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者居家康复需要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1. 居家隔离的目的
在绝大部分国家地区,非重症的新冠感染者都是采取居家隔离自愈的管理方式,或者说是康复模式。随着新十条出炉,国内阳性感染者也将居家隔离。
当然防疫调整过程中难免会有困惑。像新冠感染者居家隔离,很多人会担心有没有传播风险,或者感染者自己呆在家里没有医护人员支持有没有危险。即便一点都不担心上述问题的人,可能也会想居家隔离要不要准备一些东西,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这里我综合美国CDC感染者隔离指导意见、NIH新冠诊疗方案以及梅奥诊所、MSK癌症中心等著名医疗机构的建议,从风险判断、症状监测、药物准备、防止传播、检测与结束隔离等多方面说说新冠感染者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
先明确一下感染者居家隔离的目的。无论在疫情的哪个阶段或哪个病毒株,绝大部分新冠感染者都可以康复无恙,其中大部分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表现为轻症(类似普通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无症状。这些轻症或无症状的感染者不需要额外的医疗救助即可自愈。但同时,即使是无症状感染者仍然可以传播病毒。因此,感染者的居家隔离有双重目的:既让感染者有时间恢复身体(自愈),又减少与他人接触,阻断病毒传播。
从公卫角度看居家隔离能节约大量社会资源,面对新冠尤其是传染力极强的奥密克戎病毒株可能是必须的;从感染者个人角度看居家隔离带来更熟悉、轻松的环境,有利于他(她)们的身心健康。
可也要注意不是所有新冠感染者都能轻松自愈,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疾病进展,需要医疗辅助甚至住院治疗。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合理的感染者居家方案必然要照顾到以下两方面:
1. 保障感染者的身心健康,自愈不是听天由命,可以是在一定药物支持下完成;同时也要及时判断疾病发生进展,确保必要时获得医疗救治
2. 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特别是重症风险更高的人群接下来提供的建议与注意事项,也都遵循这些原则。
2.风险判断
感染者确认感染后就应该进入隔离,确认的方法包括做检测(核酸或抗原)发现阳性,或者是先有了疑似症状再做检测确认是新冠感染。但进入隔离之时还需要对感染者的病情与重症风险做判断。
从病情上来说,居家隔离显然只适合轻症患者,那些确诊时就血氧低等病情重需要医疗救助的感染者,应该及时联系医院救助。如果可能,确诊后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咨询医生,确定自己的病情状况,是否适合居家隔离还是需要去医院观察治疗。
居家隔离前咨询医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判断重症风险。这一步非常重要,现在有药物(paxlovid)可以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后的重症风险,但必须用在感染早期。NIH与CDC对新冠重症风险判断主要基于年龄、疫苗接种状况与基础疾病,高龄(一般以60岁为界)与未接种疫苗风险更高。而导致新冠重症高风险的基础疾病中包括哮喘、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癌症、糖尿病、肥胖(BMI>30)、HIV感染、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此外,怀孕也是重症风险因素。
在所有基础疾病中特别要关注一类情况:免疫抑制。包括癌症(正在接受治疗的实体瘤、无论是否处于治疗期的血液瘤)、接受过实体器官移植且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两年内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或CAR T治疗或者仍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情况。免疫抑制人群是进展为重症风险最高的人群之一,无论年龄(只要符合paxlovid的最低使用年龄下限12岁)都是需要优先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国内引入了paxlovid,但具体引入量未知——上海疫情时期公布的数量相对人口来说是极少。而实事求是地讲,一些医务人员对新冠方面的知识更新存在一定滞后,了解自己有哪些基础疾病,掌握一定的自我风险因素判断能力,可以更好地帮自己争取到使用有效抗病毒药的机会。
