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60岁买房,80岁生子,90岁娶娇妻,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元宇宙”背景之下,旧有的规矩与秩序,仿佛要彻底瓦解了。
你能想象得到吗?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花费百元人民币,甚至能购买到,“全球限量版”的齐白石先生的大作。
简言之,那其实是一种数字藏品。将历代名家的作品,存储为一个图片文件,存放在区块链之上,编上不可篡改的序列号,其后,通过盲盒等形式,限时限量发行。
高情商的说法是,全球唯一作品,升值空间巨大,买到就是赚到;低情商说辞则是:就是一张jpg格式的图片。
可想而知,该种形式的艺术收藏,引发了巨大争议与质疑。我更好奇的是,假设他还在世,事件当事人齐白石,会如何看待类似事件。
作为自小就“穷怕了”的农民子弟,齐白石向以抠门著称,在润格(即润笔费用)问题上,他更是郑重其事。
譬如,精明的齐白石,于润笔单之上,总是格外标注这么一条:“多用红色者,画价加倍。”——因为红色颜料比较贵。
除了明码标价,他还立下很多规矩:“卖画不论交情,君子自重,请照润格出钱”、“介绍不酬谢,送礼者不报答”、“凡我门客,喜寻师母问好者,请莫再来”…………
假如知道自己的作品——即便是一张图片,最后被贱卖,齐白石一定也会出离的愤怒。
01
齐白石究竟活了多大岁数,某种程度上,从来就是个“未解之谜”。
他自署的是97岁,公认的观点则是93岁。这里边有农历纪年的问题,中国虚岁、实岁的混淆,更重要的是,还与齐白石本人某些奇怪的坚持有关。
据说,齐白石75岁的时候,算命先生告诉他,最近两年,你的运势不好,流年不利。
齐老先生听罢,躲进屋子之内,把门窗全部用黑布遮住,过了一个多时辰,他大踏步走出房间,对外高声宣布:从现在起,我已经77岁了。
不管怎么说,即使以今天的标准,他老人家也称得上长寿。
然而,齐白石小的时候,身体却非常不好。
他的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在孙子辈中,齐白石排行最大。他不但是长子长孙,尤其是弟弟们还没有出生时,他一直被视作三代单传。
虽然出生在农村,自小就家境贫寒,齐白石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出生以后,他时常闹病,乡野的医生治疗一通,告诉齐家人,以后不能再让孩子动荤腥了。
湖南人嗜辣,母亲因为要哺乳的缘故,硬生生也跟着忌了口。“忌食擅腻,恐从乳过。太君(即齐母)过新年,尝不知肉味……”
齐父是个老实巴交之人、“窝囊废”,祖父把振兴家庭的全部希望,寄托于长孙齐白石身上。
数九隆冬之时,祖父一手抱着孙儿,在炉火边取暖;一手拿着通炉子的铁钳,教他写“阿芝”二字——那是齐白石的乳名。
祖父一共也就认识三百来个字,每隔两三天,教他写一个字,渐渐地,也就教无所教了。
一方面为孙儿的聪明而高兴,另一方面,当爷爷的,又总是唉声叹气:阿芝的未来,究竟该怎么办?
母亲洞悉到公公的痛楚:他为无力供孙子读书而苦恼。恰好,自己的父亲就是个教书先生。于是,齐白石被送到外公那里读书。虽然不必缴纳学费(束脩),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花钱。
全家人咬紧牙关卖了四斗稻谷,勉强凑出齐白石的纸笔书本钱。
外公家距离齐家,大概三里地的路程。现在当然不算什么,彼时远行全靠双腿,道路泥泞不堪,来回行走,并不十分便利。
从此之后,六十岁开外的祖父,便亲自送孙儿去读书,每天按时按点,风雨无阻。
齐白石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春雨泥泞,祖父左提饭箩,右擎雨伞,朝送孙上学,暮复往负孙归。”
每个被爷爷爱护过的儿孙,都能体会到那股血浓于水。
小小的齐白石,学习上有了些许进步,祖父很神秘地拿出来,自己珍藏已久的两样“宝贝”:一块断墨、一方裂缝的砚台,颇郑重地交给了齐白石。
他也害怕辜负爷爷的期望,每天在描红纸上加倍练习书法。然而,少年心性也有腻歪的时候,私下里,齐白石也会偷偷画画。
某次,他用覆写的方式,帮同学描画出一幅雷公神像。这大概是齐白石的处女作,美名传播开来,附近的同学纷纷请他画画。
祖父知道后,不但不高兴,还少见地呵斥起齐白石:“不干正事,只顾玩的,你看看!描红纸浪费了多少?”
