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时最美丽的女子侧面肖像,何以成了如今米兰的城市名片?| 艺海拾真

张羿 返朴 2023-01-16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之前在《鸡娃当如此:兄弟俩都是艺术家,声名业绩传千古丨艺海拾真》一文中,我们对波莱约洛兄弟的艺术创作已有所了解,但还远远不够。兄弟俩画了数幅女子侧面肖像,为何偏偏是这幅成了15世纪中后期最美丽的女子侧面肖像,更是如今米兰的城市名片?



撰文 | 张羿


图1. 皮耶罗·德尔·波莱约洛,《米兰公爵噶利亚佐·马里亚·斯福尔扎肖像》,木板蛋彩画,约1471年,高65厘米,宽42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 安东尼奥·波莱约洛,弗朗切斯科一世·斯福尔扎青铜骑马像设计草图,墨水钢笔素描,约1480年绘制,高28.1厘米,宽25.4厘米,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

遗香至今,悠传米兰


如果说,图1与图2令我们通过波莱约洛兄弟的画作窥视到文艺复兴时代米兰斯福尔扎家族的兴衰,那么今日到米兰去旅游的话,我们很难不会注意到这兄弟二人绘制的另一幅作品——图3的《女子肖像》。它是当代米兰的城市名片,经常被作为米兰的城市象征,用于诸多广告之中。这幅肖像还被用在美国当代两位著名文艺复兴艺术史学家Stephen J. Campbell与Michael W. Cole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Italian Renaissance Art这本书的封面上。直到今天,无论是专家还是文艺复兴艺术爱好者都仍然认为这幅画作是15世纪中后期创作的一幅最美丽的女子侧面肖像

图3. 波莱约洛兄弟,《女子肖像》,木板油彩与蛋彩,约1470年绘制,高45.5厘米,宽32.7厘米,现陈列于波尔迪·佩佐利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米兰的波尔迪·佩佐利博物馆(Museo Poldi Pezzoli)中,陈列着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但人们通常认为这座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却是出自波莱约洛兄弟之手的《女子肖像》,它是佩佐利博物馆的象征。此幅肖像画混合运用了油彩与蛋彩两种不同性质的颜料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传统一直认为此画作者为皮耶罗·德尔·波莱约洛(Piero del Pollaiolo),但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却对此提出异议并将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Antonio del Pollaiolo)定为此画作者。

关于此幅肖像中所绘的女子是谁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定论。历史上曾有人认为她是银行家乔万尼·德·巴迪(Giovanni de' Bardi)的妻子,笔者希望指出的是,巴迪家族是佛罗伦萨古老的贵族之家,因其家族的女子孔特西娜·德·巴迪嫁给了老柯西莫·德·美第齐而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极有势力;也曾经有人认为她应该是佛罗伦萨最富有的斯特罗奇家族的著名美女玛丽埃塔(Marietta Strozzi),或是伦巴第地区极有影响力的古老贵族之家贝尔焦约索家族(Belgioioso family)的女子。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画中女子是谁,但有趣的是,我们却知道她与佛罗伦萨著名雕塑家安德烈亚·德拉·罗比亚(Andrea della Robbia, 1435年-1525年)制作的一位年轻女子的彩陶肖像所表现的为现实中的同一人物(图3a)

图3a. 安德烈亚·德拉·罗比亚,年轻女子肖像,多彩上釉陶雕, 约1465年-1470年制作,高43厘米,宽43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警察署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这幅画作的背景为蓝天白云的自然景象,画家用简明有力的线条配以精微纤妙的色彩变化将画中的年轻女子表现得清秀、雅丽甚至略显调皮,将其形象从侧面来进行描绘的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时代铸造的人物纪念章或钱币,它毫无疑问为巧妙地将自然主义、追求人类个体价值的人文主义与古典美学相结合的旷世杰作,充分地展现出十五世纪中期佛罗伦萨文艺复兴黄金时代宫廷生活中追求优雅但也略带炫耀的精神风貌。

图3b. 波莱约洛兄弟,女子肖像局部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画家对女子衣服上的刺绣、女子头上包裹住其头发的纱巾以及头上与颈项上的珍珠与红宝石的精细描绘真可谓令人叹为观止。根据画中女子佩戴的珠宝装饰,我们可以认为这应该是与婚姻相关的肖像作品,它或许是女子陪嫁的嫁妆,又或许是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介绍待嫁女子时所用的肖像,画中的珍珠应该暗示了处女的纯洁而红宝石则为女子初夜性爱的象征。

