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曾是中国最有望获诺奖的物理学家,却扫了十多年的厕所,晚年的经历让人心痛

小德 德先生 2021-12-04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科技、经济还是军事领域,都能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这离不开老一辈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建设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耗费一生的心血。


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这5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相信提起他们没有几个国人是不知道的。


但在80年以前,有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大师,曾被看做是中国最有望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他不仅自己对我国物理学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更是培养出了吴健雄、李政道、程开甲这些顶尖的科学家。


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大师,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对他的纪念更是寥寥无几。他的名字叫束星北,既没有两弹一星元勋的光环,也没有诺贝尔奖的荣光,但他在理论物理的造诣国内难有比肩者。


束星北到底是谁呢?


天赋之高,在中国科学界属凤毛麟角


束星北出生的1907年,正值晚清内外交困的时期。一方面,束星北在传统私塾接受着四书五经的教育;另一方面,西方世界流传来的科学名著也成为了束星北的心头之好。


在大学读书时,一本讲述“四度空间”的翻译小说引起了束星北很大的幻想和对相对论的追求。爱因斯坦也成为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样。


年轻的束星北正是在爱因斯坦伟大理论的感召下,决心投身于物理学习与研究。他年轻时背井离乡,先后留学美国堪萨斯州拜克大学、旧金山伯克利大学。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束星北师从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惠克特学习基础物理。一年后,他以《论数学物理的基础》获得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1930年,在惠克特的推荐下,束星北又到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艾丁顿博士,从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研究。


之后,束星北又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兼任研究助教,参与狄拉克方程的推导工作。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年轻的束星北能在多个世界顶尖学府深造,既是难得的机遇,也证明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过人天赋。


20世纪30年代的束星北,除了在本专业上的造诣外,对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激光、雷达等都潜心研究过。此时的束星北年纪不过30岁,却已经走在了国内学术的前沿,甚至在国际物理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获得诺奖也只是时间问题。


1931年,束星北回国探亲,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他毅然辞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教的职位,颇有弃笔从戎的意味。


此次回国,成为了束星北的命运转折点,他不仅放弃了自己此前所有的研究工作,而且再也没有走出过国门,从此无缘诺贝尔奖。


束星北在浙大任教时,又充分展现了他的教育天赋。


1932年,束星北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为止,任教达20年之久。


竺可桢时代,浙江大学可谓是群星璀璨,汇集了数学家苏步青、植物学家贝时璋、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在国际上享有学术声誉的教授,浙江大学也被李约瑟誉为“东方的剑桥”。


1937年5月20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应邀来到中国,专程到浙江大学作了原子核的学术报告,束星北就是这个时候与这位世界量子力学大师相识的。在杭州讲学的几天里,束星北几乎与玻尔寸步不离,讨论学术问题。


玻尔回国后,不断收到中国大学师生的信笺,向他询问到国外深造学习的途径。玻尔的回答千篇一律:中国有束星北这么好的物理学家,你们为什么还要跑到外边去学习物理呢?


抗战时期,由于当时的国难形势和浙大的辗转搬迁,束星北无法安心做研究,于是将精力转向国防武器的研究。


浙大西迁途中,他见到日本飞机狂轰滥炸,十分气愤。于是西行途中,他就思考设计一种国防武器能把飞机打下来。1945年,在束星北的指导下,研制了我国第一架雷达试验装置,探测地面距离为10千米的目标获得成功。束星北也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当时的浙江大学物理系,束星北是标志性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束星北讲课既不用讲义,也不写板书。他只用生动的语言,从大家所熟知的现象,来阐明物理理论和思想。


束星北与好友王淦昌


束星北是一位严师,却又平易近人。他曾每天步行40公里从湄潭到永兴,为在永兴读普通物理课程的一年级学生辅导普通物理。


这其中就有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李政道于1943年在渭潭永兴场浙大一年级念书时,与束星北的侄子同班,常去束星北家中。通过提问题,束星北发现李政道颇有天赋,因此对李格外爱护培养。李政道原是工学院学生,到二年级,束星北亲自帮助他转到理学院物理系。


束星北在授课


李政道对束星北对他的关心培养念念不忘。1972年,李政道第一次回国期间,就给当时在青岛医学院劳动的束星北写信。信中提到“先生当年在永兴湄潭时的教导,历历在念。而我物理的基础,都是在浙大一年所建。此后的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当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时,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性格之强,在中国知识界也无出其右


