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没有同行评议的 arXiv 如何识别伪科学?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arXiv 重塑了科学的大门——将门推得更开——但总有人要被困在门外。
物理学家 Paul Ginsparg 于1991年创建了arXiv,当时他只希望收录约100篇科研论文。然而随着投稿如洪水般涌来,他只好求助于计算机程序,对文章进行半自动化处理。为了学习编程,他参加了十几场机器学习研讨会。Ginsparg 现在是康奈尔大学物理学与信息科学教授。
Paul Ginsparg 于1991年创建了 arXiv,那年他35岁,是洛斯阿拉莫斯的物理学家。他起初只是想把大约100篇论文分享给几百位电子邮件订阅者。但到1992年夏天,他收到了1200多篇论文投稿,可谓喜忧参半!Ginsparg 并不打算仔细审阅所有论文,但他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找到最感兴趣的文章。所以他开始将这些论文分门别类,并且召集到越来越多的审稿人,他们都是为学术界服务的志愿者。
这些是科学吗?
arXiv 审稿人面对的不是个新问题。早在1959年,科学哲学家 Thomas Kuhn 就把这个问题概括为“必要的张力”:传统学术界限和自由研究之间的冲突。Kuhn 认为,科学要想前进,两者缺一不可。但如果新颖的想法常在不同学科的夹缝中产生,无法归类的靠谱论文又是否会被误判为假论文?
真科学确实会被误判
无罪推定。arXiv 的创建者 Paul Ginsparg 对大量涌入的文章采取这种态度。截图显示2016年10月,仅天体物理方向 arXiv 就接收了1058篇论文。而每年只有不到1%的文章因为伪科学被拒。
审稿人的判断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相关阅读
近期热门
1 97岁化学诺奖得主每周工作50小时,错过诺奖电话因为在领另一个大奖!
3 黄昆给杨振宁的一封信:物理研究大多时间是做日常工作——纪念黄昆先生100诞辰
5 贸易战没压垮中国,数学教育的下滑会导致灾难 ——失数学者失天下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