重症风险更高不是说就一定会发展为重症,也不意味着不能居家隔离,但判断重症风险关系到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同时,重症风险更高的感染者更应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强烈建议通过远程医疗等手段与医生保持联系,确保万一有疾病进展做到及时救治。
3.症状监测
居家隔离期间最好对自己的症状做一些监测,简单记录下症状变化,如果使用了药物更值得记录——万一去求医这些都可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新冠的症状很多。不少常见症状类似普通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或流感。以下引用美国CDC列出的常见症状(不是说感染者会出现所有症状,有人也可能是其它症状,程度更是个体差异巨大):
如今很多感染者是通过核酸筛查确诊,今后如果筛查减少,大家可以参考这些症状,出现症状后用抗原或核酸来确认是否为新冠感染。对于居家的感染者,可以记录自己的症状是否随时间有改善。如果症状恶化,应该考虑寻求医生的意见。
一个值得监测的症状是发烧,可以每天早晚测两次体温。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体温高于39度超过24小时,服用退烧药(后文会讨论常用药物)也无改善,应该考虑咨询医生。但不同人群不一样,比如MSK癌症研究中心建议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如果出现发烧超过38度就咨询医生。这也再度显示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好能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远程医疗手段与医生保持沟通。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呼吸局促或呼吸困难。轻症感染者呼吸频率出现一定程度加快是正常的,不必惊恐,但要注意变化。如果呼吸局促的问题在变重,那么要考虑及时就医。
这也引出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否需要准备血氧仪(夹在手指上通过脉搏来测血氧的小仪器)。其实缺氧后呼吸上的变化感受很难被忽略,但很多人还是会担心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想要有个机器帮着看看。不过家用血氧仪有准确性问题。可供参考的使用方式是买一个平时先测上几次,确认自己在这个机器测出来的基线水准如何,感染后测能对照参考。另外购买时注意一下是否有国家认证、合格证明等信息。我个人觉得家用血氧仪可有可无。当然重症风险高的人或者比较担心的人,备着也无妨,反正不贵。NIH建议血氧饱和度低于94%或者孕妇低于95%联系医院(NIH指南里也提到了家用血氧仪不准的问题)。
虽然绝大部分感染者居家隔离会波澜不惊地度过,但确实会有少数人出现需要就医的情况。美国各机构列出的建议立刻叫救护车的情况非常一致:呼吸困难,持续的胸痛/胸闷,意识混乱(新出现症状),无法保持清醒,皮肤、嘴唇、手指苍白/发灰/发紫。出现这些情况需要急救显而易见,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当事人未必还能自己拨打急救电话,因此居家隔离期间最好还是有人能时常照看一下。
4. 养病与药物准备
不知何种原因,咱们中国人对吃药十分热衷,一旦听说要居家隔离,问得最多的就是吃什么药。参考不同专业机构的建议后,我觉得大家最好改换一下思路:感染者居家隔离要当作养病的过程,应该准备一些药物,但不一定非要吃药,而且养病也不只是吃药。
新冠感染者隔离(养病)在家最重要的一条:休息。好好休息,不要太辛苦,也不要焦虑,这比吃什么药都重要。
其实隔离在家的新冠感染者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更严重的要去求医,不会在家隔离。轻症从症状上来看和一般呼吸道感染类似,养病也类似。除了休息,第二重要的:多喝水。道理很简单,发热、腹泻这些轻症常见症状会造成脱水,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而且这还能帮助缓解鼻塞、咳嗽等问题。
第三重要的,反正都在家了,那就要吃好。这不是玩笑,有些感染者会感到恶心甚至呕吐,比较难维持正常饮食,一个建议是尝试少食多餐,比如把每餐的量减少,但增加用餐次数。
休息好、喝好、吃好之后,再来考虑药物问题。这里我们说的药物都是用于缓解症状的药物,也都是非处方药。注意这些药物不是治疗新冠,不会让人更快“新冠痊愈”,只是缓解症状。
能特异治疗新冠的药物,适用于轻症的国内只有paxlovid(另批有一个单克隆抗体,奥密克戎亚株繁多,免疫逃逸严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均已失效),而那是用来降低重症风险,需要处方。前文我们讨论过判断重症风险以及与医生沟通,医生觉得你符合标准,那么你就服用paxlovid;如果不给你开,也没关系,证明你重症风险本来就低。
