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1年第5期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构建研究

刘冰 肖高飞 等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01-09

图 | Internet


刘冰 肖高飞 晁世育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7)



摘 要

为建立适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演化不同阶段特点的风险研判与决策机制,发挥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作用和信息与知识的决策支持和驱动作用,构建形成了由生命周期、风险研判与决策、参与主体、信息与知识四个独立核心层面,以及制约因素和限制条件为调节变量的具有动态性和柔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可以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可证的理论框架,指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研判与决策实践。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研判 风险决策 协同决策 应急管理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危害程度大,涉及范围广,不仅严重威胁到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还给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多维度、多领域交织叠加的重大风险。虽然,我国政府成功地应对了以非典、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重大突发疫情,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在以上事件的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部门间协同机制不畅、风险研判和决策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值得研究与探索。

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政府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其国情与事件特点的风险研判与决策机制[1-3]。与此同时,国内外部分研究者,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研究抽象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机制模型,为各国政府疫情防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4-6]。然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较长周期内研判机制模型僵化[7]、参与主体协同配合低效[8]、多源信息融合和知识作用与价值发挥等问题[9],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面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信息和知识的核心支撑作用为主导,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不同阶段风险研判与决策特点,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协同配合、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关键要素及其间的作用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基于已有经典理论模型,发挥多源信息聚合和知识发现在其间的驱动作用,建构体现柔性与动态思想、横跨事件发展全过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应急管理阶段论模型研究


1932年,Carr[10]从社会属性角度将灾难划分为初始、混乱和解体、调整和重组织、混乱延续四个阶段,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领域最早从事件发展阶段角度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生命周期逐渐受到学者重视[11]。以突发事件时间线为轴,Powell[12]、Stoddard[13]Barton[14]、Dynes[15]、Drabek[16]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形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阶段论模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Fink等也将突发事件划分为征兆期、爆发期、蔓延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重点强调危机的阶段性特征,最后一个阶段则强调危机处理的管理行为,也称为PPRR模型(Prevention and Preparation and Response and Recovery)[17]。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将PPRR模型修正为缓和、准备、反应、恢复四阶段,为“MPRR”模型[18]。而美国全国州长联合会在应急准备项目最终报告所提出的应急管理四个阶段模型奠定了美国应急管理实践的基石[19]

结合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基于不同角度,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划分为“三阶段论”,即事前、事中和事后[20];“四阶段论”,即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救援及恢复重建[21];“五阶段论”,即准备、预防、减缓、响应、恢复[22]。以4R应急管理模式为基础,将快速评估纳入管理模型,并将连续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应急管理过程始终[23]。此外,徐利等构建了由缩减、准备、快速评估、反应、恢复所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R动态闭环应急管理理论模型[24]。以上阶段模型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机制的特点。

由以上研究可见,阶段论模型是对应急管理实践的抽象和概括,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指导。然而,也可以发现,现有阶段性理论大部分偏向于以应急管理活动为中心的生命周期划分,虽然有部分学者是从事件演进角度的生命周期划分,但没有关注事件的连续性与演进性特征。


2.2 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


一般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基本过程,该过程也被称作风险管理的三个原则[25]。风险研判和风险评估等过程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型的关键和核心[26-27]。以此为出发点,聚焦于重大突发事件,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环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8]。Goodman认为,风险识别过程包括筛选、监测和诊断三个环节,均可采用疑因估计、仔细检查和征兆鉴别方法进行,但各自顺序不同;在此基础上,绘制形成一个描述三者间关系的风险识别顺序图[29]