波莱约洛兄弟的工作室为我们留下了数幅侧面女子肖像,如图4和图5,关于这些肖像画的作者历来争议不断,尤其是兄弟中哪位绘制了哪幅肖像更是艺术史上争论不断的话题。在历史上,人们曾根据艺术风格、绘画技术手法等各种因素对每一幅画的作者作出判断,然后又根据新的发现作出新的不同判断,笔者从阅读这些历史文献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尽管它们的论证在今天看上去多少有些似是而非。

图4.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淑女肖像,木板蛋彩画,约1470年绘制,高50厘米,宽34.5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5.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年轻女子肖像,木板油画,约1465年绘制,高52.2厘米,宽36.2厘米,现陈列于柏林画廊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4所示的这幅肖像于1861年被收入文艺复兴绘画的圣殿乌菲齐博物馆,现代研究认为它出自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之手,但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此画的作者曾先后被认为是皮耶罗·德拉·佛兰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6年-1492年)、年轻时的达·芬奇,以及柯西莫·罗塞里(Cosimo Rosselli, 1439年-1507年)

图5的作者在19世纪时曾先后被认为是波提切利、皮耶罗·德拉·佛兰切斯卡。1897-1898年间被收入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 Berlin)后,它曾被认为是达·芬奇的老师委罗其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约1435年-1486年)的作品,后来又认为它出自另一位佛罗伦萨画家阿莱索·巴尔多维内蒂(Alesso Baldovinetti,1425年-1499年)之手;1911年后,它被认为是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的作品,今天的艺术史学家与博物馆学家普遍认同这一观点。

2

不朽的古典神话


2.1. 阿波罗与达芙妮

在许多有关文艺复兴艺术历史的书中或文章中,常常将波提切利的《春》或是《维纳斯的诞生》等几幅作品当做中世纪之后最早的古典神话题材的绘画作品。我们在此介绍几幅与波提切利生活在同一城市佛罗伦萨中的的波莱约洛兄弟1465年左右创作的一幅小型蛋彩画《阿波罗与达芙妮》(图6),它应该是笔者目前知道的最早一幅在佛罗伦萨创作的完全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是根据奥维德著名的神话史诗《变形记》Metamorphoseon libri第一部中第452-547行的故事创作的,它们讲述了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的故事。达芙妮曾发誓要像狩猎女神阿尔忒米斯一样永保贞操,但阿波罗却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不停地纠缠并追求她。阿波罗迷恋达芙妮的原因是爱神丘比特对他的报复,因为阿波罗曾嘲笑他的箭术,于是丘比特向阿波罗射出了爱情之箭,使他深陷在无望的爱情之中并极力想亲近达芙妮。达芙妮为了保住自己的童真之身,于是向众神求助,就在阿波罗即将把她抱住之时,众神把她变成了一株月桂树。达芙妮变成月桂树后,阿波罗亲吻并拥抱了这棵树,从此月桂树就成了象征阿波罗的圣树。值得注意的是,画中背景里的植物本应更明亮些,但由于保护的问题,这些画中的植物色彩已经被氧化,其变暗的颜色已经无法逆转。

图6. 波莱约洛兄弟,《阿波罗与达芙妮》,木板蛋彩画,1465年(或1470年代),长30 厘米,宽20厘米,现陈列于伦敦国立画廊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艺术时尚与潮流不停变化,人们欣赏艺术的品味也在不停变化,今天的人们普遍更加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这一点可以从世界上许多最伟大的综合艺术博物馆内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厅中总是参观展览的观者最多的地方。但西方古典艺术犹如科学或数学一样,其进步是建立在坚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后来创作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吸收前人的经验。如果客观看待的话,就会发现后来出现的作品所展现的特有魅力。笔者在此请大家欣赏一座由意大利雕塑大师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年– 1680年)在17世纪初期制作的巴洛克风格的同主题大理石雕塑(图6a),在笔者个人看来,显然更加令人瞩目且更具艺术张力。

图6a.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雕塑,1622年-1625年制作,高243 厘米,现陈列于罗马博尔吉斯艺术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2. 赫拉克勒斯的业绩

瓦萨里在他的《传记》中盛赞波莱约洛兄弟在美第齐宫中为老柯西莫绘制的有关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业绩的三幅画作,它们都高约3米。这三幅曾经挂在美第齐宫中的画作可惜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后来绘制的两幅非常小的有关赫拉克勒斯业绩的画作与瓦萨里的文字来想象这三幅遗失的画作。

