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华:加强对来华留学生语言生活的研究

华语HUAYU
2024-09-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战略研究 Author 祝华

2021年第5期


祝 华

伯明翰大学



加强对来华留学生语言生活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着不同背景和动机的外国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进修。这其中既有专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也有学习其他各种专业的;既有回祖国寻根的海外华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非华人。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必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语言生活多角度的研究,尤其应加强对他们语言学习、文化体验和教育经历的关注。


首先,不仅要从留学生个人学习和日常需求出发,重新评估他们的多语及沟通能力,更要着重考虑他们身处的语言生态环境,包括大学校园、社交场所和居住城市等。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和多语种分布不均,留学生会呈现多样的语言实践。例如,大都会城市(如上海)和内陆地区的留学生有着不尽相同的语言需求和使用特点:前者用英语就可保证日常的学习生活;而后者,即便是EMI(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项目的学生,因为与当地人日常交流以及某些课堂需求的存在,汉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他们而言,英语有时只能用于和想练习英语的人沟通。这些学生往往需要用汉语和中国朋友沟通,而中国朋友则可能选择用英语与之交流,以此创造一种自发的语言学习生态,在互动中学习彼此的语言。


其次,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语言生活还需要关注他们的文化适应情况。例如,有些留学生谈到,作为外国人,他们在中国经常被当地人善意的问题所困扰。在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了“双重刻板印象”这一现象——说话者用自己的刻板印象来评论他人的刻板印象。比如当中国朋友问及“你有女朋友吗?”时,一名来自也门的国际学生将这个问题归因于他们对中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即中国人认为外国人在性关系方面很随意。他表达说在他自己的国家,更为常见的提问方式是“你结婚了吗?”。然而,他并不知道,“你结婚了吗?”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也很普遍,“你有女朋友吗?”只是对同样问题的另一种问法。在假定“中国人认为外国人思想开放”时,他也对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刻板印象。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还需重新思考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只创造一个空间让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相协作是不够的。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达成共识、建立联系、进行社交活动,将重点从说好汉语转换到做好沟通上。另外,教育国际化也需要教学方法的改变。比如留学生来到中国,往往感到中国的汉语教学方式与他们自己国家的存在很大差异,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汉语学习的教学法以及课程学习强度等诸多方面。虽然有些留学生会努力尝试使用中国化的学习方法,如重复、书写和识记,但有些留学生会因教学方法的差异感到压力。因此汉语教学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END

审核 | 刘   慧

编辑 | 李叶凡



往期推荐
勾勒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基本面貌|《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问世

张天伟: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体系完善与研究实践

美国华裔中文教学研究论文四篇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