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怀念香港流行乐?是谁在不屑《声生不息》?
到底是哪些人在看《声生不息》?
作者:星纳金
一个听了粤语歌三十多年最终还是去看《声生不息》的普通歌迷
到底是哪些人在看湖南卫视的“港乐”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先反过来问:谁不看《声生不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那些真正能被称得上“资深”的粤语歌歌迷,基本都没在看这个节目。我在线上线下有大量粤语歌歌迷朋友,这是我听粤语歌三十年累积下来的朋友圈,这些朋友几乎个个都是广东歌专家,不单对从仙杜拉许冠杰开始一直到邓小巧Supper Moment等等五十年香港歌手乐队了如指掌,还对从周聪到林若宁等等超过半世纪的粤语歌创作者的作品倒背如流,但他们却在2022年表现出了一个惊人的一致:对《声生不息》节目不屑一顾。
仙杜拉
这些资深歌迷也会看《声生不息》,但他们看节目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挑错——在这些资深歌迷看来,《声生不息》节目大小错误层出不穷,从预告片开始就爆雷不断。从原则性错误来说,比如作为节目基础定位的“港乐”一词就用得不对,在资深歌迷的认知里,“港乐”从来就是香港管弦乐团的简称,而节目所要定义的那种音乐形式范畴,一般被称作“广东歌”或者“粤语歌”,又或者Billboard杂志定名的“Cantopop”,《声生不息》叫的“港乐”,根本就是一种误用。再比如“声生不息”这个节目名字,在广东话里根本就不是“生生不息”的谐音,用来为一个粤语歌节目命名玩谐音梗,从一开始就有欠考虑。
以上两点都是节目最底层的“基调”,这种“基调”已经出现偏差,并不奇怪节目在普及音乐知识和表演作品的选择方面跟着出现的大量“跑偏”,比如《我要你的爱》《抱一抱》《潇洒走一回》(后者曾用于节目前期宣传)等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港乐”的歌曲入选,更是让资深粤语歌歌迷对这个节目嗤之以鼻。至于把“叱咤乐坛排行榜”写成“叱咤风云排行榜”、把“夏韶声”写成“夏诏声”等等细小错误更是集集可见,一抓一大把,捉都捉不完。
叶蒨文、李玟、周笔畅合唱《我要你的爱》
以上这些不屑一顾,其实源自于资深歌迷因为长年积累带来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光从年龄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大多数节目制作团队成员无法具备的,更遑论日积月累的专业度。粤语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于内地非粤语区大行其道是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原因主要是当时香港地区发达的经济而带来的文化影响,跨越了方言差异以及文化差异的阻隔,培养出了资深粤语歌歌迷群体(这种情况其实在香港电影、TVB电视剧等多种粤语流行文化载体在内地非粤语区的传播中都有相同的体现),而内地经济极速发展以后成长起来并在今天成为娱乐行业职场中坚力量的那批人,在普通话强势社会里再也不可能经历粤语文化兴盛时期的一切,没有经历便无法输出,做出来的节目肯定会缺少真正“香港文化”的灵魂,各种关于“港乐”的错误和不严谨更是在所难免,完全不可能满足资深粤语歌歌迷,而这是《声生不息》节目的基因缺陷。
那如果粤语歌资深歌迷不看《声生不息》,又是谁在看这个节目呢?我们不妨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节目。
请各位注意,在节目名称“声生不息”这四个字之前,在节目的冠名赞助商之前,有一长串的定语和背书:“香港回归25周年特别献礼”、“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港澳台办公室、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为指导单位”,还有特首破天荒地在一个内地娱乐节目里热情洋溢地致辞,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声生不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卫视音乐综艺节目,它身上,背负着重大的“任务”。只消举一个例子:那位因为某些原因没法在内地媒体上拥有名字但又是“港乐”几乎无法绕过的著名作词人,以往各音综节目的“统一”操作都是化名“佚名”或者以不具名处理,而《声生不息》截止目前六期节目数十首选曲,竟然可以“完美绕过”这位词人,没有选用其填词的任何一首作品,如此“用心良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节目的特殊身份。
演唱《傻女》的李克勤
而把这样的节目落地到湖南卫视,考量之一就是需要强大的音乐综艺制作的外衣来减淡上述“任务”意味,然后我们就发现了,《声生不息》从制作上和审美上变成了《(我是)歌手》的“港乐版”,“大”演唱、“大”编曲、“强”修音、永远不缺席的“风格混搭”和“歌曲混搭”、突然起身流泪鼓掌的现场听审、自以为好笑的“串讲”、言必称“老师”、各种植入品牌的“游戏”、尬聊的真人秀…… 《我是歌手》有的,《声生不息》一样不缺。问题在于,以上这些,没有一样是香港的粤语歌保有的特质,也和以商业化和市民化为基底的香港流行文化的传统远离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近些年音乐产业内有一种划分“音乐综艺类节目代际”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把20年前以“超女”为代表的选秀型音乐综艺定义为音乐综艺1.0,把10年前开始风行的以“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为代表的竞演类音乐综艺定义为音乐综艺2.0,把近几年由“中国有嘻哈”“即刻电音”“我是唱作人”等为代表的风格门类垂直化的音乐综艺定义为音乐综艺3.0。从纯粹音乐的角度而言,如果把《声生不息》放到这个理论里考察,它其实应该能以“港乐”这一“垂直”门类归入音乐综艺3.0,但音乐综艺3.0对于节目的制作和审美乃至播出平台都提出了和之前两代截然不同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声生不息》其实还是停留在了湖南卫视最熟悉、最拿手的音乐综艺2.0框架里,但问题是,音乐综艺2.0已经越来越被时代所抛离了。
《声生不息》舞台上林子祥牵手叶倩文
讲到这里,到底谁在看《声生不息》节目的答案也昭然若揭,无非还是当年爱看“我是歌手”的那批受众。当然不同点还是有的,当年,这批观众需要被“歌王歌后”们所谓的“唱功”折服,而今天,还是这批观众,他们需要的是被“港乐”的所谓情怀所感动,而这种情怀,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声生不息》节目,是他们很好的一种代偿。
-FIN-
在戛纳,我们看人类如何亲手毁灭一切
用暴力撕碎日本之美,是他影响了吴宇森和昆汀
谁是日本“小说之神” ?
触碰过自杀者的脑浆后,他如一块腐肉走向黑夜的尽头
他是第三世界的约翰·列侬,却被认作“恋童者”和政治犯
如果没有看自己电影五十次的心理准备,就不要贸然当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