决策支持系统发展与新技术融合,极大地推动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针对应急决策方法和模型构建问题,Tong等[30]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学习机制的、基于CBR的草原火灾应急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框架,适用于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救援决策与风险管理。结合态势分析和案例推理,Gong[31]所构建的由功能结构、系统结构和多代理协商机制构成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新的理论框架,弥补了传统决策系统仅依靠模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基于相关要素识别和关系辨析,Chang等[32]利用深度信任网络改进案例推理算法中的案例表示和案例检索与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基于深度信任网络和案例推理算法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由以上研究可见,现有研究虽然对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过程及模型进行了研究,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能够对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间关系做出更全面的研究。应急决策取决于决策问题、决策时间、决策环境和决策者素质等多种要素,不仅涉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决策和响应,还涉及到发生前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预警[33]。而现有研究偏向于技术研究以及风险研判与决策间关系割裂的研究倾向,值得关注。


2.3 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研究


信息与情报是危机状态“约束条件”中的关键要素,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础和重要支撑[34-36]。灾害知识资源的“质”与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很大差距[37]。刘春年等[38]构建的应急情报关联矩阵和层级价值图,徐绪堪等[39]借助数据间的关联程度所呈现的突发事件决策需求形式、特征和情景多层次的融合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应急管理决策对信息、情报、知识的需求问题。

围绕应急决策中信息、情报与知识功能与作用,尤其是情报体系研究,相关学者的核心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类型分布


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与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情报与知识融合,剖析了突发事件中的情报融合方法[45]、情报组织与聚合方法[46],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多模态的危机情报融合体系[47]、“数据-资源-应用”情报融合模式[48]、面向应急决策全流程信息需求的大数据融合框架及融合路径[49]等,表明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不但需要情报体系的支撑,还需要跨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和共享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情报与知识融合模式。围绕该问题,刘建准等[50]基于情报介入基本功能与原则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介入与融合模型,Prasana[51]利用情报信息系统基本组件构建了灾害应急响应角色系统的高级概念架构,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考虑风险研判与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决策方案间不确定性关系的特征,结合应急管理模型中信息、情报、知识价值与作用关系相关研究成果[38-39,51],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的应急管理模型[24,52-53]为基础,提出由生命周期研判层、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层、参与主体层、信息与知识支撑层四个层面,制约因素和限制条件为影响与中介变量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


生命周期研判层是基本框架的主脉。如前所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从潜伏、爆发、持续到消亡的完整生命过程,具备连续性、不可逆转性和迭代性的特点[54],是具有生命周期特征的连续统一体[55]。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事件发展与变化,其风险与影响呈现出不同特征,风险研判与决策也将随之而变化。因此,将事件生命周期研判层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的主脉,不但体现出事件发展的连续性,还能够有效辨识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及变化规律,据此来引领风险研判与决策的动态变化,构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风险研判进程的主脉,为其提供宏观性指导。

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层是基本框架的关键内核。以及时、准确的事件相关信息为基础,以系统的知识为支撑,通过合理规范的研判过程,识别风险类别,有效分析和评估风险及其影响,制定风险防控方案。该过程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防控的基本过程,也是核心工作,是由彼此独立却又密切相联的研判与决策活动环节所构成,贯穿于事件生命周期的始终,循环往复却迭代发展。

参与主体层是基本框架的实践主体。参与主体系指参与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的主要机构、组织和相关人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应急决策所具有的复杂性、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56]决定了其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以政府卫生主管机构为主导,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组织、企业、新闻媒体等,根据其职能与特点,在风险研判和决策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中风险研判与决策活动的多阶段与动态性,决定了风险研判与决策中不同参与主体的角色与作用的动态变化态势。

信息与知识支撑层是基本框架的支撑和基础。信息流、情报流、知识流渗透和贯穿于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之中。信息、情报、知识既是风险研判与决策的依据和重要支撑[43,50],也是研判决策过程各环节中参与主体沟通、联结、协调、反馈的纽带,同时又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一方面,驱动风险研判与决策进程发展;另一方面,驱动以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为核心、其他各参与主体为支撑的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的协同合作。因此,将信息与知识支撑层作为基本框架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该框架的特色。随着大数据、知识管理技术不断发展,在充分发挥信息与知识作为风险研判与决策依据、支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在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进程与主体驱动作用。