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他是天上主神朱庇特与凡间美女(Alcmene)生下的孩子,在其一生当中,他曾经成就了许多世人难以完成的业绩。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他就一直是佛罗伦萨的保护神、同时也是佛罗伦萨强大的金融力量之象征。

我们先介绍“赫拉克勒斯扼杀安泰俄斯(Antaeus)”这幅作品,见图7。它讲述的是一个著名的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安泰俄斯是大地女神盖亚(Gaia)的儿子,在战争中只要与土地接触,就会从母亲那里获取无限力量而战胜对方。他强迫所有遇到的路人与之摔跤,因为大地母亲的帮助,他总能战胜并杀死对手。赫拉克勒斯经过利比亚时,被安泰俄斯要求与他摔跤。安泰俄斯每次被打败压倒在地时,其母盖亚都会帮助其恢复力量,使他可以继续战斗。赫拉克勒斯最终发现这点后便将安泰俄斯举到空中使其无法从盖亚那里获取力量,最后把他扼死了。安东尼奥在画中生动地展现出赫拉克勒斯这位英雄的力量,他肌肉强劲且神经紧绷,竭力要摧毁安泰俄斯;赫拉克勒斯咬牙切齿的面部神情与身体其它部分的紧张十分协调。画家对安泰俄斯的刻画也是非常精彩,在赫拉克勒斯双臂的压迫下,他只能张大嘴巴,似乎已是灵魂出窍而气绝身亡。作为一个雕塑家,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还将画中两位人物的造型略加变化做成了一座著名的青铜组雕,见图7a,我们直到今天还可以在佛罗伦萨或西方其它地方的艺术品市场中买到非常精美的复制品。

图7.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赫拉克勒斯与安泰俄斯》,木板蛋彩画,约1470年-1475年绘制,高16厘米,宽9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a.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赫拉克勒斯与安泰俄斯,青铜雕塑,1470年代制作,高45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警察署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流传至今的另一幅小画是安东尼奥绘制的赫拉克勒斯正在击杀多头蛇的故事(图8),画面非常精彩,多头蛇被描绘得异常生动而具有感染力。而画中赫拉克勒斯所展现出的肌肉与力量深刻地影响了后代艺术家的创作。

图8.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赫拉克勒斯战胜多头怪兽,木板蛋彩画,约1475年绘制,高17厘米,宽12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两幅作品虽然很小,但充分展示了画家通过解剖学对人体肌肉的把握,它们同时也是当时流行在佛罗伦萨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的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当然,它们同时也预示了即将兴起的以古典神话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潮流。同样也是将对人体解剖研究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相结合的是一幅由安东尼奥绘制的雕刻版画作品,它表现的是一场抽象的裸体人之间发生的战争(图9)。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准确解释这幅作品的意涵了,但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创作;它今天之所以出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其相对来说巨大的尺寸,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成就。

图9.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裸体人的战争》,版画,1460-1475年间制作,高42.4厘米,宽60.9厘米,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

大型祭坛画《圣·萨巴斯蒂安受难》


图10. 波莱约洛兄弟,《圣·萨巴斯蒂安受难》,木板油画,1473年-1475年绘制,高291.5厘米,宽202.6厘米,现陈列于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0a. 委罗基奥,《耶稣受洗》,木板油画, 约1475年绘制,高177厘米,宽151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是一幅在艺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画作(图10),曾与委罗基奥的《耶稣受洗》齐名(图10a)。自从15世纪开始,在佛罗伦萨乃流行着数种绘画艺术创作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

a. 用科学透视理论来设计整个画面或描绘建筑物;

b. 借助古代希腊罗马雕塑造型及人体解剖学知识创造新的人物造型手法;

c. 以写实手法描绘自然风景;

d. 传统的中世纪哥特式绘画方法。

到了15世纪中期,各种艺术创作方法都产生了一些杰出作品。15世纪中后期开始,佛罗伦萨的一些前卫艺术家开始探讨怎样整合以上各种未必是完全协调的新艺术创作方法并将它们和谐地运用到同一幅画中。波莱约洛兄弟的《圣·萨巴斯蒂安受难》与委罗基奥的《耶稣受洗》都是15世纪中后期佛罗伦萨画家在这方面努力尝试所产生的代表作。

