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前的女性主义先锋,今日依然无人超越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2024-02-03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写作的先驱,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作家。伍尔夫的形象有着一种特殊的笼罩感,正如同她的写作一般,轻柔但充满力量,先锋但极具美感。伍尔夫是她那个时代的特例,却是今天后辈们追赶的目标。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早年被性侵的经历对伍尔夫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精神问题和一战对伍尔夫的写作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又为何如此特别?


本期节目让我们剥开伍尔夫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位作家的伟大与脆弱。


扫描二维码可跳转本期付费节目


本期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字稿试读


我们对伍尔夫的了解,很容易围绕着标签展开,这些标签也非常重要,比如,女性写作,比如精神创伤,比如意识流作家,比如布鲁姆斯伯里的精英倾向等等等等,这些我们当然会涉及,但我想首先说明的是:当我们在做这些分标签,贴标签,整理标签的工作时,我们其实都不如伍尔夫本人这么专业。


在伍尔夫还活着的时候,就曾有人写她的传记,伍尔夫本人是非常具有戒备心的。这种戒备心蛮有趣的,她不是那类非常想要出名的人,所以这种戒备心不是说是否没有把她捧得很高,或者有损形象,同样,她也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种i人,极为内敛(伍尔夫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圈子里,变现得很像一个e人),所以怕自己被po出来,她的戒备心是对他人用文字做传的质疑,换言之,也是今天我们想聊的,伍尔夫最为痴迷的一个词:obscurity,这个词体现在我们要讲的方方面面,很能概括伍尔夫的很多方面,这个词一方面指的是籍籍无名,另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晦涩,模糊等等,伍尔夫一生的写作,都在这两个方面。


回到传记本身。甚至,我可以直说,伍尔夫本人就认为,我们按照各种标签去了解一个人的做法是poppycock(这个词是她经常用的一个词,也就是说是:胡说八道)


她比任何作家都具有自觉性的传记思维,她留下了四大卷本的日记,还在暮年写了《往事速写》,当然还有大量的读书笔记,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她对自己读书过程中所想到的东西,甚至有时候伍尔夫的手稿上会出现很多不同内容共用一张稿纸的情况,小说的内容,评论的片段,还有一些日常信息等等,都是混杂出现的。所以,或许她在做的就是一种聚合,把自己的客观经历和主观的印象全都想要聚集在一种统一的书写行为之中。而我们是在条分缕析地拆开。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聊伍尔夫,也尽量尊重她的做法,既不按照时间顺序,从她出生到自杀这样说,也不突出她身上的任何一个标签,而是把这些元素全部构建在一个统一的结构里说。伍尔夫曾经说过,评论书籍也好,评论一个人也好,就好像在看鱼,我们很容易只看这条鱼,而忽视了从它身边流淌过的水文情况,她在自己写自己的回忆录,日记中,恰恰会让这条鱼游动的时候,侧过身去观看一下水文的情况。我们当然比她更为轻松一点,我们是隔了一百年之后回顾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看看伍尔夫曾经游过的姿态,也看看那片水域,当然还有那些露出水面的岩石,以及藏在水下,她想要避开的暗礁。


总之,我们说的是伍尔夫的一个类似生态的环境。把这一点说明白,我想已经很不容易了。


……


弗吉尼亚·伍尔夫


伍尔夫的家庭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再组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和母亲茱莉亚·斯蒂芬,都曾有过另外一个家庭。父亲曾经和大名鼎鼎的作家萨克的女儿哈里特·萨克雷结婚,生有一女劳拉·斯蒂芬,然后1875年的时候,哈里特去世,所以有人说伍尔夫是萨克雷的外甥女,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伍尔夫不是哈里特所生的,这一点必须说明白。然后是她母亲这一边,母亲茱莉亚·杰克逊,曾经和和赫伯特·达克沃斯结婚,生下过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斯黛拉(女儿)和杰拉德,以及臭名昭著的乔治。茱莉亚和斯蒂芬结合之后,生下了四个孩子,老大凡妮莎,老二托比(很早就去世了),艾德琳·弗吉尼亚(就是弗吉尼亚)和阿德里安,其中大姐凡妮莎嫁给了克莱夫·贝尔,然后生下三个孩子,老二是昆丁·贝尔,就是伍尔夫的外甥,写了《伍尔夫传》。所以说它是权威性的,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再组家庭肯定不用多说,多多少少都会包含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所谓的子女掌权的问题上,因为有多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且还有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问题,尤其是对伍尔夫来说,我们都知道那个叫乔治·达克沃斯的人对她进行了性侵犯。什么叫子女掌权呢,就是父母有一方去世,或者老去之后,家里的一些事物会落到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伍尔夫肯定是认凡妮莎的,因为是她亲姐姐,但这个姐姐不是年龄最大的,还有同母异父的达克沃斯兄弟,再加上凡妮莎是女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家的很多事物,尤其是社交生活是由乔治来控制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伍尔夫,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就要来看看,这个家庭在当时处在怎样一个地位,这对伍尔夫的写作生涯来说也至关重要。这个家庭,尤其是莱斯利·斯蒂芬体现出的,实际上是一个教养之家。他本身也是一个著名的传记作家,写过很多名人的小传,因此才和萨克雷这样的大作家能有交集。这本身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家庭背景,但是,如果我们再提一点,也就是说,伍尔夫出生的1882年,这个时期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尤其是在伍尔夫成长的过程中,整个英国的文化其实正在遭受很猛烈的现代转向,而他父亲实际上并不是那种和时代一起前进的人,所以,我们说的修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旧时代的印记,它打得非常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伍尔夫的回忆录和日记中,父亲的形象很多时候就是代表了旧时代的秩序,保守,古板,甚至还有些吝啬。伍尔夫曾经给他父亲算了笔帐,说他父亲花在他教育上的钱总共才100磅,这就意味着伍尔夫没有去,也不太可能和哥哥托比一样去剑桥接受正规的教育,所谓的教育,多半也只是买买书,买买文具等等,不过,当然我们从后世的眼光来看,伍尔夫没有接受所谓的正规教育,在那个男性主导知性生活的年代里,反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促成了她对女性,对个体等等问题的独特看法。


扫描二维码可以合集形式购买

《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29:53

00:04:50

伍尔夫在大众认知中的形象

00:10:00

当代国内伍尔夫的研究现状

00:15:20

伍尔夫家庭背景及其对伍尔夫写作生涯的影响

00:20:17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教育和生存现状

00:24:53

伍尔夫的性侵经历对其创作和生活的影响

00:30:03

伍尔夫的精神疾病对写作产生的影响

00:48:39

一战对伍尔夫的影响与伍尔夫对战争的反思

01:06:27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的特点与成果

01:16:41

为什么今天没有像布鲁姆斯伯里这样的精英团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涉及作品


虚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雅各布之屋》《远航》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艾米丽·勃朗特  《呼啸山庄》


非虚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 《普通读者》

昆汀·贝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The Poet Act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中插: Morning Passage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结尾:The Hour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百年前的女性主义先锋,今日依然无人超越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