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ci Bull 观点文章︱在多任务下灵活分配有限工作记忆资源的机制
撰文︱甘 鹭
责编︱王思珍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对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例如思考、推理、决策和语言理解)都至关重要。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行为,通常需要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并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随着任务数量或者难度的增加,完成行为所需的资源总量也会增加。但工作记忆资源的容量有限,因此,在多任务条件下,所有任务所需的记忆资源总量往往超过当前可用的容量,而资源的分配会影响任务的表现,从而导致其中单项或者多项的任务表现受损,这种现象称为双任务干扰(dual-task interference)。为了减少双任务干扰对行为的影响,必定存在一种特定的神经机制来适当地为每个任务灵活分配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目前已提出的两种资源分配模型分别是插槽模型(slot-based model)和灵活资源模型(flexible resource model)。但工作记忆如何灵活分配资源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2022年4月1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戴辑副研究员和Shinataro Funahashi教授团队合作在Neuro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The Mechanism for Allocating Limited Working Memory Resources in Multitasking”的最新观点文章,基于近期从动物到人类被试在工作记忆方面的行为和神经生理学研究,阐述了在多任务条件下灵活分配有限容量工作记忆资源的可能机制,旨在揭开分配工作记忆资源的奥秘。最后,作者强调了将这些神经机制迁移到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潜在可能。
工作记忆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处理和存储且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视觉工作记忆作为理解工作记忆机制的重要途径,自1990年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证据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同时存储了视觉对象不同维度的多个属性(如颜色、形状、纹理、运动方向和空间位置)的信息[1],因而在视觉信息的感知和认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例如,将汽车开到特定的目的地),通常需要同时进行多个视觉任务并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检查交通信号灯以及观察其他汽车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认知系统必须为每项任务分配必要的工作记忆资源。随着任务数量的增加或者任务难度的加强,所有任务所需的工作记忆资源总量也会增加。然而,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量的人类行为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仅为3-4项[2]。因此,在多任务条件下,所有子任务所需的工作记忆资源总量往往超过当前可用的容量,也就会出现双任务干扰。通过探究双任务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根据需求将可用资源分配给每个子任务,可以了解视觉工作记忆资源灵活分配的神经机制。
工作记忆的容量模型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
重叠假说和双任务干扰可能的机制
图1 双任务范式和重叠假说
(图源:Gan Lu et al., Neurosci Bull, 2022)
该假说得到了影像学研究的支持。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的早期研究表明,虽然涉及听觉和视觉工作记忆的双重任务不会激活任何双任务特定区域,但每项独立任务的激活区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8,9]。在一项使用双任务的fMRI研究中,双任务对颞叶和顶叶皮质的激活远低于两个任务独立执行时激活的总和,这表明在双任务条件下存在干扰效应[10]。Watanabe和Funahashi记录了非人灵长类在执行双任务时前额叶的神经元活动,他们发现前额神经元表征任务相关信息的能力下降到与对应任务增加的需求成正比的程度,并且进一步提出双任务干扰是由于两个任务同时对共享组神经元的过度招募造成[11]。因此,重叠假说认为任务A的工作记忆资源对应在执行任务A期间表现出与任务相关活动的整个神经元群组。由于任务A的神经元组与任务B的神经元组部分重叠,同时执行这两项任务时会导致任务之间的竞争,并为每项任务招募尽可能多的神经元,这会导致一项任务的正常表现(获胜者)和另一项任务的表现受损(失败者),或者两项任务的表现都受损。因此,重叠假说解释了在多任务条件下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如何灵活分配给每个任务,以及发生双任务干扰的原因。
总结与展望
此外,双任务干扰不仅可能发生在记忆维持期,还可能发生在感知和反应的阶段。目前尚不清楚认知过程的哪个阶段受双任务干扰的影响更大,以及任务之间的相似性会产生何种干扰。使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来揭示与功能相关的活动(例如感觉相关、记忆相关和动作相关),并比较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之间以及不同双任务对之间的活动特征就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最后,阐明神经系统是如何在多任务条件下有效地进行记忆资源管理和调配可能有助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14]。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64-022-00853-6
文章作者从左到右:第一作者甘鹭(左一)、吴景龙(左二),通讯作者戴辑(右二),通讯作者Shinataro Funahashi(右一)
(照片提供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辑实验室)
【1】Nat Commun︱温度周期驱动生物钟基因进化的新机制:timless多态性
【2】Nat Commun︱首次!人眼睛眼球玻璃体中转甲状腺素蛋白扭曲二聚体的结构解析
【3】Cereb Cortex︱左脑 vs 右脑:创意评估中内侧颞叶的功能偏侧化机制
【4】Cereb Cortex︱金海洋等报道面孔分类的全或无神经机制:来自N170的证据
【5】eLife︱吴文灿/张逸夔/胡杨/李巍/杨健合作原创大动物模型并开发可临床转化的视神经局部治疗新策略
【6】Cereb Cortex︱突触后缺陷及多动性神经精神障碍相关异常行为新机制:Sapap4基因缺失
【7】PNAS︱肯特州立大学教授揭示了有关控制生殖能力的脑细胞的重要调节
【8】Front Neurosci︱抑郁症患者在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存在性别差异
【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 5月14-15日 腾讯会议
【2】科研技能︱第四届近红外脑功能数据分析班(线上:2022.4.18~4.30)
【3】科研技能︱磁共振脑网络分析入门班(线上:2022.4.6~4.16)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1, Wheeler ME, Treisman AM. Binding in short-term visual memory. J Exp Psychol Gen 2002, 131: 48–64.
2, Luck SJ, Vogel EK. 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 Nature 1997, 390: 279–281.
3, Bays PM, Husain M. Dynamic shifts of limited working memory resources in human vision. Science 2008, 321: 851–854.
4, Markov YA, Utochkin IS, Brady TF. Real-world objects are not stored in holistic representation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J Vis 2021, 21: 18.
5, Anderson DE, Vogel EK, Awh E. Precis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reaches a stable plateau when individual item limits are exceeded. J Neurosci 2011, 31: 1128–1138.
6, Wood JN. When do spatial and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teract? Atten Percept Psychophys 2011, 73: 420–439.
7, Roland PE. Cortical organization of voluntary behavior in man. Hum Neurobiol 1985, 4: 155–167.
8, Klingberg T. Concurrent performance of two working memory tasks: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nterference. Cereb Cortex 1998, 8: 593–601.
9, Klingberg T, Roland PE.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concurrent tasks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overlapping fields in the cortex. Brain Res Cogn Brain Res 1997, 6: 1–8.
10, Just MA, Carpenter PA, Keller TA, Emery L, Zajac H, Thulborn KR. Interdependence of nonoverlapping cortical systems in dual cognitive tasks. NeuroImage 2001, 14: 417–426.
11, Watanabe K, Funahashi S. Neural mechanisms of dual-task interference and cognitive capacity limitation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Nat Neurosci 2014, 17: 601–611.
12, Dai J, Brooks DI, Sheinberg DL. Optogenetic and electrical microstimulation systematically bias visuospatial choice in primates. Curr Biol 2014, 24: 63–69.
13, Funahashi S, Bruce CJ, Goldman-Rakic PS. Visuospatial coding in primate prefrontal neurons revealed by oculomotor paradigms. J Neurophysiol 1990, 63: 814–831.
14, Xu YJ, Liu X, Cao X, Huang CP, Liu EK, Qian S,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powerful paradig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N Y) 2021, 2: 100179.
制版︱王思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