任何宣称可以让新冠好得更快或者可以治疗新冠的非处方药都不要相信。然后新冠作为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经常有人问的抗生素以及流感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都没有用。
回到感染者可以用于缓解症状也是值得准备的药物,大概分三类:退热、止痛和止咳。其实就是参考常见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的症状,采取相似的缓解症状策略。
退热与止痛这两项,最常用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与布洛芬(ibuprofen)。很多常见的退烧药、止痛药都含有这两个成分,注意看一下药品包装盒就能找到。它们是非常常用的药,每个人可能也有自己一般用的品牌,照习惯来就行。从原理上来说,布洛芬止痛能力更好(特别是身体周遭的疼痛,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止痛更为局限)。布洛芬还有消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没有。
两个药都要注意用量,这些看具体产品的包装盒,为儿童、孕妇这些特殊人群准备药物的话更要仔细看一下。对乙酰氨基酚孕妇与哺乳女性都能用,布洛芬孕妇不能用。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有肝损伤的风险,有些处方药可能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一定要注意用量。安全用药的两个办法:一,仔细看说明书,不良反应、药物冲突、用量、特殊人群使用都会在说明书里详细列举,如果说不良反应不明,绕道;二,买的时候问一下药店或医院的药剂师。因基础疾病而吃很多药的人(不少老人是这种情况),和医生、药剂师沟通确认药物是否存在冲突,永远是最正确的选择。
最后一类,止咳。这其实是争议很大的一类药,别看广告都做得很好,但止咳类非处方药恰恰是有效性证据比较弱的一类药。很多时候很难说是有效成分起了作用,还是糖水润喉的安慰剂效应。不过吃了那么多年药,总有一款喜欢的安慰剂吧?就按习惯准备吧。如果任何止咳药都买不到了,不要慌,可以用蜂蜜兑水取代,蜂蜜买不到就白糖兑水吧——国外有做过试验,常用非处方止咳药水的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不比糖浆兑水强。用糖水啥的也能避免比较敏感的儿童用药问题。
准备这些药不是一定要吃。它们都是缓解具体的症状,不会让新冠感染好得更快(检测变阴性)。但同时,缓解症状也不会影响新冠康复,有症状不舒服那就可以考虑用药缓解,不必让自己受罪——居家隔离是养病,不是蹲班房,没必要亏待自己。
对居家隔离这种“养病”还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在家里养的是小病,不是大病。比如讨论买呼吸机、制氧机,是想把自己的卧室搞成ICU吗?就算你有这个本事把所有机器都买来,你会用吗?你能自己抢救自己吗?居家一定是轻症或无症状,做好自己的症状监测,一旦有问题,赶紧联系医生乃至叫救护车。
5. 防止传染
除了吃什么药之外,大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是防传染。一些人可能自己阳了挺想居家,但听说邻居阳了要居家就吓出一身冷汗。这其实是对新冠的传播过于迷思,总觉得一阵风吹过就能把自己吹阳了。新冠作为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近距离和人接触,通过飞沫以及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射程也没那么夸张,离开人体没多久大部分也落地了,走不了太远。
奥密克戎传播能力特别强,不是它的病毒颗粒飘得远,而是它传播的隐匿性很强,不少人全程无症状,但他有传染性,即便是有症状的人,在症状出现前一两天也已经有传染性了。导致我们很难把传染链完全切断,也容易发生一不小心社区传播已经很厉害的情况。
但回到阳性感染者居家,这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人感染了有传染性,病毒没有隐匿性可言,反而更容易做针对性的保护,来防止传播。
防止传播最重要的一条:减少与别人的接触,特别是近距离(两米以内)接触。比如,人家都已经病了,就不用让人给家人做饭了吧?也不用坚持一家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吧?一些基本习惯也注意一下,比如咳嗽的时候稍微遮挡一下。
给感染者单独留一个房间,尽量不要呆在同一个房间内。比较密闭的空间,比如卫生间,最好可以分开(国内居家隔离可能会有这方面物理条件的强制要求)。
然后尽量戴口罩,而且要准备N95这样的高保护口罩。N95(美国标准)或者KN95(中国标准,与N95类似)都是指口罩产品标准,在与脸部贴合好的情况下会有很好的密闭性,口罩本身也有极高的过滤作用(过滤95%以上颗粒),这样就能防止病毒颗粒进入,起到保护作用。但这是在与脸部贴合程度好的前提下,所以选购N95一定要确认密封状态。如果密封不够好,脸咱换不了,口罩还不能换吗?
