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侧面|专访张英海重工业:三星可能会消失,但艺术是永恒的

Art-Ba-Ba办公室 Art Ba Ba
2024-09-03
 








侧面


张英海重工业

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












张英海重工业,“PLEASE MISTAKE ME FOR NOBODY”展览现场,新柏林艺术协会,2022

© Photo: n.b.k. / Jens Ziehe



我们对于“为什么艺术是一种普遍语言”,有一两个回应:


其一、艺术一直是那些寻找解决世界问题的人最后的避难所。


其二、艺术是正确的,其他一切都是错的。





采访、撰文 / 龙星如

编辑 / 林思圻

图片致谢张英海重工业




“张英海重工业” (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是一个以虚构企业形式存在的艺术家小组,作为最早的网络艺术实践者之一,张英海重工业也对以三星公司为代表的韩国大企业文化的双面乃至多面性都提出了直接的拷问。他们自己的日常也按照“企业”结构来进行,“首席执行官”张英海和“首席信息官”马克·弗格 (Mark Voge) 是这家公司唯二的成员。在新美术馆出版的《网络艺术选集》中,“根茎”团队【1】将张英海重工业解读为回应了韩国群众所体验到的通过大企业实现的自我认同,和对大企业批判的双重心理感受,根据韩国产业联合会企业政策制定小组的负责人Lee Cheol-haeng的说法,“许多韩国人对于财阀持有双重态度……他们会说:'我讨厌那些大财团,但要是我儿子能在里头有份工作就好了。’”


当然,“三星”并不是这个艺术家组合唯一关注的话题,他们用极有代表性的文本对企业文化、当代艺术世界、当代政治和社会规范提出犀利乃至尖刻的评论(事实上,在这篇访谈中,我也感受到了同样单刀直入的回应)。尽管网络艺术这种创作形态已经经历了至少二十年的更迭,但张英海重工业仍然只使用Adobe Flash动画软件进行创作,他们标志性的视听风格在过去几十年都维持着惊人的一致性:他们使用纯粹的文本作为视觉媒介,所有文本都是大写(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使用Monaco字体),并配上爵士或者波萨诺瓦风格的配乐(非常偶尔会出现管弦乐)。这也使得“张英海重工业”在技术以更快的速度迭代的时期显得尤为淡定——对于相对没有技术背景的创作者来说,或许使用技术是猎奇而非必须,对于一开始就使用网络艺术的语言和传播逻辑的创作者,选择不去“更新”和“迭代”自己的技术语法,其实是一种罕见的定力。




张英海重工业,“PLEASE MISTAKE ME FOR NOBODY”展览现场,新柏林艺术协会,2022

© Photo: n.b.k. / Jens Ziehe





张英海重工业的作品曾在国内多次展出。2018年,香港M+博物馆宣布将张英海重工业现有的500余件作品和完整的文献档案纳入其馆藏,还包括他们在未来的创作和相关衍生项目。今年年初,张英海重工业刚刚结束他们在德国的首个机构展览“PLEASE MISTAKE ME FOR NOBODY ”,该展览在新柏林艺术协会 (Neuer Berliner Kunstverein / n.b.k.) 举办,呈现了张英海重工业从2000年至2020年的作品,其中对文化身份的构建和令人感到紧张的语言,极为现实的映射了我们如今所处的被战争和核威胁所包裹的时代。在邀请张英海重工业访谈时,他们要求访谈以文本而非通话的形式完成。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Flash并不是他们的第一媒介,文字才是。




M+委约新作:张英海重工业五频道录像装置《被钉十字架的电视机──天堂也不听的祷告》在M+焦点空间展出现场,2021-2022

© Photo: M+ / Lok Cheng, Dan Leung




张英海重工业,《艺术是一个就是不会死的谎言和公众的观念艺术(拜托)!或,嘿,妈妈,我和富豪们一起坐上了喷气式飞机(经济舱)》在“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Art-Ba-Ba:

