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uron︱胡霁/袁逖飞/许涛发现“麻醉牛奶”有望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黎杰 逻辑神经科学
2024-08-26


撰文︱黎杰
责编︱袁逖飞,胡霁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种乳白色的药物被发现具有稳定、舒适的镇静作用,即丙泊酚,被麻醉医生形象的称为“牛奶”。丙泊酚自1986年正式进入临床使用以来,既可用于全身麻醉,也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小操作或检查,是静脉麻醉药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每年服务全球亿万患者。其发明者约翰·格伦为此获得了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类奖项。令人惊奇的是,丙泊酚的临床使用不仅带来了催眠、镇静与遗忘,还常常让入睡的患者产生美梦,使得他们心情愉悦,产生放松感。


2023年3月13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脑健康研究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共同合作在国际神经科学的专业期刊《神经元》(Neuron上发表题为“Propofol exerts anti-anhedonia effects via inhibiting dopamine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探索了丙泊酚产生欣快感的神经机制,并挖掘了“麻醉牛奶”这款“老药”在抑郁治疗中的新用途。


研究者系统的筛查了丙泊酚对大脑内不同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综合运用结构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首次发现了丙泊酚能够特异性结合多巴胺转运体,部分阻断多巴胺分子重摄取过程,从而引起脑内多巴胺升高的现象。有意思的是,丙泊酚与多巴胺转运体的结合模式有别于多种已知的药物分子(如可卡因),这也符合临床上观察到丙泊酚成瘾性较低的现象。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小动物脑影像及清醒动物光纤成像技术,发现单针丙泊酚注射能够持续升高奖赏中枢伏隔核的多巴胺水平达一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表达多巴胺1型受体的特定神经元出现持续的活动增加,而表达多巴胺2型受体的神经元则出现活动下降,从而参与到愉悦感的形成中。


基于临床的观察提示,丙泊酚能有效提升部分心情不畅患者的情绪状态。研究团队因此进一步探索了丙泊酚的愉悦机制能否应用于抑郁症的干预。团队首先使用慢性束缚应激的动物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患者的日常心理压力,发现慢性应激动物出现了显著的快感缺失(对糖水偏好下降)的行为表现。使得研究者振奋的是,单针丙泊酚注射即可在4小时后逆转快感缺失这一行为表型,并持续到24小时和3天以上的时间点中。如采用神经环路抑制的技术,降低丙泊酚暴露后多巴胺1型受体神经元的电活动,则丙泊酚的抗快感缺失效果消失。这些证据指出,丙泊酚可通过特定分子结合模式,调控奖赏中枢多巴胺水平,对抗快感缺失。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患者对生活丧失动力的核心表型,也是其他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症状。研究团队指出,“麻醉牛奶”这一老药,有望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快速获得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从而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团队已开展了针对丙泊酚分子的结构改造工作,进一步筛选疗效更好、低镇静、免成瘾的新型药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3.02.017 


朱晓娜黎杰邱高林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胡霁袁逖飞许涛为通讯作者。研究受到了科技部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研究还得到了上海科技大学程建军教授、白芳教授和赵素文教授的大力支持。


胡霁与袁逖飞联合团队正在招聘博士后。我们将为博士后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28~45万)。我们对博士后的期望是经过3-5年的训练,使其具有竞争独立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职位的能力。有意应聘者请发送email至:huji@shanghaitech.edu.cn或ytf0707@126.com


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邀请稿件,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群:文献学习2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



往期文章精选【1】Na Neurosci︱谜题!40Hz的光刺激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吗?【2】Mol Psychiatry︱电子科大Becker团队揭示科素亚调控奖赏加工的计算神经机制【3】STAR Protocols︱温医大方合志/王娅团队发表线粒体分离及线粒体蛋白亚定位方法【4】Science︱基于液滴微流控正向遗传筛查星胶-小胶的相互作用基因【5】ARR 综述︱河中医孙意冉/鄢晨晨等评述靶向调节神经元钙稳态抑制铁死亡: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兴靶点【6】JNNP︱徐伟团队构建“主观认知减退”群体发生认知减退或痴呆的预测因素谱系【7】首医蔡翔团队发现调控海马脑区AGMAT基因表达能够促进兴奋性突触传递,有效缓解因不良应激引起的抑郁症状【8】Neuron︱首医饶毅团队揭示5-HT在调控幼崽对母亲依恋行为中的分子和细胞机理【9】PLOS Biol︱广州实验室景乃禾团队就基因获得性突变与先天性脑积水致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10】J Neurol︱北体於来康团队分析运动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科研学习课程精选【1】Python生物信息从入门到进阶研讨会(4月7-9日,腾讯会议)【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能实操研讨会(4月15-16日,腾讯会议)【3】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讨会(延期至2023年4月22-23日,腾讯会议)【4】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脂质组学R软件数据可视化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5】高分SCI文章与标书作图(暨AI软件作图)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6】R语言生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作图(网络)研讨会(延期至3月31-4月2日,腾讯在线会议)【7】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延期至4月15-16日 腾讯在线会议)【8】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4月8-9日 腾讯会议)学术会议预告【1】会议通知︱2023年成瘾与脑科学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与脑科学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2023年4月9-10日,深圳)【2】会议预告︱大咖齐聚,共同倡导关爱罕见病群体,助力健康中国!(2023年3月18日,广州,线上线下相结合)【3】会议通知︱2023中国衰老科学大会第一轮通知(2023年4月21-23日,北京)【4】会议通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影像学分会2023学术年会(2023年5月19-21日,广州)【5】学术会议预告︱Novel Insights into Glia Function & Dysfunction(2023年4月24-28日,日本)【6】会议通知︱第六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年会会议通知(2023年4月7-9日,湖南长沙)【7】会议通知更新︱小胶质细胞生理与病理功能专题国际研讨会(2023年3月30-4月1日,深圳)

编辑︱王思珍

本文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逻辑神经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