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教育中心在台湾 | 森林中的自然教育中心(下)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 2020-09-15

小编说

天的这篇文章,是“自然教育中心在____”系列第一篇文章的下篇。我们采访了有20年环境教育经验、台湾环境友善种子有限公司的执行长王书贞(书子)老师,以台湾林务局下设的自然教育中心创建过程为案例,分析基于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中心体系构建过程


在本文的上篇(链接)中,我们听书子老师讲述了台湾林业部门创建自然教育中心的故事,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挖掘台湾自然教育中心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从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王书贞老师投入环境教育领域有20年资历,

是最早参与台湾地区自然教育中心创建的专家,

台湾环境友善种子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执行长。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

现为台湾中华环境教育学会理事,

荒野保护协会解说员。


台湾自然教育中心的建设经验


以下为绿色基金会与王书贞老师的访谈对话,绿色基金会简称“小绿”,王书贞老师简称“书子”。


1

自然中心的人员聘请与职责分工

小绿:深圳的自然教育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专业人员不足,可否再具体介绍一下中心的人员是怎么聘请的?他们都有相关专业背景吗?他们的职责和分工又是怎样的?


书子:以东眼山为例,他们是林务局和台湾中华环境教育学会,用学会的方式委托执行,由学会来聘用人力。


过去聘用人员是靠委外人力公司,但他们其实找不到专业的人。现在我们就要求学会招聘时,人力资源的资格要求必须写得更清楚,比如你可能是在自然教育领域工作过多少年,或者是你的所学背景,不一定学的是自然资源,但是至少有从事这个领域相关的经验,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在进入面试体系的应聘者中找到合适的人。


但是委托学会执行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为学会的老师没有真正直接执行过课程设计,所以后来没有办法给我和学长相关的支持,都是我们自己在摸索。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原来属于林务局体系的志工会加入。他们原本是解说志工,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分类,想做环境教育带课程的或者是当辅导员的志工,我们会邀请他们来上课。他们也有十几个愿意转到我们的自然中心来。但我们不会把教学或课程设计完全放手给志工,因为台湾的志工年纪都很大,也没有那么大的体力直接帮你执行教学课程。


东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的亲子活动

图源 / 网络新闻


小绿:那课程教学由谁执行?


书子: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是讲师自己负责,国外自然中心的讲师大部分也都是全职的。工做的大部分是行政工作,批问卷、柜台服务或帮忙看管孩子的安全,不太会负责整个教育活动方案。


因为之前我做关注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调查学校老师对于关户外教学的需求,有老师告诉我有的机构让志工带课,但是志工参差不齐,所以会有一些班级的老师对户外教学的品质不是那么满意。


专业的户外教学还是要靠专业老师的,这也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假设我的对象是学生,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是认可老师的专业能力才会付费来参加活动。至于志工管理,林务局本身有一个志工管理系统,所以我们不管理志工。我们哪天有活动就可以请他们来。 


总的来说,对于志工的使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主课程也不会是他们带的。


数据源 /《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报告》


2

自然中心的人员培训

小绿: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你们是怎么培养专业的讲师,或者是给他们一些专业支持的呢?


书子:林务局会提供相对系统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包括针对带课的老师有课程设计的培训,行政人员有行销的培训,还有其它的商业相关的培训课程。每一年的培训会开放给八个林管处下的自然中心,要求不同的对象来上课。


那培训的师资主要是林业局的行动研究团队,他们是中华环境教育学会的理事,一共八位老师。这八位老师从一开始就负责林务局、新竹处和另外七个林管处的自然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也会一直提供专业指导。他们也会找各自在地的民间组织成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些培训上的支持。


台湾林务部门自然教育中心

环境教育人员的专业要求清单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DF版,提取码:2B9f

图源 /《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报告》


3

自然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小绿:自然中心的活动是收费的吗?


书子:早期只有各个中心的门票收入,大概是人民币十块、二十块,学生票更便宜。亲子活动也是有门票收入。现在林务局已经有课程的收费,依照不同的对象,收费标准不一样,亲子或大众的活动收费稍微多一点。

 

小绿:直接向活动参与者收费吗?


书子:对,虽然政府部门有钱,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运用“使用者付费”的概念,一是因为如果课程免费或者价格很低,很多人报名了结果却不来,也是占了名额的。进行一定的收费,他愿意付这个价格他自己就会来的。第二个原因是这几年台湾对政府资金的管理越来越严,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标流程也比较复杂,操作上会有困难。


4

如何评估自然教育中心

小绿:那对这些中心有没有定期的相应的评估呢?