圣·萨巴斯蒂安(St. Sebastian,约256年-288年)是一位基督教早期殉教圣人,他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44年-312年)统治时期因基督教信仰而被杀。然而西方绘画中通常表现用弓箭射杀他的这一情形,是他第一次被判死刑后的行刑时刻,但他这次却被救下且并未死去,他后来是被戴克里先皇帝下令用大棒杀死的。

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许多源自古典雕塑的人体,他们不仅坚实强壮,而且大都采用了源自典型古代希腊化时期雕塑所特有的对映式站姿(contrapposto),这些画中人物不仅极具雕塑感,而且其身体造型都非常符合人体解剖学的原理,从这些特征来看,他们应该是出自安东尼奥之手。画中所有人物组成了几乎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只有在底部正中的两位人物,一位面朝画内而另一位则面朝画外,估计画家这样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能让画面能够略显生动。

由于瓦萨里在他的传记中将此画作者认定为安东尼奥,因此在历史上人们也一直沿用了瓦萨里的指认,但现代有些学者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因此在有些文献中我们会看到此画的作者为皮耶罗。当今的艺术史学家与博物馆学家通常将此画作者归为安东尼奥与皮耶罗兄弟二人,画中圣·萨巴斯蒂安身后两位射箭之人与画中的风景及建筑应该出自皮耶罗的手笔。

4

扬名罗马


1484年8月29日,教皇英诺森八世(Pope Innocent VIII,1432年-1492年)当选为新教皇,豪华者洛伦佐与他领导的佛罗伦萨终于完全度过了由于教堂谋杀案而产生的危机。为了与新任教皇搞好关系,洛伦佐打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组合拳,波莱约洛兄弟被作为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代表人物派往罗马,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这位新任教皇制造陵墓(图11与图11a),同时他们在罗马可以自由创作并结交罗马权贵,弘扬佛罗伦萨的艺术成就。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波莱约洛兄弟在此之前就已经闻名罗马,著名的古代雕塑罗马母狼下方的罗马城奠基人罗穆路斯与瑞慕斯兄弟二人就是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1470年代的手笔(图12)。与被派往米兰的达·芬奇一样,他们实际上成为了佛罗伦萨在罗马的文化大使,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成就、创作方法与理念传播到意大利更广大的其它地区。

图11.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教皇英诺森八世陵墓,青铜鎏金雕塑,1492年-1498年制作,高549厘米,现陈列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殿内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a. 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英诺森八世青铜鎏金坐像,英诺森八世陵墓局部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2. 罗马母狼喂奶罗穆路斯与瑞慕斯,青铜雕塑,母狼为古代雕塑,制作年代存在许多争论,安东尼奥·德尔·波莱约洛1471年左右制作罗穆路斯与瑞慕斯,高75厘米,宽114厘米,现陈列于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5

简短的结语


在西方诸多城市中,人们很容易见到波莱约洛兄弟作品的复制品,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罢了。笔者所指的就是图12中罗马母狼身下正在吃奶的罗穆路斯与瑞慕斯两兄弟,由于西方人对罗马成就的仰慕,这个象征罗马历史开端的雕塑被复制了数不清的次数,它们被摆放在世界各地,成了几乎令人熟视无睹的城市装饰雕塑。笔者记得有一次无意间在紧邻巴黎索邦大学北面的一个小花园的角落里看到这尊雕塑的复制品时,心中想起的并不是罗马的伟大,反而是这对孩子的可爱形象令人想起了创作这对双胞胎的波莱约洛兄弟。


作者简介

张羿,艺术史研究者,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




相关阅读

1  鸡娃当如此:兄弟俩都是艺术家,声名业绩传千古丨艺海拾真

2  他亲笔签名的画,却曾长时间被认为出自达·芬奇之手 | 艺海拾真

3  《佩尔修斯与美杜莎》:达·芬奇曾经的梦想竟被他实现了!| 艺海拾真

4  ‍‍圣僧的优雅画风太独特:影响了达·芬奇,更被拉斐尔发扬光大 | 艺海拾真

纪念拉斐尔逝世500周年:伟大画家是这样演绎“爱情的胜利”的,但真的胜利了吗?丨艺海拾真


近期推荐

1  拦截一发来袭导弹的数学、物理及其他

2  怎样体面地讲道理?

3  一种常见又易治的“花柳病”,是怎样走向不治之症

4  科学界的“二舅”:他两次因祸得福,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5  首批赴美留学一百五十年祭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开通了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点“在看”,传递你的品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