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户企业

毛远 人生是滚雪球 2023-02-15

题图:莲 | 摄影:H. W.

之前在公众号文章《利润之上》里写过我在腾讯工作的一个小故事,有朋友表示很喜欢。

上个月今日,一位同届入职的同学和我打了个招呼,说我们相识十周年了。仔细算来,2011 年的 7 月 10 日,是我入职的日子,如果不曾离开,我在腾讯也就刚好满十周年了。

最近大型互联网公司(我可能还是不太习惯用「大厂」这个词)的新闻很多,再写几个故事吧。


不会碎的屏幕

那还是在正式入职之前更早的实习阶段,我参与了一个小项目。

当年有一场非常火爆的足球赛事,项目组在预热阶段的页面上做了一个很酷的弹窗效果:一名运动员将球踢向屏幕,最终球越变越大,像冲出来一般撞击效果后在手机屏上留下几道碎痕。

这是个受到当年 iPhone 内置的水滴壁纸启发的创意,年轻的 Q 哥 Q 妹们(是的当时还不叫鹅厂,这是年轻员工的称呼)都对这个效果很兴奋。

上线后的第一天,一向 9:30 之后才会开始热闹的 RTX 群(类似现在的企业微信)突然一大早就开始响了起来,项目的 GM 来群里开始跟大家沟通,这个碎屏的效果需要尽快优化。

原因是,当天的凌晨,Pony 体验了我们这个小产品的功能,并提出了挑战:这个效果在诺基亚的 S60 网页上效果很差,是间断的,屏幕不会碎。

说实话当时的我确实只用自己的 iTouch 看了这个效果,很惊艳,而身边的同学朋友陆续都在更换大屏的智能手机,我有些质疑,还有多少人在用诺基亚呢。

翻看数据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在 2010 年,访问我们产品移动页面的非智能手机用户总量,比安卓+iOS 的总数还多 5 倍。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自以为傲的效果,能体验到的用户少得可怜。

同时我注意到做这个功能的产品、设计同学们,大家几乎清一色都在用最新的 iPhone,原因应该是腾讯给了很好的薪酬。而腾讯能给出好薪酬的原因,是因为有数亿被我们几乎忽略的用户在一点点地购买腾讯提供的各种服务。

后来我们做了这个小功能的优化,同时开始了漫长的针对不同性能的手机触屏版/彩版/简版移动页面的适配体系搭建,迎接移动互联时代缓慢而突然的来临。

这件事中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从 Pony 往下的各级 Leader,即使在表达不满和提出质疑时,也非常和和气气,温言细语。

这是一家平静的公司,始终在关注大多数的普通网民。


自己生长

正式加入公司三个月,一个新人本能的工作是开始为业务申请推荐位。

早年使用 PC 版 QQ 的朋友们应该有印象,右下角会经常伴随着寻呼机的「嘀嘀」声弹出一个小窗口,有时候是新闻、天气,有时候是其他产品的推荐,这个推荐位在内部的名称,叫做 Tips。

那还是移动互联网到来的前夕,每年都有几千万用户家里的电脑刚刚通网,他们积极地在线上的比特海里寻找自己可能需要的一切服务。所以只要眼疾手快的产品新人可以抢到本周的 Tips 份额(当年腾讯内部流量并未商业化,这部分资源甚至是免费共享的),业务增长就会相当可观。

于是,抢到 Tips = KPI 的完成 = 漂亮的个人业绩,也几乎等于当月的好看数据,很长时间的自我认同和好心情。

新人 Q 哥 Q 妹们甚至拉了一个群,来讨论抢 Tips 的独家秘籍。

半年后我被调去做移动相关的业务,第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 Tips 了。

当时的 Leader 知道后哈哈大笑,说现在的数据才真实反映你和用户的对话了,加油。

我在做的是一个搜索产品下面的小说阅读功能,没有外部强势流量的增长扶持后只好耐心去一点点抠搜索引擎的召回优化、章节内容的质量清洗和简单流畅的阅读体验。

终于有一天,我页面的每天用户访问量,达到了一千万。

我 Leader 非常开心,他跟我说:这个产品今天开始算是正式生存下来了,因为千万级的网页产品拥有自生长的能力。

接下来这段,后面我才慢慢更明白,也更震撼:

其实腾讯自己就是这么生长起来的,当年我们做 QQ 的时候,也没有另一个 QQ 可以导 Tips 过来。


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早期腾讯产品经理工作之余,最多的时间都只在做一件事:看用户反馈。

我刚进公司不久,就有幸在线听了 Pony 关于 QQ 邮箱的产品分享(这次分享的资料很著名,可以搜来看看)。但这次分享中最打动我的,是 Pony 提到了一个「四个一」的方法。

大意是说:希望我们的产品经理可以用用户心态来捕捉用户价值,不止理性,而是本能;如果要问怎么做到的话,我建议你们每个月看 1000 条用户反馈,归纳 100 个可优化的问题,形成 10 个待解决方案,至少上线解决 1 个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这件事,也变成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必修课。慢慢地,我发现,我可以从那些不同的 QQ 号、微信 ID 里穿透过去,感悟那些甚至带情绪的文字背后的人的生活了。

他们是谁,他们在哪,他们会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场合来到我们的产品,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对他们的连接够不够简单,有没有做到站在他们一边去工作,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价值。

所以后来我才发现了那名每天在我的阅读产品上,连续使用 10 小时以上的那名盲人用户朋友。我们每次对页面的轻率改动,对于他可能都是可用性的巨大灾难。

如果腾讯是一间大学,每个人在其中所学到的东西都不同。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同理心。

世界之大,不过你我之间。


最 后

我离开腾讯已经接近 8 年了。

当时腾讯还在努力成长为一条大河,摆脱三低用户、娱乐化和无限抄袭的刻板印象。而后来低龄用户长大变成了微信的主力,娱乐带来了高粘性的服务和收入,不再盲目追赶而是勇敢开放的态度则让腾讯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有竞争力的投资者。

所以腾讯慢慢变成了一片大海,不再打扰其他大河的流向,这里有最丰富的生态,可以吸纳、循环和共享。曾经的诟病慢慢都降到了低点。

在近两年中,腾讯更新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原来的「用户为本,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使命愿景背后,各加了一句话:

用户为本,科技向善。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社会责任融入产品与服务之中。


在腾讯的时候,由于绩效不错,我被发了 100 股的股票,除权后一直到今年几乎股价腰斩的今天,这份股权的增长是:24 倍。

这也是我开始价值投资的起点。

后来每次腾讯在「危机」中跌到合理的位置,我都会毫不犹豫再买入一点点,比如最近。

我自己后来兜兜转转了其他大公司、中小型团队,甚至还折腾了投资和创业之后,也慢慢开始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开始做长期喜欢的事。

我和腾讯,都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一起同行,与有荣焉。


公众号本文主要为交流学习,并非投资建议。

本周投资实盘周报在免费知识星球「人生是滚雪球的朋友们」更新,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并写下你的一周实证。

有其他想聊的,也可以写在星球实证帖子的评论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