如果说束星北的天赋之高是中国科学界的凤毛麟角,那么他的性格之强,更是在中国知识界也无出其右。


他治学严谨,已经达到了不给人留情面的地步,在学术报告会上,无论主讲人名气有多大,学问有多深,束星北常常会提出很多问题,让报告人招架不住。


50年代初,山东大学邀请留英归来的物理学教授王竹溪到学校讲座。王竹溪曾师从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周培源,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国内物理学的权威。


王竹溪一边讲着一边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流畅漂亮的公式或重要的概念。讲座中途,束星北走到讲台上,夺过王竹溪手中的麦克风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


随后,束星北捏起粉笔一边在王竹溪几乎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着叉,一边解释错误在哪,一口气讲了40分钟,站在一边的王竹溪极为尴尬。


被当众羞辱的王竹溪回到北京后,曾到周培源面前哭诉。山东大学的领导也认为此事也有损于山东大学的名声,于是专门找束星北谈话。束星北却说,有些东西他没从根本上讲通,我自然看不下去。


束星北的刚直不阿,不仅体现在学术界,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在1950年浙江大学“三反运动”中,他听说苏步青这位被国外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教授,因受人诬告贪污学校东西,要在家中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束星北怒不可遏地只身闯进校“运动办”,见管事的那个人正和一人谈话,伸手便将其揪了起来:“你知道苏步青是什么人吗?你算个什么东西!”一拳过去,那人便鼻孔蹿血。


苏步青解脱了,束星北却因“殴打革命干部,抗拒运动”被学校批斗。


1952年院系调整时,王淦昌邀请束星北到中国科学院搞研究,但束星北当时不屑于加入科学院,他觉得中国科学院有些人属于"政治学者",非科学家气质多一些,自己看不惯。


然而这个他看不惯的科学院,在1957年后几乎成为中国科学家唯一的避风港。如果加入中国科学院,也许他能逃过一些劫难。


这种刚强的性格,是束星北正直霸气的体现,也是导致他晚年生活凄惨的主要原因。


由于当时的许多人容不下他的性格,束星北被迫离开了自己钟爱的物理系,几乎成为了各个院系都不敢接收的“孤魂野鬼”。


离开了讲台的束星北有过许多计划,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无一例外都胎死腹中,最终,他选择了研究气象学。很快,束星北就在气象学上找到了感觉和方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引起了气象学界的巨大轰动。


1957年,束星北全家福


1958年,束星北还是没能逃脱厄运,被送到青岛月子口水库强制劳改。3年后,回到青岛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清扫厕所,这一扫就是十几年。


束星北在寓所


1972年李政道访华时,向周恩来提起自己的恩师,束星北才得以重回讲台。而平反之后,却没有几个大学敢要他。最终,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打破了禁忌,在1978年聘请束星北为教授。


束星北被摘帽后,抓紧时间搞科学研究。有时,半夜里灵感突然来了,他就急忙从床上爬起,在似睡非睡中挥笔疾书,然而写下的东西却是检讨与自我批判。他的人格已经分裂,20多年的“改造”已渗入神经骨髓,使他无法走出阴影。


1979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的计算工作遇到难题,中科院没有一个人能计算出来,有人推荐了束星北。上面为此拨款100万,束星北分文没要,仅凭着一台计算器和一摞纸,就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这项计算任务。当年他已经73岁,在航天学界轰动一时。


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逝世。他把自己的遗体捐给青岛医学院,希望能为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医学院领导换届,无人顾及束星北捐献的遗体。


半年之后被人想起此事时,束星北的尸体早已腐烂,医院领导见遗体早已失去医学价值,便派遣两个学生将其送到医学院的后院里埋掉。


位于青岛百花园的束星北雕像


由于路途比较远,学生为了省事,竟然将束星北的遗体草草地埋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这个一生以科学救国为信仰的科学家,终于和他终生热爱的祖国大地融为一体,再也不会分开。


他是中国物理学界当仁不让的天才,或许没有“诺奖”光环、没有两弹一星元勋的荣誉,让人们无法记住他。但是他身上至始至终有的那份傲骨,应该为世人所传颂。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