除了在你们作品中常常被讨论到的犀利的语言、简洁明快的字体和文字及音乐之间紧密的节奏感,我其实也很着迷于你们“被动式”的叙事方式——尽管你们是最早的“网络艺术家”,但相较于大多数网络艺术而言,你们的作品似乎不那么强调同时期网络艺术中常见的互动性。这种方法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张英海重工业:

给予观众、读者和用户选择,一般来说是互联网体验的基石。网络鼓励人们点击不同的页面和链接,不断地进入和退出各种内容,这就是网络所定义的“互动性”的一种。互动性曾经是一种新奇的东西,现在其实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的发展演进中,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互联网有着无数的页面和链接,让我们可以随意点击和跳转。很多人每天可能要花费数小时来点击和浏览各种页面内容。 


交互艺术或者网络艺术,都曾经被认为是很新颖奇特的艺术类型。网络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通过点击超链接实现页面和内容之间的跳转设定,的确也不同于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但是,如今互联网意义上的“互动”已经无处不在,网络艺术的多页面选择也并不那么新鲜了。反而,和二十年前比起来,可能从事网络艺术的艺术家更少了。网络艺术作品中的多个页面变化也不再如它曾经那样,代表了技术的新近发展,相比之下,互联网充斥着更多更加“实用”的点击模式(例如“立即购买”按钮后门铃响起)。


在某些时候,网络艺术并不像YouTube那样令人感到新奇。请注意,YouTube并不具有互动性——或者至少不比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从一个频道切换到另一个频道时更具互动性(今天还有人用遥控器吗?)。YouTube所提供的是一种“点击即播放”的逻辑,而我们的网站yhchang.com也是如此。(当然,yhchang.com的创建比YouTube早了数年。)在网络艺术的时代初期,我们已经基本认定,在艺术体验方面,网络艺术的互动性并不是我们感兴趣的路径。


另一方面,观看任何作品其实都意味着面临很多选择。可能这就是艺术的真谛:“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这些选择当然都在我们的头脑中,在观看发生的瞬间,我们会从一个情感和想法转移到另一个情感和想法,我们对艺术的观看从来不受几个页面选择的限制。我们希望观众可以把作品带向任何方向,时间长短和深度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张英海重工业网站:yhchang.com,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





 Art-Ba-Ba:

作品“三星”系列(如果我可以这么称呼它的话)反映了寡头经济、企业叙事以及个人对它们的微妙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三星意味着高潮》(Samsung Means to Come)、《三星将死》(Samsung to Die) 到《三星意味着重生》(Samsung Means Rebirth),是否可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中“三星”这个主题在过去几年中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三星”代表的意义是否发生了变化?




 张英海重工业:

“三星”系列作品可能只是我们尽力去对抗一种庞大力量的方式。三星是一种非常、非常巨大的力量。正如你所知,三星是韩国社会的巨人,不仅是一个企业巨头,还是一个文化巨头。在20多年前,我们创作了我们的前两个作品《三星》和《三星意味着高潮》时,当时的三星还没有现在这么庞大,许多外国人甚至不确定这个企业是来自哪个国家的。


我们认为,通过“三星”项目中的十件作品,包括前面提到的两件,我们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意见。三星似乎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方法进入并停留在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这可能是每个企业战略家的理想——让企业成为我们每个人在清醒和梦中都能想到的事物,就像我们在《三星意味着高潮》中所提出的那样,他们希望让消费主义变得比性还要更好。


今天三星代表着什么?三星代表着韩国。或者,正如一位三星策展人曾对我们说的那样,“政府会变,三星不会变。”(是的,三星有自己的策展人和美术馆)至于张英海重工业,我们曾以为我们通过《三星将死》说出了我们对于它的最后断言。但现在我们意识到,关于“三星”我们还有更多的话要讲。




张英海重工业,《三星意味着高潮》(北京版本)录像截帧




张英海重工业,《三星将死》录像截帧





 Art-Ba-Ba:

在最近一次策展项目中,我经历了一个“媒介过时”的瞬间。我正在安装一件早期的网络艺术作品,但是运行环境已经不可用了。因此,代码已经变成了不可执行的状态。我知道你们一直在使用Adobe Flash(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过时的技术),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时间性的看法,以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张英海重工业:

是的,当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苹果永远不会允许Flash播放器在其iPhone上运行时,Adobe Flash开始慢慢地走向死亡。包括使用Flash的艺术家在内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应对这一“判决”,每个人其实也都找到了解决方法——因为如果他们没有找到解决方法,那么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艺术家。我们保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艺术家从来没有借口不去创作艺术。从哲学上讲,创作的欲望并不会因为你熟悉的某种技术被停止使用而随之停止,你总会继续使用其他手段来创作。


这种解释逻辑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品的储藏和维护者……使用Flash制作的艺术品可以用更新的技术模拟——如果你有这种意愿(潜台词:有钱和技术)的话。保存那些使用过时数字技术的媒体艺术的愿景与保存绘画、雕塑和混合媒体作品的意图,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确实,数字技术的演进速度比绘画等传统媒介要快得多,这意味着数字艺术家必须更快地应对技术的进化。然而,绘画并非没有其权衡,尽管在几个世纪的艺术史中,“绘画”的技术本身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绘画的传播逻辑和网络/数字艺术却完全不一样。或许只有少数幸运的艺术家能够极大范围地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但网络艺术相对来说,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任何拥有互联网的人都可以通过点击超链接欣赏到。




张英海重工业,“So you made it. What do you know. Congratulations and welcome! ”展览现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7




张英海重工业,《WHAT IS AN ART C0LLECTIVE?》(泰特现代美术馆/特纳奖委任)录像截帧





 Art-Ba-Ba:

你们的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一句极简单但对我来说极有力量的发问:“那里在哪里”(Where is There)。在我看来,你们的项目一直在探究物理和虚拟之间的纠葛,以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地缘政治。我知道你们最近也涉足了NFT领域,是否可以和我讲讲你们对于网络空间的物质性,和虚拟与物理之间关系的看法,这些想法又是怎么通过作品体现的?




 张英海重工业:

嗯,网络空间似乎是非物质的,数字世界存在着某种模拟物质性(元宇宙)的推力,其结果并不是技术产业先驱们所认为的“网络空间乌托邦/天堂”,而仅仅是一个赚钱的方式而已。


网络空间是“非真实” (irreality) 。没有“那里” (There is no There) 。但是,艺术也是不真实的,所有艺术都是如此。艺术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它可以在任何你想要的地方,而这正是艺术美好之处。


艺术是一种梦。NFT只是最近做的一个梦而已。在其功能上,NFT与网络艺术没有区别。而网络艺术在其功能上,和观念艺术没有区别,观念艺术又与抽象艺术没有区别,一直往前可以追溯到洞穴壁画。说到洞穴壁画,有人可能会认为它们是有形的,而网络艺术和NFT则没有。然而,有多少人在没有亲眼见过洞穴壁画的情况下就能欣赏到它们的美?可能大概有99%的人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的美学与网络空间中的艺术没有区别。




张英海重工业,《艺术家陈述第肆仟伍佰柒拾叁万零玖佰肆拾肆之完美的艺术家网站》(大馆粤语/英语版本)录像截帧




张英海重工业,《艺术家陈述第肆仟伍佰柒拾叁万零玖佰肆拾肆之完美的艺术家网站》(大馆粤语/英语版本)录像截帧





 Art-Ba-Ba:

在亚洲艺术文献库上的一篇文章【2】中,作者提到了当年MoMA一场名为“信息”的展览中汉斯·哈克 (Hans Haacke) 的作品《MoMA 民意调查》,并将其作为理解你作品中机构批判色彩的一个参考。作为在传统当代艺术和媒体/网络/数字技术领域的交汇点上工作的“网络艺术家”,你认为机构批判的空间在哪里,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




