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二)

数学微课
语文微课
英语微课
化学微课
道法微课
历史微课
物理微课
生物微课
地理微课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12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芸芸众生,构成了一幅xuàn烂的的画卷。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赞sòng生命的奇迹吧!

摹   绚   赐   颂

2.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应为“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讲”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泰州市推进“祥泰码”的规范使用,为所有入泰返泰和在泰生活、工作、学习人员提供通行便利。 

C.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讲:“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D.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  D   )

(A句缺主语,删去“经过”或者后句改为“他的怒气才逐渐平息,勉强露出一丝笑容”;B项应该把“不再”改为“再”。C项搭配不当,应该把“开展”改为“掀起”。)

A.经过李师傅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抗疫医生的新高潮,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__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奇的比喻描写北方雪景,堪称千古名句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名著阅读。(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A  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哭是的?”  A  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_》,它是清朝_(朝代)吴敬梓(作者)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段中的A是周进_(人名)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A)(   D  )

A.《水浒传》中一众好汉齐聚梁山,但上山方式各有不同,富有变化。如武松被陷害,忍无可忍上了梁山;而林冲则快意恩仇,手刃仇人后上了梁山。

B.《骆驼祥子》中,对祥子打击最大,让他彻底失去生活的勇气,从而走向幻灭的是小福子的绝望自杀。

C.一句话形容名著阅读感受,可以这样表述:“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简爱》有感”“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朝花夕拾》有感”“见字如面 墨短情长——读《傅雷家书》有感”。

D.艾青常用“土地”(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身上也能体现这种追求。

E.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被请到火云洞,红孩儿用生辰八字难倒假父王,悟空败走,前往南海请观音菩萨用五彩宝莲台和金箍收服了红孩儿。

6.综合性学习(7分)

六月,毕业季。三年的时光悄然流逝,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我校开展了“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回味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两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各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4分)

    作品:《老王》《藤野先生》《曹刿论战》

示例: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知恩图报,彰显善良人性   含泪微笑,关爱弱者命运  《老王》

关爱学生,毫无民族偏见   弃医从文,洋溢爱国深情  《藤野先生》

一番评论,足见智勇双全   以弱胜强,重在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

2真诚邀请】九(4)班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3分)

校长您好!我是九(4)班班史编委会组长,我们班组织编写了班史,我代表全体同学真诚地邀请您为我们的班史题词,好吗?(3分。要点:称呼,表明身份,内容表达准确合理,语气委婉。)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薛涛的《送友人》,完成第7题。(6分)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杳(yǎo):无影无声。

7.(1)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月寒”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2分)

(2)前两句描写送别地点的凄清秋色,有什么作用?(2分)

答:①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秋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②烘托了送别悲凉的心境,③表达了惜别之情。(2分

(3)最后一句把“离梦”比作关塞,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①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把离愁别绪比作千里关塞,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绵长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参考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宣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子:你。

③专属:单独地托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果何如    确实  )  

②天帝使我百兽   (掌管,主管,做……首领 

③子以我为不信   (言语)真实,诚实 诚信(学生只学过“与朋友交而不信”)

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④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乎( 跑,逃跑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助词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代词 代一箪食一豆羹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  去  往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虎 / 不知 / 兽畏己而走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如果)现在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2分)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由此(这些)来看,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或“太深了”)。(2分)

11. 简要说说选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示例一:都善于运用故事(类比)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示例二: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大意对即可,方法1分,效果1分,共2分)

(三)阅读《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咦,这是什么?好像冻住的烟。

②这不是烟,而是一种固体,确切地说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

③气凝胶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凝胶”。

④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失去流动性,

整个体系变成一种外观均匀,并保持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这种弹性半固体称为凝胶。

⑤果冻是最早被科学家们认识的一种凝胶,这种凝胶是被水或其他液体充满后形成的。

还有一些凝胶是被气体充满后构成的,这就是“气凝胶”。

⑥气凝胶密度极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目前,最轻的气凝胶是一种“全碳气凝胶”,

密度仅有0.16mg/cm3(去除空气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1/6。把这种材料放在花朵上,柔软的花蕊几乎没有变形。

