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堂精炼

初中之友 2021-07-1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14 驿路梨花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陡qiào(峭)   太阳寨(zhài)           竹miè(篾)       简lòu(陋)

撵(niǎn)走       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

2.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赶 撵 驱)走了。

(2)他悠闲(悠闲悠哉安逸)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3)瑶族老人立即走到他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跑跳 蹦)开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细长。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解析:B项中应改为“看,梨花!”;C项中应将分号改为逗号;D项中应将“有柴,有米,有水”改为“有柴、有米、有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解析:B项主语残缺;C项“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D项中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6.(南宁中考)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岳阳中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你的结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②④。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符合语境即可)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02 课内精读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9.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10.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1.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03 拓展阅读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11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12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13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14“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15“不要钱。”我答道。

16“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17“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18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19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13.阅读第11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

14.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15.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16.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堂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堂精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