他想不到的是,不久的未来,孙儿将以画画作为事业。
02
齐白石十二岁时,爷爷因病去世。
彼时的他,刚刚娶了新媳妇,一切似乎在向着美好出发。祖父的离世,就像是一记晴天霹雳。
思念爷爷的齐白石,哭了整整三天三夜,期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奶奶一边啜泣,一面心疼孙子:“别这么哭了,你身体这么单薄,哭坏了身体,怎么对得起祖父?”
失去祖父后,作为家中的男丁,齐白石也不得不去到田间劳动。然而,因为身体原因,他终究是有心无力。
父亲看他身体弱,力气小,不适合下地,于是动起了心思,他托人让儿子去学习木匠,预备将来可以养家糊口。
师父嫌弃他没力气,连大木头都搬不动,学了没有几天,就把齐白石打发回家。父亲再次求爷爷告奶奶,另外一个老师才勉强收留了他。
齐白石所学的手艺,是那种粗木工,又称作“大器作”,主要从事盖房子、立木架,至多打造粗糙的板凳或者农具而已。他们这种手艺人,是被“小器作”们看不起的。
某日做完工回家,师徒两人邂逅到几个“小器作”。师父表现得很恭敬,对方却相当傲慢。齐白石再次被打击到,他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学习细致的木工。
父亲又去央求别人,三番五次之后,有个姓周的师傅,终于同意教齐白石雕花木工。
他干农活不灵,却尤其擅长加工些精巧物事。用不了几年,“芝木匠”的名号,开始不胫而走。
小有成绩后,齐白石再次感觉到不满足。即便再厉害的雕花匠,所掌握的花样,不过是区区几个。某次,在一个老主顾家里,齐白石看到几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这是古人学画的入门读物。
他以残本《芥子园》为师,潜心学习绘花鸟、人物之画。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路上,齐白石终于又前进了一步。
做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努力,还离不开贵人扶持。他生命中的首个贵人叫胡沁园,齐白石称其为“平生第一师”。
胡沁园不但引领齐白石登入大雅之堂;“白石”这个名号,也是由胡帮着取的;最最重要的是,“卖画养家”的谋生之路,同样也是胡老师谋划的。
齐白石画画最初的酬劳,二两至四两银子左右,已然超过木匠很多。沉甸甸的银子在手,才渐渐充实起齐白石的艺术人生。
他此生第二个贵人叫王湘绮。此公大有来头,年轻时是曾国藩的幕僚,民国时期出任国史馆的馆长(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他的门生可谓遍布天下。
齐白石的诗歌,向来都是“野路子”,用王湘绮的话,“诗类薛蟠体”。
《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作诗是什么水平?“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如此而已。
经由王老师的指点,齐白石的诗文水平,保留野性的同时,也取得长远的进步。
四十岁那年,他开始周游天下,饱览名山大川,师法大自然。
齐白石越活越洒脱,将天地与造化,融入进作品之内。
03
人的一生中,除了有师友,同样不乏“仇敌”。
齐白石出身卑微,既没有功名,更没有家世,很多读书人,非常看不起他。
五十七岁那年,齐白石决定到北京发展,并且以卖画、刻印作为职业。和大家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不同,这个“老北漂”初来北京,受尽了挤兑和折磨。
这一张照片,就是他彼时处境的最好映照。齐白石年龄最大,按照长幼之别,理应坐在中间,很多当时的书画名家,显然不太给他面子,把老人家的脸都挤变形了。
就在此时,齐白石生命中又一个贵人出现了。此公名曰陈师曾——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陈寅恪的哥哥。
陈师曾将齐白石的画作介绍到日本。在1922年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上,齐的画作,彻底卖爆了,“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银币”,并且很快即销售一空。
齐白石的艺术,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国际上都红透了,国内艺术市场,才终于认可了他。