⑦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分为两步:制备湿凝胶、将湿凝胶通过特殊手法干燥。湿凝胶最

传统的制备方法是溶胶—凝胶法,此时制作出来的凝胶有点类似于果冻,紧接着将果冻状凝胶进一步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气凝胶。

⑧气凝胶有着优良的隔热性能,用火焰隔着气凝胶对一朵花进行加热,花朵几乎没有任何损伤。此外,气凝胶还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如“碳海绵”。气凝胶可以制作成为保温毡,具有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无机防火、整体疏水、绿色环保等特性,有望替代玻璃纤维制品、石棉保温毡、硅酸盐纤维制品等不环保、保温性能差的传统柔性保温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同时,“碳海绵”具备高弹性,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这让人很容易想到用它来处理海上的漏油,将它们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进来,因为有弹性,吸的油能够被压出来回收利用,有望在治理海上漏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⑨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初的材料,气凝胶本不属于最近发现的“新材料”,然而其

各方面的优良特性使其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材料的应用还需要去不断研究、探索。

(2019-10-30   来源:金属研究所  有删改)


12.气凝胶的特点是:_密度极低_有优良的隔热性能有优异的吸附性能。(3分)

13.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设问,引发读者思考(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引出说明对象——气凝胶(1分,“气凝胶”不写本小点不给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气凝胶比作冻住的烟;(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凝胶的外形特点,通俗易懂。(1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气凝胶是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失去流动性,整个体系变成一种外观均匀,并保持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

B.第⑥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凝胶密度极低的特点。

C.气凝胶可以制作成为保温毡,具有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无机防火、整体疏水、绿色环保等特性,已经替代不环保、保温性能差的传统柔性保温材料。

D.气凝胶是最近才发现的“新材料”,因此其应用还需要去不断研究、探索。

(A项把“气凝胶”改成“凝胶”;C项把“已经”改成“有望”;D项气凝胶诞生于20世纪初,不属于最近发现的“新材料”)



初中学习群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7题。(10分)

①作为编队唯一女子特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这个春天,“能文能武”的北大学生宋玺成了热点人物,她的故事有如阵阵和风涤荡人心——当人们还在为90后贴上“丧”的标签时,宋玺和她身后的很多中国军人带着“国系90后”的新标识走进人们视野。他们换上戎装、热血卫国,作为家国一分子,真切诠释着一种“不甘当局外人”的格局与担当。

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冷眼旁观的年轻人:有的仅仅满足于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有的则困顿于精英体制下的“象牙塔”中,无意关心天下事,正如作家沃特·科恩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成绩单之外的任何事”。然而,生活在如今的大时代下,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请不要关闭与世界相通的窗户。万物联通的时代,本就无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公共事务、祖国未来、人类理想,皆关乎我们的生活。虽然个体的声音和行动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小小一环,却也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当中。

③“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更要求我们在看见日常生活里的“苟且”时,也把“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当作“与我有关”,如此,才能真正带我们抵达所期许的“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

④从井底一隅跳向广阔社会、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尽可有多样的选择。宋玺将这诉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身赴前线的努力,今年两会上的90后年轻代表们则把这展现成参与国家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武大樱花节成“樱花劫”,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批评不文明游客,也是主人翁精神的显现;青年志愿者投身公益,在大山教室里、西部戈壁上留下的身影亦成为当代青年追逐远方的一抹亮色。

⑤青年人是千姿百态的个体,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这种朝气,体现在对家国命运的敏感关注中,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努力担当中。这种“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应该多些,再多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19版)

15.请给本文加上合适的标题。(3分)

答:莫当局外人。(或:不甘当局外人。)

16.分析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答: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宋玺、两会上的90后年轻代表、武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人的事例;②论证了“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尽可有多样的选择”的观点③表现了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到要点,意对即可,3分)

