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底壳洞察 | “多元化政治正确”,美国是想雷死全球吗?

底壳编辑部 底壳宇宙
2024-10-30


有留言区啦!欢迎大家来互动!

本文共计5400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最近,京东请脱口秀演员事件引发抵制、客服辱骂客户、暴露客户隐私,京东金融向用户群发“本公司没有挤兑风险”短信,这一系列表现显得京东内部管理似乎出了大问题,每个部门都缺乏得力的管理者。

有网友指出,这是因为京东在2016年加入了英国驻华使馆发起的“性别平等项目”。而英国这个性别平等项目,则和发源于美国的“多元化政治正确”(DEI)项目密切相关。

那我们就来说说美式DEI项目的历史渊源。

DEI,全称是“多元、平等、包容”(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但我更愿意叫它“多元化政治正确”。

冷战赢家:既要又要还要

美国的立国之本其实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1776年的《独立宣言》里说人人都可以投票,但女性不行,黑人也不行,至于即将被征服、被灭绝的印第安人更不行。因此,美国在“平等”这一块有历史欠债:理论上,黑人男性于1870年获得投票权,女性在1920年获得投票权,但因为各州往往设定智商、财产等歧视性标准,阻挠公民实施投票权,实际上要等到1965年,美国所有公民才获得投票权。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在意识形态上攻击美国时,主要嘲讽美国贫富差距大,不平等。当时,“民主”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前缀,而美西方则自称“自由”世界。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在意识形态战场没有了对手,于是把“民主”“自由”两顶桂冠都笑纳了,但92年洛杉矶黑人大暴乱让美国人意识到国内的种族问题其实很严重。为了粉饰自己当全球老大的合法性,美国势必要发明一套理论来解决自己国内的平等问题。怎么办呢?

美国人“民主”也要,“自由”也要,“平等”不仅要搞,而且希望全世界都按照美国的方法来理解“平等”、构建一套“美式平等”的体系。当然,不可能按苏联那套搞,也不会像欧洲对富人收重税然后普遍实施高福利。于是,美国的商业、文化、传媒精英,联合美国大学里偏左翼倾向的学者,结合美国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搞出来了DEI——“多元化政治正确”。这套标准体系在90年代缓慢推行,到了2008年左右突然狂飙猛进至今,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掌握话语权精英人士眼里的弱势群体。

谁是“弱势群体”?

在美国国内,哪些弱势群体需要照顾呢?

首先是按种族划分。黑人是历史上被美国剥削、歧视最多的种族,首当其冲;其次是拉美裔,人数众多,很多只会讲西班牙语,连英文都不讲;再次是其他有色人种,南亚人、东南亚人、印第安人等等。至于华人?美国人认为大多数东亚裔美国人会考试、不会闹事,其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同于白人,不需要特别照顾。

其次是按性别划分。长期以来,美国女性的教育、就业、政治权利都相对低,女性结婚后需要改夫姓,没有带薪产假,在一些州不能合法堕胎,因此,美国女性的就业率比较低,商业高管、政界高官更少。平权人士希望能有更多女性进入管理层,作为榜样带领女性打开更多突破口。

如果说以上还算合理,“多元化”后来的发展就开始离谱了。美国人觉得由于西方有歧视同性恋的传统,性取向也是个问题,凡是“性取向少数”人群都应该算弱势群体,要优待。同性恋要优待,变性人也需要照顾,甚至只要心理认知性别与生理性别不同,哪怕不做手术也算变性人。最后,美国人根据性取向、性别认同发明了至少134种“性别”,只要不是异性恋男性女性,其他什么LBTQAIPK等等等等都算弱势群体。

请注意,“弱势群体”按种族分,按性别分,按性取向分,唯独不按收入分、不按社会阶级分。马斯克的大儿子变了性成了女儿,那他/她/它也是弱势群体,将来要照顾;奥巴马出身中产阶级,但他那一半的黑人血统就让他足以代表弱势群体;阿拉巴契亚山脉的穷白人遭受了飓风洪水灾害,灾民既然是白人,那就是优势群体,即便政府不救灾,也不会遭到主流媒体的口诛笔伐。这就是“多元化”的逻辑。

你弱你当总统


“多元化政治正确”不仅停留在媒体层面,它也确实影响到了政策:因为弱势群体在高管级别“代表性不足”,所以政府部门、各大公司在招人时要多招“多元化”的,在提拔加薪时要优先考虑“多元化”的,目的就是让政府高层和企业高管分配职位时,需要按照前述划分的群体比例分配。

示范效应最强的是美国总统选举。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多元化政治正确”人士欢欣鼓舞,认为出现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是巨大进步。其实,当年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是莎拉·佩林,如果她和麦凯恩的组合当选,佩林就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女副总统,“多元化政治正确”怎么都赢。

2016年,希拉里带着民主党的厚望,大打性别牌,宣传“女性就应该投票给女性”,试图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但是输给了横空出世的懂王川普。

2020年,卡玛拉·哈里斯和拜登搭档,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有色人种副总统。

2024年,也就是今年,副总统哈里斯参选总统,而奥巴马、希拉里等人也纷纷下场,大打种族牌、性别牌,声称支持哈里斯就是支持黑人、支持女性,谁要是投给川普,谁就是大逆不道、反对“多元化政治正确”。

这时候,民主党宣传机器的说教已经完全不在乎哈里斯有没有政绩、有没有政策、能不能脱离提词器自由发挥,反正她的身份正确,足够多元,比对面的老白男强多了!你们谁敢不投她?