制约因素与限制条件是基本框架的调节变量。如前所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研判与决策是由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衡量、多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8]。在此期间参与主体的研判与决策行为、方案及其实施,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将这些制约因素与限制条件作为调节变量融合于模型框架中,不但提升了框架的丰满度,更提高了模型框架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4  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构建及要素分析


基于以上所建构的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观点,在各层面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要素间的影响与作用关系,构建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


4.1 生命周期研判层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整体框架的主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划分标准,结合Fink的PPRR模型[17]和国内外相关学者观点,综合考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长短不规律性、周期间的迭代性以及风险研判与决策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根据疫情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

如前所述,随着生命周期进程的发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不同环节的风险产生点、存在的问题、风险研判标准、决策参与主体、信息与知识需求、制约因素和约束条件等均会发生变化,进而牵引和驱动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的动态变化。


4.2 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层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框架的基础与核心构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突发公共卫生快速风险评估手册》[57]、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快速风险评估操作指南》[5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5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和决策模型中的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层主要由风险监测、识别、分析、评估、管理与反馈等环节所构成。

风险监测是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更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的预警环节[59]。风险监测建立于及时、准确的信息基础之上。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以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医疗卫生机构、监测点[59]和信息报送渠道网络所构建形成的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为主体,辅之以其他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信息聚合系统对预警和隐患信息进行快速汇总、整理、分析,及时报送风险研判与决策主体,形成完整的风险监测机制。

风险识别是发现、确认并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60-61],主要由信息处理、风险源识别、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后果识别等活动所构成。获得事件(疫情)风险预警信息后,政府主管部门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在对信息来源、信息可靠性识别与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件信息性质,研讨识别分析与研判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后果,为后续风险分析、评估奠定基础。

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发生可能性”的进一步分析,是风险研判与决策层的关键环节。在已获相关信息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和专家依据进一步所获信息,分析风险事件(病例)发生的原因、已有应对措施、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风险影响程度、主体脆弱性等[6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原因、风险后果及发生可能性等因素间的关系。该环节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风险评估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层的核心环节,是应急决策与管理的基本根据。在重点评估事件特征、传播机制、易感人群和控制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比风险分析结果与风险准则,评估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该事件的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以及应对中需要处理的事宜及其优先次序,为风险防控方案制定以及相关部署提供支撑。

风险管理是制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方案和相关部署的决策过程[61]。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分析与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以聚合信息和知识为依据,全面衡量事件的直接影响及其给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等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协同多方参与主体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案。该环节是风险全面防控与应对的关键决策过程。

风险反馈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的后控环节,是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环节的监控与评价,根据事件发展动态调整,并对风险决策与应急防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纠正偏差,调整方案和措施;是对事件风险研判过程基本流程步骤的复查与监控,以保证整个事件风险研判层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风险反馈也是启动下一轮风险研判与决策之前的重要环节。


4.3 参与主体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的主体,以及整体模型的实践主体,参与主体是整体研判与决策过程的灵魂,是构成模型的核心要素。根据在风险研判与决策中的作用与角色,参与主体可以划分为核心主体、机动主体和辅助主体三大类型。

核心主体是指在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和主导角色的机构和人员,主要是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由政府卫生主管机构的主要构成部门(如卫生应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来共同承担。在此期间,各机构间共同组建形成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研判与决策工作领导小组,各机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发挥决策的主导作用和风险防控主责作用。在此期间,还承担与相关机构的协同、合作,以及与社会公众、国际社会沟通的作用。而专家咨询委员会则主要运用自己的丰富知识与经验,在其间发挥智囊作用。以上机构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中的主体,其作用与价值发挥贯穿于整体事件的全生命周期。

机动主体是指根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根据获取到的多源信息进行聚合分析,根据不同事件性质与特点变化的决策需要,在事件生命周期动态过程的风险研判与决策中发挥作用与价值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安、交通、气象、通讯、市政、教育、宣传、海关、外交等部门或机构的相关人员。以上主体的参与与作用的发挥是由事件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具有机动性、动态性、阶段性等特点。