17.理清文章论证思路。(4分)

本文开篇简述_北大学生宋玺赴亚丁湾护航的事例;主体部分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先从反面列举了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冷眼旁观的年轻人的种种表现,接着指出青年人要关心天下大事,要沟通世界,努力达到_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最后得出青年人要有“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这一结论。

(五)阅读《吴家羊肉》,完成18~21题。(20分)

①吴家羊肉是睢州城的传统名吃,由百年老汤卤制,恰到火候,不膻不腻。吴老贵数十年如一日,推着他的红漆独轮羊肉车子,在老地方卖肉。

②李木匠和张瓦匠是同住一条巷子的匠人。李木匠擅长雕刻,镂空屏风是他的拿手绝活。张瓦匠有的是力气,砌墙造屋也算得一把好手。两人同在张公馆做事,月底发放工钱,东家特意提出,每人奖赏二百文铜钱。

③两人领了工钱,说笑着往家里走,李木匠一抬头,看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一看见羊肉车子,李木匠便想到家中的老母。他走近前,说道:“买半斤羊肉!”

④吴老贵问道:“是侍奉双亲还是妻儿食用?”

⑤李木匠说道:“家中老母口馋得紧,老是记挂着吴家羊肉,絮叨着多日不曾食用过了。今日领了工钱,不能再亏待老母了!”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吴老贵将切下的羊肉用淡黄色的荷叶包了,递给李木匠。

⑦一旁,张瓦匠说道:“我也买半斤羊肉!”

⑧吴老贵问:“你也是侍奉父母?”

⑨“不不!”张瓦匠如实说道,“我大哥承继了先辈的几间老屋,父母归大哥一人赡养,与我毫无牵扯了。只是,我每日归来,妻儿都跑出老远迎接,着实令人怜惜!”

⑩吴老贵点头,切出羊肉,称量过后递与张瓦匠。

离吴家羊肉约二十多步远便是老汪的烧饼炉子,李木匠过去,招呼老汪把羊肉夹三个热烧饼。老汪说一句“好咧”,便把三个热烧饼剖开,将羊肉分成三份夹在烧饼里面。

张瓦匠见了,说道:“我也夹三个热烧饼!”

老汪掂掂羊肉,说道:“你带来的这些羊肉,夹三个热烧饼就有些分量不足了,烧饼瘪瘪的,填不饱。”

张瓦匠问道:“当真?”

老汪很自信:“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手就是秤,一斤之内的物件,上手就能估个八九分!你这点儿羊肉,的确不够夹三个饼子的。”

张瓦匠甚是纳闷:“同样是半斤羊肉,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热烧饼,我的怎么就填不饱了?”

老汪摊开手:“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去找卖肉的吴老贵!”

张瓦匠提着羊肉一溜小跑来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前,怒气冲冲地盯着吴老贵,手指着羊肉,气得说不出话来。吴老贵倒是不慌不忙,底气十足:“重新称量一下就是,如果缺斤短两,你当场把羊肉车子砸了!”

吴老贵这么一说,张瓦匠有些平静下来,犹豫着把羊肉放在秤盘里。吴老贵把秤砣的细长绳子定在半斤的秤星儿上,提起秤,让张瓦匠一看究竟。

不多不少,足足半斤,秤杆高高翘起。

张瓦匠一时无语,继而问道:“我有一事不明,同样是半斤羊肉,为啥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烧饼,我的却填不饱?”

吴老贵笑了:“俺吴家羊肉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买肉孝敬双亲的,称量过后,便再添一些进去,是俺吴家羊肉对孝道人家的心意;若是妻儿食用,足斤足量,便不再添加一些了!”