火线提干,政治正确大过天


既然以美国民主党为首的宣传机器认为总统需要“多元化政治正确”,那么理应上行下效,总统多元,政府高层显然也要跟着多元。政府里有不少职务是由总统直接指派的,那自然大开方便之门,不管资历是否合适,只要身份“正确”,就火线提干,创造条件让她/他/它们上!

2021年1月19日,拜登提名变性人莱文为美国卫生部长助理,莱文后来在10月份成为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军官团的四星海军上将,是为美海军第一位变性人四星上将。

最雷的是2022年1月上任的美国核能副助理部长,异装癖、性别流体者萨姆·布林顿。结果,不到一年,他就因为偷盗罪被美国政府解雇了。堂堂副部级官员居然偷东西,很难说“政治正确”在选拔这人时起了什么好作用。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两位的合影:

既然美国政府带头了,那么美国金融界、美国企业也得跟上。美国有很多投资人要求自己投资的企业必须出“多元化政治正确”报告,公开自己员工有多么多元化,高管有多么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报告的封面往往配有员工照片,推特在2022年11月之前还是一家上市企业,它拿来宣传的员工图就很多元,而当马斯克私有化接手后,就发生了变化,看下图一目了然。

马斯克对自己的儿子变性成了女儿非常不满,对多元化深恶痛绝。

 多元化的“高端商战”?


作为消费者,对企业的员工和高管是否“多元”一般没啥直观感受。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标榜自己奉行“多元化政治正确”,继而影响消费者认知,就会请“多元”的代表当形象代言人。

但是,在商业层面的“多元化政治正确”,其市场结果就比较“多元”了,别看“多元化”在传统文宣渠道攻城略地,没人敢反对,但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政治正确”。

比如,在2021年,百威啤酒就请了一个男变女的变性网红迪伦·马尔瓦尼给自己的淡啤打广告。这个广告的结果“喜人”:百威啤酒遭到用户抵制,6天之内母公司股价下跌5%,CEO不得不出来道歉。

还有,时尚品牌Calvin Klein于2020年在户外广告牌上放出超大码黑人跨性别模特Jari Jones,展示“美是多元的”,也引发巨大争议。

美国一度引以为傲的影视游戏等文娱领域,也成了政治正确的重灾区。

好莱坞翻拍欧洲童话《小美人鱼》《白雪公主》,选了两个既不白也不美的女演员当主演。

育碧的《刺客信条·影》(尚未上线),背景设定在日本古代,却一定要用黑人日本武士当主角,哪怕被日本玩家痛骂也不改。

索尼旗下的《星鸣特攻》,号称开发8年,4亿美元成本,结果Steam销量不过两万,玩家在线数量最高仅有607人,20天就停服全额退款,成为今年游戏最大亏损。糟糕的美术形象,给每个角色都安排一个性取向和人称代词,是被玩家吐槽最多的两点。

万代旗下的《无名九使:觉醒》,号称开发花了1亿美元,销售预估只有数千套,Steam好评率21%,在线峰值285人。相比前款,这款的美术稍好一点,但下图这张也丑得很“多元”。

欧美消费者、观众、玩家并不喜欢强加给他们的“多元化”。

 “多元化”为什么讨人嫌?


可以说,“多元化”发展到如今,整个欧美都因为“多元化政治正确”陷入剧烈的社会内斗中。表面上看,“多元化政治正确”一统天下,没有多少人敢挑战“多元”这一原则;实际上,对极端多元化不满的人暗潮涌动,道路以目,与主流势同水火,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发泄不满,抗议强加给自身的“多元化”。

“多元化政治正确”发展到现在这种极端地步,为什么会遭人恨,原因显而易见。

首先这套理论从根本上违背人的生物学本能,人为发明一百多个性别,鼓励小孩子变性,甚至不让家长干预。

其次选拔人才时以“多元化”压倒一切,不考虑候选人能不能做好工作,即便把项目搞黄、公司搞垮、让政府出洋相,也一定要让这些人上。

以上两点加起来,导致美国青少年自认为“性少数”的比例急剧上升——以前的太监割了才有机会进宫,现在可以不割、只需要自认自己是性少数就有机会一步登天,钻空子的“聪明人”就自甘自认性少数。