辅助主体是指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阶段的风险研判与决策提供信息与知识支持以及舆情动向的社会团体、社群机构、新闻媒体等组织和相关人士。虽然其同样在风险研判与决策的参与过程中呈现阶段性、动态性特点,发挥间接作用,但也是参与主体的重要构成,不可或缺。

由以上分析可见,以上三类群体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与价值,其角色和地位也随着事件的演进与发展,随着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反馈全过程要素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变化性。这种动态模式的构成,凸显了该模型的动态性与柔性,提升了其适用性。


4.4 信息与知识支撑层


信息与知识支撑层主要由信息平台和知识平台两部分所构成,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不但在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且将驱动该过程演进和决策行为的动态变化。

信息平台核心功能在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研判和决策过程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多源有机聚合的高质量信息。该平台以信息内容为主体,既包括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疫情病例信息、疫情发展实时动态数据和预防控制、疾病诊疗、医疗机构及专业人员等信息,还包括防控人力与物资等调度类、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类、社会舆情类[62]、国际公共卫生外交与合作及国际关系类[63]等信息。与此同时,该平台还承担信息汇聚、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推送等功能,据此而形成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的多源信息融合机制与信息平台,为风险研判层提供支撑。

知识平台核心功能在于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研判与决策提供权威、最新、全面、系统的知识与支撑。该平台主要由支撑风险研判与决策的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病毒病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库、专家库、机构库所构成,并拥有支撑智能决策的知识本体、知识地图、知识图谱等功能。据此建构形成的具有智能决策支持的知识发现平台,为风险研判与决策层提供知识支撑与智力保障。


4.5 制约因素与限制条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的核心构件除以上四个层面外,还存在两个重要调节变量,即制约因素和限制条件,二者在模型的适用性与实践性方面同样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时间因素是关键的影响与制约因素之一,是风险有效研判与防控的重要调节变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决定其风险研判与决策的时效性与果断性,需要决策者在极短时间内根据有限信息对风险作出判断并制定应对处置方案、应急防控方案、调配医疗设备与人员、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以降低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尤其是潜伏期和爆发期)的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的每个环节,时间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空间因素作为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的调节变量,主要是指影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的事件发生地、发生范围以及医疗卫生环境、人口密集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因素。空间因素影响与制约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后果研判、风险应对处置、疫情防控等工作。

技术因素涵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防控决策过程中多个领域的技术与设备条件,既包括医疗技术与设备、快速响应与应急防护技术与设备[59],还包括实现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风险评估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随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的提高与影响的扩大,技术因素在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直接关系到决策能否有效落实,在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的实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政因素指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的主要政府部门、行政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担当作为、利益取舍、协同合作等方面的因素对研判与决策的制约和影响。如前所述,作为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的多方参与主体,上述机构在事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监测、识别、分析、评估、管理、反馈诸环节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扮演着不同角色。因此,基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与利害关系,以上机构的行政因素将直接影响到风险研判和风险应对决策。而其间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利好方面,有利于提高风险研判与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反之,则会起到制约与阻滞作用[64]


4.6 模型构建


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基本框架为基础,以框架各构成层面和构件的构成要素分析为核心,构建形成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


由图2可见,与现有同类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但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生命周期有机融入到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之中,并在其中发挥牵引作用,还将信息与知识支撑层、制约因素和限制条件两部分要件融入其中,作为模型的核心构件。层次更加清晰,构成要件更为丰富,更增加了模型的适用性与动态调节性。

与此同时,在模型层面的具体构成中,一方面,基于作用与价值分析,该模型系统体现了多方参与主体在风险研判与决策中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该模型不但展示了信息与知识在风险研判与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凸显信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作用,还体现出其协同价值和动态调节性。