即便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些艺术家们,依旧不认可齐白石这个人。
譬如,著名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看待齐白石就颇不以为然,他曾对人言讲:“北地有人学我皮毛,而享有大名者。”
据当时人们推测,这个北地之人“”显然就是齐白石。作为回应,齐白石特意刻了一枚印章:“老夫也在皮毛类。”
“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以狂傲著称,别说齐白石了,整个北方书画圈,他也没瞧得上几个人。
张大千曾经说过:“我奴视一切。”好事者将消息告诉齐白石,齐白石照例刻了一枚印章回应,印文为“吾奴视一人。”
其中深意,还请自行体会。
对于名士大家,齐白石且如此,当宵小之徒辱骂他时,齐白石更是“以暴制暴”。
有人说齐白石是“厨夫抹灶”——讽刺他的“大写意”,就像厨子在灶台上胡抹乱涂。
齐白石说,那你们就是“篙公擦船”——篙公给大船擦油漆,追求精益求精,齐白石实在损他们,画画时放不开手脚。
除了以文字回击,齐白石还作了一幅画,画中的人物笑眯眯的,但却是笑里藏刀。
画作的题目则很是“粗鄙”:
“人骂我,我也骂人”。
04
齐白石其实挺累的。
他的产量相当之高。据后人统计,齐老先生往往一上午先画4幅画,中午稍微休息,下午继续画4张,晚上如果不去看戏,那就再画4张。
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是从他的画作里出来的。
有一则逸闻说,某日齐白石见到一小贩,推着一车白菜叫卖。齐白石便说:“我以一副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如何?”
这则故事的真伪有待验证。但齐白石不给家里的管家开工钱,每个月送他几幅画作,极有可能是事实。
更有甚者,据齐白石自己的日记记载,他的二夫人,就是用一幅画换来的。
那幅画作名曰《篱豆》,有个叫胡南湖的大官看后特别喜欢,胡南湖于是正色对齐白石说道:
“能赠我(《篱豆》),当报公以婢。”
齐白石欣然把画送给对方,还特意赋诗一首,诗中有“蟋蟀声中归万里,老馋亲口教厨娘。”的隐晦暗喻。
胡南湖最终也没有食言,过了几天,果真就送来一个叫胡宝珠的婢女。
胡宝珠时年18岁,齐白石那时大约43岁,两人的年龄足足差了两轮。
这并不妨碍他们进行“生命的大和谐”,直到八十岁,齐白石依旧能生育后代。
“八十得子”的传奇,依旧经过他本人的“专业认证”,齐白石曾经说过:“吾年八十,尚留此根苗也。”
根据后人严谨考据,齐白石应该是吹牛了,他大概是在74岁生的最后一个儿子。怎么说呢,依旧很厉害。
齐白石旺盛的精力,无需别人多言。后来,其第二任夫人胡宝珠因难产而死,八九十岁的他,又找了一个叫夏文珠的小姐,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
更可怕的是,除了一心扑在艺术上,齐白石对于家庭的财政大权,同样要亲自过问。
坊间流传着一个歇后语:白石老人身上挂几斤铜——钥匙太多了。
民国时期的钥匙都是铜做的,非常沉重,齐白石总是亲自挂在身上,不放心其余之人。
他在北京的家,又被称为“铁栅屋”。齐老担心有贼惦记他的财产,于是让徒弟们用钢条打造出一道道铁栅栏,封住自己的门窗。
从小吃过太多苦,齐白石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在众人印象里,他向来比较抠门。
有徒弟看望他,买来一块肉,用白菜叶子包裹起来。齐白石禁止他们扔掉白菜,撒点酱油,就能做成一道凉菜。
贵宾到他家里做客。齐白石拿着沉甸甸的钥匙,走到大柜子前,小心翼翼地捧出几碟点心。
一般来说,那几碟点心,要么又干又硬,要么已经长毛。
坦率地说,因为有很多“污点”,很多人并不喜欢齐白石,他也许并不十分可爱。
什么家国情怀,什么心忧天下,或许,他也并不具备,就像有些人说的:“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上一个鲁迅。”
首先,鲁迅未必同意这句话;其次,每个人都要吃饭,鲁迅同样会为了稿费而耍心机。
身为一个职业画家,齐白石此生留下了几万幅画作,我们还要苛求他什么呢?
齐白石、张次溪:《白石老人自述》 李海峰:《齐白石密码》 中国新闻网:《100多元买齐白石、徐悲鸿的数字藏品,是投资还是坑?》 李珂:《齐白石<篱豆>诗中藏玄机》 维基百科:齐白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