N95口罩有很多,有的是给医护用(要防液体喷溅),有的是建筑工人用。导致各种样子都有,容易挑花眼,但对于新冠,有一类不能用,那就是口罩上有“阀门”的,这会给病毒留个口子。别的建议查一下生产厂家是否正规、有没有国家标准信息(美国N95是NIOSH,国内KN95如果是非医用,标准GB2626-2006,医用GB19083-2010,后者能防液体喷溅,两种普通人用都没问题,一般卖的都是非医用)。但无论什么牌子,多少钱,一定要确认戴在自己脸上的密封程度。
口罩还要注意呼吸顺畅程度。如果呼吸很困难,不要戴。居家隔离可以采取距离与口罩结合的方式来减少传播风险。感染者一个人在房间里可以放松一点,摘下口罩或者戴个普通外科口罩。和家人碰头,比如送吃的喝的,那么双方戴好N95。然后去别的房间如洗手间,戴上N95。邻里之间也一样,要开门倒垃圾啥的戴上N95,大家都安心。
这些防护措施不能说不麻烦,但大部分人应该还是能接受的。
减少居家传染的另一个方法是增加通风。看具体的居家环境,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一些时候适当开窗,增加空气流通。卫生间这些如果有排风系统,用的时候就打开。有些家有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可以开着增加空气流通。
对于室内增加通风(其实是改善空气质量),有一类便携式的HEPA空气过滤器,老旧房屋或对家里通风状况非常担忧的可以考虑一下,在感染者的房间里用。
对于防止传染不用特别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搞出个超级传播事件,简单的防护措施如保持距离戴口罩就已经很有效了。但另一方面,注意一下周围的人,想一下这个人万一被我传染了,他(她)的重症风险是什么样的?如果旁边是高危人群,凡事稍微再仔细一点。
上面说的都是从空气传播角度来说怎么防止感染。国内也强调消毒,实际上物体表面接触传播的风险极低,注意手卫生即可。不过居家时想稍微小心一点也可以。但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场景,防止吸入或摄入有害化学品,特别是处理饮食材料的时候。
稍微总结一下防止感染几项措施优先程度:保持距离+口罩>特殊通风措施(毕竟不是每家都具备条件,量力而行)>>>消毒。
6. 检测与解除隔离
最后说一下检测与解除隔离的问题。就像开头说的,居家隔离是让人康复的同时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染。新冠作为急性传染病,感染者不会一直有传染性,等到感染者没有传染性,隔离就不再有必要。
注意传染性与症状不对等。新冠疾病恢复、传染性、核酸检测三者的关系,我非常喜欢下面这张图:
可以看到新冠作为疾病有一个急性期(四周内),大部分人的症状在这段时间内会缓解,一些轻症甚至不用四周就彻底痊愈了。急性期后是亚急性期(4-12周),有些人某些症状会比较久才能恢复,我身边不少咳嗽得很久才慢慢好。还有一些人更长时间仍有一些症状,就是网上经常引起焦虑的后遗症话题——新冠后遗症(长新冠或新冠后综合征)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奥密克戎,说没有后遗症或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都违背了当下科学共识。但不是所有人都必然有后遗症,重症后遗症比例更高,轻症更少,接种疫苗后后遗症风险会降低,绝大部分有后遗症的人随时间推移也会好转。
再回到症状、检测与传染性,一个人症状完全消失需要的时间不一定,但在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前,很可能早就没传染性了。因为一般能分离出活病毒的时间不会超过感染后10天。隔离的目的是防传染,所以到没有传染性的时候,隔离自然也就没必要,即可以解除隔离。
中国解除隔离还是要核酸转阴,隔24小时连续两次阴性才能解除(新十条说第6第7天做核酸,能否这么快核酸转阴我个人很怀疑)。这么做的好处是感染者自己不用操心,别人来测,别人决定。坏处是有时候一些病毒尸体也能让非常灵敏的核酸显示阳性,解除隔离的时间变得没个准数。
可以后这些说不定会优化。我在这里说一下国外感染者解除隔离是怎么做的。国内的人如今不能靠我下面说的这套解除隔离,但可以参考里面的方法确认自己是否还有传染性,求个安心。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感染奥密克戎(最初检测阳性或症状出现时算起)10天后就不再有传染性。但是病毒在人体里的生命周期有个体差异,如果光用时间来判断传染性,有的人可能早就没有活病毒排出,等于白白关着;有的人可能还有排出活病毒,就造成了潜在传播风险。
这时可以利用检测来帮助我们做更科学的判断。核酸检测可能因少数病毒尸体而阳性,不太适合用于解除隔离的判断。而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却是直接测病毒颗粒上的蛋白,与传染性高度相关。因此,抗原阴性往往代表没有传染性。
具体实践如下,差不多感染第5天起,如果症状已经有缓解——特别要强调发烧这个症状,必须是不用退烧药后,体温低于38度至少24小时,可以开始抗原做检测。由于抗原灵敏度不如核酸,需要连续测两次,隔24小时,如果两次都是阴性,可以判断没有传染性,可以解除隔离。