最后,也是冒犯消费者最多的一点,是“多元化”已经发展到指鹿为马的地步,我说丑就是美、肥就是美,大家就得认同;我说日本就是有黑人武士,那游戏里就必须有。

稍有正常审美、有正常常识的人,即便他们在理论上同意要帮扶弱势群体,也不可能接受这种完全违背事实的反动文宣。

在国际上传播时,美式“多元”就显得更为荒谬。美国人对历史的理解极为浅薄,根本无法理解各国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问题,只会套本国模版去问“你们中国的影视作品里为什么没有黑人,会不会不够多元”之类的问题,而他们拍的他国历史剧通常体现不出一点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尊重(比如美版真人电影《花木兰》),那美国所谓的“多元平等”,实际上就是把“美式多元”强加给全世界各国,“平等”地冒犯全世界人民。

谁在大搞“多元化”?

我们必须要说一点:这一套理论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参与传播、参与实践?宣传“多元化”的人,并不是个个其蠢如猪,有不少是大学教授、文化精英。明知道这套东西违背事实、违背商业规律、违背政治逻辑,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套叙事背后符合美国大资本家的利益。美国资本家最怕人指出他们富可敌国、操纵政治、为所欲为、违法轻判不判。典型案例如爱泼斯坦的“性奴岛”事件,涉及人物太广,影响太坏,虽然事情本身是对弱势小女孩惨无人道的剥削,严重违背平等原则,但搞死首犯本人就行了,案件绝对不能提。美国一方面对真正的阶级平等不敢触碰,另一方面,又想给自己立“平等”牌坊,因此就搞出以种族、性别、性取向为原则的“多元化”,隐藏真正的阶级矛盾,通过在董事会里塞几个多元化人士,掩盖真正的社会不平等。美国大资本有充分动机赞助这一套“多元化”叙事。

然后,美式文宣借助多元化宣传,也是在向全世界示威:我们华尔街、好莱坞要求多元化、宣扬多元化,从欧洲到亚非拉,你们哪个国家敢不听,敢不照着办?秦朝的赵高能“指鹿为马”,并非因为他真的认为那就是马,而是因为他立刻就把敢说是鹿的大臣砍头了。美国搞“多元化”也是一样,不需要文宣系统里每个人都认同这一套,而是作为一个集体向系统之外的“他者”示威:谁敢不多元,我们立刻撤资,写文章来诋毁,号召网民来网暴。

最后,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宣扬变性,宣扬美式独立女性,背后是符合美国医药资本的利益的。不管是变性手术、冻卵、代孕,甚至过度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背后都是大生意、大买卖。医疗资本不需要自己出马说变性好、代孕好,只要有文宣系统在前面冲锋陷阵打广告,宣扬同性恋变性人也应该有后代,医疗资本就只需要坐着收钱。天价的美式医疗服务已经占到美国GDP的18%,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医疗资本自然进一步希望全世界多变性、多代孕、都用他们的医疗方案、买他们的药。

坠崖之前,尽早跳车

然而,即便在“多元化”大本营美国,我们也看到“多元化政治正确”这辆车已经失控,朝着悬崖一路狂奔:种族叙事、种族优待导致城市里不敢抓罪犯,犯罪率飙升;民主党煞费苦心推选出来的最“正确”的候选人哈里斯,离了提词器连话都说不清楚;花费几亿美金做出来的影视作品和游戏,别说畅销全球,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不买单。

究其原因,这个世界终究是唯物主义的,靠鼓吹“多元”,最多只能暂时占领一小会儿道德高地,而不可能毫无代价地延续下去。政治要靠做事,商业也要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搞极端。如果选出来的“多元”人、做出来的“多元”产品,能力不够,毫无卖点,选民拒绝,消费者厌恶,到那时怎么办?是不是因为“平等”高于一切,所以“民主”投票不要了,“自由”买卖也不要了?我们很乐见美国怎么把自己树立起来的牌坊一座一座地拔掉,自己打自己的脸。

说回中国。在舆论战方面,美国目前还是主攻方,中国还没有多少创建概念、输出概念、指哪打哪的能力,对外来的创新只能是接受多于批判,“多元化”这个概念,也随着“企业环境社会治理责任”(ESG)这个框架,被带到了中国职场上。这是客观现实。

但我们也希望中国金融、中国企业的头脑清醒一点,搞清楚ESG的标准要不要、能不能照搬已经把美国闹得鸡犬不宁的“多元化政治正确”,分辨哪些理念是有害的,是会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经营、自己的利润的,ESG的中国标准是不是应该“以我为主”。如果拿了美国的投资,就必须要按照“多元化政治正确”的要求照办,这时候你们要多想想百威,想想索尼,这个钱要不要拿?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这确实是各位应该考虑的问题。

往期文章精选

国家官方媒体公然骂“杂种狗”?语文谁教的?

极端灾害的另一面,看到就会相信

底壳洞察|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媒体?

撰文:陈总是搞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底壳宇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