书子:有,林务局和林管处引进了KPI模式,每一年会定出新的KPI,让各个自然中心签订自己的KPI。定出来以后,不管是参与者数量、课程数量、课程满意度,都会有指标,并通过问卷来获得数据。每个中心年底都会上报资料给林管处和林务局去做统筹管理。


小绿:这些KPI指标是比较简单的还是会很详细?


书子:都有。宏观的指标,按照林务局的宗旨愿景有三个,比如其中一个是要成为户外教育的佼佼者,下面所有的自然中心都会遵循林务局的宗旨愿景。宏观的愿景下面有九大目标,每个目标下都有详细的KPI指标,比如要求伙伴关系有多少个。


台湾地区的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书  

图源 / 《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报告》


5

台湾经验的成功和不足

小绿:台湾自然中心发展了十几年,可能有的会特别优秀,有的没那么优秀,接下来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优秀的自然中心都有什么共通点,不那么优秀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吗?


书子:我觉得优秀的自然中心一定是在离市区最近的地方,有森林条件,车程在四十分钟以内可以到达。如果车程要两三个小时那就太远了。


小绿:评判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从设施、人员、方案、经营等方面来看。


书子:我觉得整个林务局的方案都不是问题,人员都足够到位,每个中心基本上都是平均四到六人的编制,一年需要完成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次的教育活动,包含户外教学或者是大型亲子活动。林务局要完成的总指标是一年十万次,在八个地方。各地自然中心的课程方案很多样,民众选择的机会很多。


另外一个优秀的点是这些自然中心和在地地区的关系建立得不错。他们的活动不会局限在自己的中心里面,如果旁边有溪流他们会利用溪流环境,如果是靠海边的会有海边的活动,或者是靠近保护区的就会有进到保护区里面的课程。他们对当地环境会有较多的观察和利用,这是很好的。


相比较之下,发展状况没那么好的自然中心,我觉得关键问题是当地政府对中心欠缺支持。即使有很好的人员和方案计划,如果长官支持度不够,就很难有好的对外营销和伙伴关系,那个中心的发展就会非常有限。


位于八仙山的自然教育中心,

是台湾八个最早的自然教育中心之一,

充分观察和利用当地环境开展课程活动。  

图源 / 网络


6

深圳自然中心发展:先提品质,后增数量

小绿:深圳计划建立很多自然教育中心,我们已经在做的真正有经验的是六七个,还有大部分是正在起步的,零经验的,这样的计划你觉得一开始我们应该着重在哪些工作上?


书子:我觉得三年内要做一个很庞大的量,会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之前也面临过先冲量还是先冲质的问题,这个需要衡量。我们后来选择的是先把质量做好,再增加数量,如果量出来了,民众没有感受到他的品质,大家可能也就觉得林务局做的自然教育也不过如此,没什么特别。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得往精致的方向来做。我们现在是做饥饿营销,等学员到这个能力点才能学到这个课程,这样体验感才会更强。


另外,要做很多中心的话,可能要先确认这些中心的领导、管理方、工作人员,是不是都在一条船上,都想做这件事。因为台湾林务局下面八个自然中心,虽然是以林务局为首,但是有一些林管处处长没有那么支持,他派出来的人力就是很松散的,回去做的东西也有一搭没一搭的,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


先保证相关人员都在同一条船上,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一点,这样大家才有共同语言,彼此沟通就非常清楚。先做好一个自然教育中心的范例点,让大家来看来学习,知道自己也可以变成这样,眼见为实,这是建立沟通共识的很好的方法


今年6月,深圳市第一批自然教育中心

获得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授牌。

深圳的自然教育正走在路上。

图源 / 《深圳自然教育发展实践与体系构建思考》


END


参考资料:

▪《台湾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人员专业知能与发展需求》,周儒、陈湘宁

▪《台湾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环境教育人员的专业要求清单》

▪《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报告》,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红树林基金会

▪《深圳自然教育发展实践与体系构建思考》,梁治宇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台湾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环境教育人员的专业要求清单》PDF版,提取码:2B9f。



"自然教育在____"系列文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绿色基金会以“自然教育在____”为主题推出系列文章,与大家分享世界各地自然教育中心成立、运营、管理和体系构建的经验。往期文章回顾,请点击下方链接:

自然教育中心在台湾 | 森林中的自然教育中心(上)

▪ 自然教育中心在台湾 | 森林中的自然教育中心(下)

(敬请期待后续案例分享)


采访 / 胡卉哲

文稿整理 / 胡卉哲、关伊晴

编辑 / 关伊晴


欢迎关注深圳市绿色基金会!

我们的愿景:人人皆可享受到包容、安全、有复原力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