 张英海重工业:

互联网使艺术批评(很多其他的事情)都变得更为民主化。在数字化之前,艺术机构控制着艺术批评。今天仍然有许多专业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史学者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但与此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将他们的想法(文本)上传到互联网,例如,他们可以说毕加索并不是艺术批评界所说的那么伟大。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影响者。


艺术批评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世界 (the world) 。大概在1990年代初,西方艺术评论家发现有一种艺术的世界(指非西方的世界),但他们只是虚伪地考虑过,而实际上对此一无所知。即使今天,他们仍然对此知之甚少。他们怎么能真的知道呢?他们是外国人。他们——除了专家之外,甚至在这个身份政治的时代,他们的专业知识也受到质疑——对生产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几乎一无所知。


但这不是西方的问题,非西方社会和文化必须开发自己的艺术批评。当然,真正的问题是,非西方社会必须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追随西方的步伐。在西方强加一个非西方的本土艺术批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巴塞尔艺术展去了香港,香港水墨画展(如果有的话)不去巴塞尔。实际上,这种艺术批评状态并没有问题,因为所有当事人都接受了它。西方进行艺术创新,而“非西方”对此进行微调。这是一种已经被广泛接受的范式。问题在于,现在各种形式的艺术家,无论是西方还是非西方,都要向全世界发表言论。然而,没有人问出这个重要的问题:艺术家有资格这样做吗?在全球化之前,艺术家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对谁说话:他们所在的社区,他们的当地——无论是北京、首尔、东京、伦敦、柏林、巴黎、纽约……现在,他们的社区是全世界。如何实现从地方到全球的沟通技能的量变到质变呢?


艺术家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是艺术。这就是概念艺术所实现的“量子跃迁”:艺术成为了“任何事情”,这个“任何事情”似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人进行沟通。


在世界一端制作的艺术,如何触动世界另一端的人?这个交流奇迹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外交官也不一定能做到。对于艺术家现在是否有资格成为文化大使这个问题,是有一个简单答案的:艺术仍然有魔力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当今艺术批评家的肥沃土壤。这真的只是来自于艺术的神秘,还是来自艺术批评的解释?作为艺术家而不是艺术批评家,我们对于“为什么艺术是一种普遍语言”,有一两个回应:


其一、艺术一直是那些寻找解决世界问题的人最后的避难所。他们对于我们所谓的领导人为什么毫无信心?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坏蛋,或者只是一群权力斗士,正在剥削我们?艺术自有答案——或者至少可以在这个由那些掌权者和所谓的聪明人破坏的世界中给人们带来喘息。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由西方还是非西方的作品,都可以帮助你度过一天。


其二、艺术是正确的,其他一切都是错的。我们喜欢这个答案。生活就是一系列的问题。然后你就死了。艺术?艺术是毫无疑问的。艺术中没有问题。或者说,政府会变化(在搞砸之后),三星可能会消失,但艺术是永恒的。




张英海重工业,《艺术是一个就是不会死掉的谎言》录像截帧









注释:


[1] 根茎 (Rhizome) 通过以艺术家为中心的项目,委托创作、展示和保存用数字网络和工具制作的艺术来倡导自然的数字艺术和文化。该组织成立于1996年,是纽约市新美术馆的附属机构。


[2] https://aaa.org.hk/tc/ideas-journal/ideas-journal/the-problems-of-digital-utopia-young-hae-chang-heavy-industries-on-the-web











REVIEW ↓



ABB周报

第15届宣言展公布展期和概念框架;塞西莉·布朗个展正在大都会展出;AI生成图片获索尼世界摄影奖;艺术家徐跋骋被指抄袭


展览

杨扬:人类文化的涂鸦性,在敦煌的自然和历史中显像


观点

在阿那亚,加布里尔·库里的在场和缺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 Ba B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