张瓦匠深思良久,向吴老贵深深鞠了一躬,离去。


18.以“张瓦匠”为陈述对象,将下列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故事情节

人物心情

领钱为妻儿买羊肉

开开心心

发现羊肉分量不足

甚至纳闷(十分疑惑)

提着羊肉责问老贵

怒气冲冲

知道真相鞠躬离去

怀内疚(非常惭愧,十分自责)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分)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

答:①运用比喻手法(1分)

将吴老贵切下的肉片比作飞落的梅花和薄薄的纸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所切肉片又轻又薄的特点;(1分)

表现了他切肉动作的娴熟和手艺的高超(2分)。(共4分)

20.小说以“吴家羊肉”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①“吴家羊肉”是小说的行文线索;

②“吴家羊肉”不膻不腻,是百年传统名吃,不仅反映出吴老贵手艺的高超,更折射出他孝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③以小见大,“吴家羊肉”不仅仅是传统手艺的传承,更是中华孝道精神的传承,吴老贵用吴家不成文的规矩,影响着前来买肉的顾客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深化了作品主题。

(意对即可,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给4分)

21.写出小说第㉔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

链接材料: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契诃夫《变色龙》

   第㉔段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

作用: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吴老贵的一番话引起了张瓦匠内心的触动

表现了他对自己没有孝敬双亲感到羞愧(内疚、惭愧、自责等)以及对吴老贵这种做法的崇敬(敬佩、欣赏)之情

侧面表现出吴老贵德艺双馨的崇高形象。(每点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2分)(2分)

  链接材料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_(1分)

作用:描写了奥楚蔑洛夫恐吓的语言,“裹紧”的动作,一方面是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

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反复“变色”的难堪(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不无难堪的感觉)

③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官僚阶级的厚颜无耻(每点1分,共2分)


三、作文(60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可以驱赶心灵的黑暗,带给人光明、温暖、友爱、力量、信心、希望……蓦然回首,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谁曾经为你点亮过心灯?或者,你又曾点亮过谁的心灯?

请以“点亮心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

写作指导

泰州市中考作文评分分五类:一类文:54-60,二类文:48-53,三类文:36-47,四类文:24-35,五类文:23以下。

建议44分切入,3分一档。50分以上适当控制;严控40分以下人数,尤其是36分以下人数,确有特别差的(如字数严重不足、书写特别潦草、抄袭卷面选文或其它资料、思想内容很不健康等),可以打五类文分数。

思路导引

“点亮心灯”是一个动宾短语,核心词语是“点亮”,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点亮”上。

“心灯”,即“心灵的灯”,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比喻可以驱赶心灵黑暗,照亮人生前行之路,给人温暖和力量的事物。精神世界中的理想、诚信、宽容、善良、坚强、关爱、追求、希望、自信、勇敢、爱——都是能照亮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点亮心灯”的“亮”是作文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词,这个“亮”字应该体现在人物精神面貌、心理和言行的变化上。“点亮心灯”留下的空白一是“点亮”的主体,即“谁”或“什么”点亮;二是客体“谁”,即要明确是“谁”的心灯;三是“点亮”了后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四是“点亮”的背景条件,即点亮心灯的客观需要。

如:老师为我们点亮知识之灯;母亲为我们点亮信心之灯;挫折为我们点亮动力之灯;失败为我们点亮成功之灯;播撒爱心;坚定信念;坚持理想;拨开心灵被嫉妒、羡慕、鄙视、自私等所环绕的阴云,感受生活的美丽;看清现实,看清前方的路,明确前进的方向;不受命运的摆布,作自己的主人等。

记叙类文章强调的是生动感人,所以,对材料要越熟悉越好,感受要越深切越好。能写出曲折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才可能得到较好的分数。其次要处理好选材和立意的关系。如看到这个题目,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升中考前自己曾经情绪低落,是妈妈或老师或一棵树或其他什么给了你帮助,让你找回了自信,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低谷,你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你可以表达你的感激,可以表达你的喜悦,可以写出你领悟的人生道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我们会更改或删除。

往期精彩分享 


2020中考语文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一)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二)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三)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mj13965361822

(点击阅读原文)2020年中考:孩子政史太差怎么办?有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