5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运行机制


由四个层面和制约限制条件所构成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基础,既遵循现有模型的基本运行规律,又呈现出其独特的运行模式。

其一,风险研判与决策层是模型整体运行的核心枢纽,是研判与决策的具体执行过程。在此期间,各参与主体根据其职能相互协同、有机配合,发挥着主导作用。研判与决策过程是以信息为驱动、以信息和知识为支撑,同时,受到各制约因素和限制条件的调节与制衡。

其二,伴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进程,在模型运行过程中,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各机构和专家委员会,作为风险研判与决策的核心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其他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与角色作用则呈现动态变化性和机动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具体事件的特点及研判决策需要,各类参与主体的具体机构、人员间的协同合作、研判团队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等均呈现动态变化态势,以最大限度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与价值,避免僵化机制形成,凸显柔性与动态相结合的模型运行机制特点。

其三,信息和知识贯穿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的始终,是其基础和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信息与知识在驱动整体模型有序动态运行的同时,还将模型中各研判与决策环节和参与主体有机“粘合”在一起,协同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与现有模型“行政驱动”“制度驱动”和“经验驱动”不同,该模型的运行是以信息为核心驱动力,以预警系统所获得的多源聚合信息为驱动力,驱动各生命周期阶段风险研判与决策的推进,推动风险研判与决策层的运转;另一方面,在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中,多源信息聚合也将打破原有信息传递制度固化模式,打破信息壁垒与信息孤岛。以信息为纽带将各参与主体有机联系在一起,信息聚合和知识发现平台成为各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相互配合的桥梁和纽带,并将驱动参与主体的变换。与此同时,在该信息聚合和知识发现平台基本构架基础上,将数据挖掘、知识地图、知识图谱等技术与功能有机融入其中,将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智能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6  结论


基于现有诸多模型,综合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发展迅速等特点,在所提出的基本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各层次构件构成要素的剖析,最终建构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是具有生命周期演进、由多主体和多因素参与、受到多方面因素和条件限制与制约的动态复杂过程。在现有模型基础上,以研判与决策多层次架构和制约条件有机结合、凸显参与主体的类型与价值、发挥信息与知识的支撑作用与驱动作用为特色的模型建构,才能充分揭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研判与决策中信息与知识、多主体协同合作和相关制约因素的内在关系,才能反映出其动态发展演进中风险研判与决策机制的动态性和柔性。

此外,伴随着风险研判与决策智能化发展趋势,信息与知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中的驱动作用、牵引作用与协同作用日益凸显,由“行政驱动”“制度驱动”“经验驱动”向“信息驱动”的研判决策机制转型逐渐形成。通过多源信息聚合和知识发现系统,不但能够驱动牵引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而且能够将参与主体有机粘合在一起,利用风险研判与决策创新性运行机制,实现各机构、人员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决策。

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仅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应急管理理论、风险决策理论而形成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的总体概念模型,以此为基础,将在未来研究中,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事件发展及其风险特点,运用专家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一步剖析各层次、各风险研判与决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逐一细化事件各阶段风险研判与决策具体模型,最终形成细致、完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体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刘冰, 博士, 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应急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信息)治理与信息质量评价, Email: brother_lb@126.com; 

肖高飞(通讯作者),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应急信息服务, Email: 1641564615@qq.com; 

晁世育,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应急信息服务, 专利信息服务, Email: chaoshiyu0222@Gmail.com。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年第5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刘冰, 肖高飞, 晁世育.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构建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1, 11(5): 17-26, 37.



往期 · 推荐

当期目录 | 2021年第5期

网络首发 | 回望“十三五”: 国内信息行为研究的特点、不足与展望

网络首发 | 元宇宙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框架与展望

网络首发 • 名家讲坛 | “十四五”科技情报创新的思考

当期荐读 2021年第5期·特约稿 | 国外心流理论应用研究进展



制版编辑 | 王阿凤

审核 | 于阿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