以上是针对一般人群无症状或轻症的情况。如果是免疫抑制人群,这些人感染后清除病毒可能更慢,CDC建议隔离满10天然后再做检测。如果是重症,涉及到住院治疗,就不用自己操心了。我们这里说的都是可以非重症居家隔离如何自己来判断是否还有传染性。
建议5天、10天后再检测,不是说不能更早开始测。只不过更早测一般都是阳性,有点浪费试剂盒。如果你抗原测试特别多,天天测也没问题。如果载毒量高,阳性的线会更粗;载毒量低则线会细一些。在家没事天天看着载毒量减少对一些人来说也挺治愈的。
就我周围的人的经历来看,5天开始能抗原阴性的非常少,因此居家隔离还是要做好至少小心一个礼拜,防止传播给他人的准备。
由于现在还是核酸转阴为准,所以抗原测了阴性也没法解除隔离,但至少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不过建议在感染满10天前,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啥的稍微坚持一下,毕竟不能排除抗原灵敏度特别差的情况(以美国为例,CDC虽然很心大地说5天后可以解除隔离,但还是提出在5-10天里要戴N95这种高效口罩且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尤其是与高危人群接触更要注意防护,不要害了别人。
感染者隔离期间准备一些抗原试剂盒除了给自己测是否转阴外,还有两个作用:
1. 家里人毕竟是有接触的,如果出现症状可以迅速做检测,确认是否被传染,也可以及时进入隔离,不再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2. 应对“复阳”。国外“复阳”报道多见于使用paxlovid的人群,用药疗程结束,有些人会出现反弹,也就是再度出现症状,并且让抗原成阳性。但在不用抗病毒药治疗的人群里也会有一小部分人“复阳”。如果抗原转阴后身体又有症状了,那么应该立刻用抗原检测,确认是否为新冠复阳。此时也需要隔24小时测两次(由于灵敏度问题,24小时测两次可以当作抗原检测的标配),一旦是阳性,那很遗憾,由于抗原复阳有传染性,所以又要开始隔离一遍了。
至于买哪个牌子的抗原检测,最好从正规渠道购买,然后建议查一下是否被国家监管机构批准,这样买来的,无论哪个牌子应该都不会有问题。同时像前面说的,过了传染期不意味着所有症状就一定都好了,有些人可能要更长时间恢复,所以万一还有一些症状,也别过度焦虑,注意观察,如果一直不好或恶化及时找医生咨询。
7. 物资总结
总结一下:
感染前就可以准备的物资(这些没感染也有机会用):
1. 必需品:N95级别口罩,温度计,常用非处方退烧药、止痛药、止咳药(可平替),抗原检测(防疫转型后用到的机会应该会很多,但特殊时期一下子买不到也不要着急,毕竟感染者解除隔离如今还是靠核酸,以后货源补上来了再买也行。另外,抗原检测的保质期有很大冗余,过期几个月什么的应该都能用)
2. 选购品:血氧仪(指尖/脉搏血氧计)、HEPA空气过滤器(注意正规渠道选购,要有效过滤掉病毒,根据EPA(美国环保局,专门管这些仪器的标准)建议,必须是能过滤0.1-1微米的颗粒才行,然后放在感染者的房间用)
3. 可有可无:维生素等——其实只是安慰剂
4. 不建议购买:各种号称可以治好新冠的药,制氧机等(都是骗你没商量)
感染后做什么:
1. 个人健康相关:通过远程医疗与医务人员建立联系(强烈建议重症风险高的人为自己争取使用paxlovid的机会),休息,多喝水,保证饮食,记录症状变化、药物使用情况
2. 防感染相关:注意距离,注意个人防护,家中尽量增加通风,及时用抗原做检测
最后,防疫转型期总会有种种意外与迷茫,但只要相信科学,相信理性,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作为个人,接种好疫苗,人员密集的地方做好防护,就不用太担心。万一感染了,要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是轻症或无症状,做好隔离期间的规划,不必惊慌。
参考资料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isolation.html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management/clinical-management-of-adults/nonhospitalized-adults-general-management/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treating-covid-19-at-home/art-20483273https://www.mskcc.org/cancer-care/patient-education/managing-covid-19-homehttps://www.epa.gov/coronavirus/air-cleaners-hvac-filters-and-coronavirus-covid-19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相关阅读
近期推荐
3 有效性可疑,安全性堪忧,抗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是怎么上市的?
4 诺奖得主深陷论文图片造假漩涡,合理的图片处理应符合什么规则?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