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明勇调研笔记007丨“村庄”变身“景区”,“村民”如何“升级”

政邦君 政邦智库 2023-08-28
文丨高明勇  政邦智库理事长
细雨濛濛,站在淄博市沂源县刘家坡村,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绿色,宛若一幅水墨山水图,村庄与公路交叉点缀。暑气中带点凉意,空气中带点土气,杂糅一些果蔬的香味。周边这一带,有个官方名称,叫做“沂河源田园综合体”。
今天调研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土中国,注定是永恒的话题。如何“振兴”,更是值得好好观察、好好思考的长时段命题。
犹记当年阅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面有一个观点: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无论是城镇更新,还是乡村振兴,有一点最为关键,“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记忆”,保护文化,延续文脉。

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沙盘。高明勇/摄

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以“艺术活化乡村、文化浸润田园”为核心理念,以改善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振兴发展现代产业为目标,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升级,还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更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乡村得到有效链接。
在规划沙盘上,灯光闪烁,标注着刘玉堂文学馆、李心田文学馆、李怀杰艺术馆、三生书苑、艺研柒号等乡村艺术馆、乡村书院、艺术民宿。
据悉,2020年12月,当地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共建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将大学搬到田间地头。
就长远视野来看,围绕乡村建设的理念和行动一直都在前行。十几年前,浙江曾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打造美丽乡村,2017年提出“万村景区化”。近两年,山东开始推动“村庄景区化”,实现推进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资料显示,山东力争到2022年底建成1000个左右景区化村庄,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重要方面达到3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标准。
当然,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榜样”,不同区域的乡村,也是千差万别的,无法一概而论。
有观点认为,村庄景区化,就是将景区与乡村看作一个系统,通过系统内各方利益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山东五部门联合制订了《关于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庄景区化建设的“十有”功能,包括有足够的停车位,有完备的服务中心,有系统的旅游标识,有休闲、娱乐的乡村景点,有一批旅游经营农户等。
行走在田间地头,村巷之间,我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如何将“村庄”炼成“景区”?还有“村庄”变“景区”之后,“村民”如何“升级”?进一步说,“景区化”以后,当地村民的观念和素养,能否达到景区就业的标准?特别是有些村庄相对偏远,交通不变,变身“景区”后,客流问题怎么解决?
简单说,如何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旅游度假?
这些问题,相信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必然会考虑,时间会回答一切。
记者采访时问我,如何看待“村庄景区化”?我的回答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永远是“人”的振兴,“首先要振兴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儿,脱离人的乡村振兴,就不是一个完整、完美的乡村振兴。(完)
作于2022年7月28日,淄博沂源。修改于9月27日,北京。

高明勇调研笔记

001002003

004005006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