四种行为,在展览中这四个主题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着一种视角上的递进关系。“营养转换”是从微观世界分子性的力量进入于人摄取营养的“吃”的过程之中。“材料制造”则是艺术家用新的技术或是不同的立足点重新处理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花园种植”中的“花园”是艺术家所构建的技术与生物混生的系统和解决方案,强调了技术与生命间的能量流动,人工物与自然物间的平等共处。“仰望星空”则是立足于人类技术的阳台上,进入行星视角,在茫茫的宇宙中认识到人类的位置。现场的空间动线首先从一个充满日常生活感的阳台景观引入,之后进入第一个单元“营养转换者”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厨房和餐厅的温暖氛围回应着阳台的主题,接着进入“花园种植者”单元,犹如机器与植物生命混交的花园景观。“仰望星空者”则是一个夜晚屋顶露台般的静谧空间,在这个单元中,从对地球的回望,接收来自外太空卫星信号,到想象火星上的生命,再到倾听遥远星球的音乐,四件作品构成了一个通过人类技术对星际的想象过程。“材料制造者”让我们从浩瀚宇宙回到了生活空间,艺术家在一个犹如实验室的空间中探索未来的材料图景。从现实到想象,从微观到宏观,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技术和社会关系所交织的后人类阳台之上。
邱宇,《将去何处》,2022
实时影像、装置
刘昕,《地面站》,2020-2021
影像装置
循环
Art-Ba-Ba:本次展览中的参展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年龄跨度也比较大,这些作品是如何进入你的视野中的?
邢丹:
本次的参展艺术家中,大部分是自己关注了很久的艺术家,对他们一直以来的创作也都比较了解,有幸通过展览筹备过程中的反复沟通,跟艺术家们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国内外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研究领域中对同一话题进行着回应,给了我们很丰富的想象空间。来自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技术和生态进行着各自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我希望这个展览在某种程度能够呈现“阳台”概念下技术、文化与时代的多元性,这里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阳台,而是站在人类的这个“阳台”之上的想象视野。
亚历珊德拉·黛西·金斯伯格,《火星原野》,2019
影像
60分钟
由艺术家提供
由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博物馆(英国)委托,
法国圣艾蒂安 Cité du Design机构支持
Whatever,《ALMA音乐盒:即将消逝星球的音乐》,2014
装置
由Whatever + BASSDRUM + Qosmo + Epiphany Works + NOAJ 联合制作
Art-Ba-Ba:你如何看待艺术向科技、生态跨领域延伸对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影响?
邢丹:
今天“生态”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不仅仅指自然的生态环境,同时包含社会,媒介,技术等多重含义,生态是一种系统式的思维方式。今天艺术与科技等跨领域方式是艺术家对当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的敏锐观察,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与探索,所引发的对当下问题的回应及对未来的思考。这里所思考的不只是科技的介入所带来的推动性力量,更重要的是对当下环境所带来的问题的一种反思。
上图:
梁绍基,《弄方成圆,弄圆成方》,2015-2021
装置、录像(2001-2003, 4分钟)
梁绍基,《8字谜》,2009
单路视频
29分59秒
下图:
梁绍基,《基因音乐》,2020-2021
音频
循环
创作合作者:胡克昊,包茜,
西南大学蚕学宫(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蚕的基因序列表》 提供:胡文波
Art-Ba-Ba:可以看到,本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在这一方面你做了哪些考虑?
邢丹:
在展陈上一方面考虑不同单元所呈现的氛围与阳台上生活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展陈系统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每个作品在这个生活感的场景中既有独立性,又有空间关联。展陈材料上使用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去搭建具有亲切感的观展空间,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可以让观众立足于生活本身进而展开对未来的思考。
达莎·察彭科,《植物皮草》,2020
装置
与汉·沃斯滕合作完成
摄影:汉娜克·韦策、罗米·芬克
Art-Ba-Ba:本次展览通过媒体平台向公众征集了阳台规划,公共的互动和教育也是整个项目设计中的一部分,你如何看待展览的公共教育意义?
邢丹:
公共教育是艺术展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艺术作品、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形成知识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展览中的作品和观念,提供一个观众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去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展览不仅需要引发大家的思考,也需要大众切实的参与和不同想法的介入,甚至需要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未来会推出一系列的论坛及工作坊,来邀请大家共同参与。
茱莉亚·沃森,《Lo-TEK: 先进的原住民主义设计》,2019
文献
Art-Ba-Ba:能否谈谈参与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整个过程的体验是怎样的?哪个环节最令你印象深刻?
邢丹:
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师们细心的辅导,导师们不仅帮助我把概念和主题变得更清晰,同时也对展陈和整个展览的叙事体验给出了很多有帮助的建议,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收获和成长。另外,展览的呈现和维护都有很高的难度,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团队对展览中大胆的想法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特别感谢各位导师和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在展览筹备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邱宇,《接驳之地》,2022
影像,多通道音频
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
由现代汽车集团和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主办,专为中国青年策展人设立的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年度艺术大奖自2017年启动以来,以“社会流动”(2018)、“未来演化”(2019)、“社交智能”(2020)、“谐振之城”(2021)、“颠覆未来”(2022)为主题,先后选出并支持了青年策展人李佳、李杰、魏颖、龙星如、陈嘉莹、陈旻&张业鸿、陈抱阳&邵晓明、王尤、毕昕、邢丹的展览计划。
延续之前的轨迹,以“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 (Decentralized Reworlding)为主题的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正面对中国青年策展人进行招募,鼓励他们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去探究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深思社会规范与人类领域的现有界限。
本次大奖邀请到了约珥·费雷(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艺术与科技实验室主任)、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侯瀚如(作家、策展人、MAXXI博物馆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安娜·保罗(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数字艺术展客座策展人)、斯蒂芬妮·罗森塔尔(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馆长)作为为终评评委;蔡影茜、董冰峰、黄孙权、姜宇辉、李杰、卢迎华、徐维静、张烈8位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的资深评论家、策展人,担任本届大赛的初评评委。
2023年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大奖对入围组别的奖励机制进行了升级:入围候选名额由往年的6组变为5组,每组入围组将获得新设立的3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5组入围者均可获得既定的专家辅导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2组获胜者将分别获得人民币60万元的展览赞助,用于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获奖方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有关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年度艺术大奖的更多资讯以及报名参赛,也可发邮件至Hyundaiblueprize@hmgc.com.cn咨询参赛与资料准备等相关问题。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
展 期:2022.04.27 - 08.28
策展人:邢丹
艺术家:亚历珊德拉·黛西·金斯伯格(英国、南非),陈朋朋、刘行、梁雨荭、徐昊旻、赵华(小组,中国),达莎·察彭科(乌克兰),基因组美食中心(挪威、美国),宫一宁、孙艾佳(小组,中国),茱莉亚·沃森(澳大利亚),梁绍基(中国),梁文华(中国),刘昕(中国),LIVIN Farms (奥地利),邱宇(中国),Whatever(日本),徐超凡(中国)
地 址:
REVIEW ↓
ABB周报
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首届新加坡艺博会Art SG公布参展阵容;Thaddaeus Ropac画廊代理艺术家韩冰
同频
从JAR的珠宝故藏拍卖到卢浮宫收藏Feng J,艺术珠宝流变的映照
ABB周报
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本周开幕;凯特·富勒辞任MoMA PS1馆长;Tokyo Gendai将于7月在日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